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誰逼死了袁世凱?

在二次革命以後, 孫中山和黃興意見分歧, 孫中山組織的中華革命党成為一個狹隘的革命組織, 而黃興一派的歐事研究會更是一盤散沙。 他們對袁世凱的統治已經構不成威脅。 袁世凱準備稱帝后, 孫中山的主要助手陳其美於1915年12月5日, 在上海策動肇和艦起義, 因孤立無援失敗。 但打響了反帝制的第一槍。 然而, 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始終未能集結起有震撼力的力量。 辛亥革命時, 上海商界曾全力支持陳其美, 而在護國運動中, 他們不希望陳其美再在上海策動革命, 而是希望南京馮國璋宣佈獨立,

維持東南一帶的秩序。

梁啟超與蔡鍔策動雲南軍隊發動護國運動, 力量也很有限。 護國軍甚至到不了長江一線。 這小小的一點衝擊力, 就把洪憲王朝衝擊得七零八落。 這並不是說, 北洋軍隊已經完全沒有戰鬥力了, 而是因為北洋系統已經分裂。

北洋大將段祺瑞、馮國璋的心目中,

袁世凱的天下是他們幫著打下來的, 野心勃勃地等著繼承袁世凱的遺產。 袁世凱和幫他籌畫當皇帝的楊度以為, 有了君臣名分, 就可以抑制他們的野心。 而事實上, 他們羽毛漸豐, 既不願意向袁世凱稱臣, 更不願意向袁的子孫稱臣, 阻斷了自己的發展之路。 因此, 袁世凱越是想強化自己的權力, 他們就越來越離心離德。 軍閥勢力的形成和消解, 在中國有自己的特殊規律。 一個真正有力量的新的權威的形成, 是在社會動員過程中實現的, 甚至是經過了殘酷的血戰才能湧現。 袁世凱依靠區區北洋六鎮兵力, 對社會政治、經濟建設的貢獻也非常有限, 他在事實上並不擁有個人權威的強大基礎。
只是當時中國人才凋零, 才給了他一個虛譽和機會。 僅僅依靠一個制度的設計, 是解決不了社會政治力量的實際格局的。

在王朝末世, 權臣篡位總是為新的權臣樹立了榜樣。 為了控制軍隊, 防止新的權臣的出現, 袁世凱於1914年5月8日成立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

以削弱段祺瑞的軍權, 段暫時只能消極抵制。 至1-915年5月, 段稱病退居西山。 8月29日, 袁世凱免去了段祺瑞的陸軍總長職務, 由王士珍接任。 馮國璋於6月間特地趕到北京探聽帝制消, 沒有得到袁世凱的一句真話。 袁世凱騙他說, 他已經在英國買了房子, 如果“國民”一定要他當皇帝, 他就只好跑到英國去養老了。 馮國璋深知自己, 不被信任, 便對帝制敷衍搪塞, 不肯出力。 12月18日, 袁世凱下令調馮進京擔任參謀總長, 企圖使其脫離江蘇地盤。 馮國璋以有病為名, 拒不進京, 同時, 開始與梁啟超秘密接洽, 反對帝制, 以穩固和強化他在長江一線的勢力。

1915年8月14日楊度等成立籌安會, 正式登場籌備帝制, 12月12日, 袁世凱宣佈接受帝制,

實行所謂君主立憲制, 後又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 但 12月25日雲南宣佈獨立討袁, 護國運動爆發, 袁世凱驚懼之餘, 組織征滇軍, 但段祺瑞、馮國璋都拒絕擔任總司令一職, 北洋軍士氣低落, 戰事不利。 而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四川、湖南等地相繼宣佈獨立。

在各省離叛的過程中,馮國璋於 3月間聯合江西將軍李純、山東將軍靳雲鵬、浙江將軍朱瑞、長江巡閱使張勳 (一說為湖南將軍湯薌銘),5將軍密電請求“取消帝制,以安人心”。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之下,於3月22日被迫宣佈撤銷承認帝制,23日廢除洪憲年號。以年號計算,他只做了83天皇帝夢,還沒有來得及舉行登基大禮,就夢想破滅。

然而,袁世凱還迷戀著權位,企圖繼續做他的大總統。他希望段祺瑞來幫他收拾殘局。但是,段祺瑞完全仿效袁世凱在晚清時的故技,要袁世凱交出行政權力,恢復責任內閣制,同時要袁世凱向他交出兵權。而另一大將馮國璋則以中立者的姿態,於5月間組織南京會議,與護國軍方面和談,要袁世凱退位。袁世凱本來一向身體很好,這時在內外交困之下,於6月6日憂懼病死,是年57歲。

在各省離叛的過程中,馮國璋於 3月間聯合江西將軍李純、山東將軍靳雲鵬、浙江將軍朱瑞、長江巡閱使張勳 (一說為湖南將軍湯薌銘),5將軍密電請求“取消帝制,以安人心”。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之下,於3月22日被迫宣佈撤銷承認帝制,23日廢除洪憲年號。以年號計算,他只做了83天皇帝夢,還沒有來得及舉行登基大禮,就夢想破滅。

然而,袁世凱還迷戀著權位,企圖繼續做他的大總統。他希望段祺瑞來幫他收拾殘局。但是,段祺瑞完全仿效袁世凱在晚清時的故技,要袁世凱交出行政權力,恢復責任內閣制,同時要袁世凱向他交出兵權。而另一大將馮國璋則以中立者的姿態,於5月間組織南京會議,與護國軍方面和談,要袁世凱退位。袁世凱本來一向身體很好,這時在內外交困之下,於6月6日憂懼病死,是年57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