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中國人長期領先于世界,為何不熱衷於對外擴張?

文/寂寞的紅酒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是古代東方最強大的帝國, 長期領先於世界。 但奇怪的是中國人儘管雄霸東方, 但中國人似乎並不熱衷於對外擴張, 中國人的勢力從沒有超出亞洲, 也沒有建立羅馬、土耳其那樣地跨三大洲的跨洲帝國。 即使明朝時期, 中國人的船隊獨步全球, 大明水師已經到達了非洲東部, 但中國人並未趁機對外擴張侵略, 也沒有建立海外殖民地, 和侵略成性的西方殖民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麼為什麼古代中國人不熱衷於對外擴張呢?

第一, 中國人不熱衷於擴張只是相對的, 中國的版圖從原始人時代就在不斷地擴大, 這種擴張一直持續到清朝。 中國從中原的一小塊核心區域發展到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完全是擴張的結果, 並非充話費贈的, 我們稱這種擴張為開疆拓土。 不過儘管古代中國面積很大,

但核心地區只有漢地十八省, 也就是被西方人所稱的“中國本土”, 周邊的土地多屬於附庸性質, 中國人用了兩千年時間才消化掉這些“週邊”土地, 比如雲貴地區直到明朝和清朝改土歸流中原王朝才實現了對當地的直接統治, 此前一直處於土司割據的羈縻狀態。

第二, 中原王朝屬於農耕文明, 是自然經濟, 具有較強的內斂性, 加上中原王朝過於富庶, 所以對外擴張欲望並不強烈。 他們對於不能種地的地方絲毫不感興趣, 他們的擴張往往是遭到威脅而反擊的被動式擴張, 即使唐朝對西域的拓展,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反擊突厥和保護商道, 而並非簡單的開疆拓土。 倒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具有很強的擴張性, 中國的很多領土都是由他們帶來的, 他們入主中原後就把一直游離在中原王朝之外的本土和新征服土地納入中原王朝。

第三, 中國地理環境相對隔絕, 中國獨特的地理環境限制了中國人的擴張。 中國東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北邊是茫茫戈壁草原再往北就是寒冷的西伯利亞, 向南是炎熱潮濕的熱帶雨林, 向西是綿延不斷的山脈和廣闊的沙漠, 區域內有價值和富庶的地方都被中國占了, 剩下的只有一些遙遠和貧瘠中國人不感興趣的地方, 周邊的臺灣、朝鮮、日本、越南都被視為化外之地, 只能做藩屬國,

近在咫尺的臺灣甚至連藩屬國都不是, 一直處於無主狀態。 在古代人的心中, 藩屬國向宗主國納貢就表示是我國的臣民了, 對於這些邊緣的藩屬國佔領不佔領區別不大。

第四, 邊際效應問題。 由於古代技術和生產力所限制, 處於農耕社會的中國的領土實際上已經到了當時中國控制的極限, 超出控制範圍越遠的地方佔領成本越高,收益反而越低,因為佔領方不僅要承擔高額的佔領費,還要承擔巨額的開發投入,不僅在當地收不到稅反而要倒貼錢。清朝時期清政府撥給新疆的協餉和專餉總計高達近4億兩白銀,這就是李鴻章為何強烈主張放棄新疆的主要原因。假如強行消化往往會造成消化不良,比如中國打越南,歷史上吞併越南好幾次,但越南環境惡劣、桀驁不馴、資源匱乏,每次大動干戈多以失敗而告終。其實不是打不過,是花幾千萬兩銀子去越南看猴子真不值。

超出控制範圍越遠的地方佔領成本越高,收益反而越低,因為佔領方不僅要承擔高額的佔領費,還要承擔巨額的開發投入,不僅在當地收不到稅反而要倒貼錢。清朝時期清政府撥給新疆的協餉和專餉總計高達近4億兩白銀,這就是李鴻章為何強烈主張放棄新疆的主要原因。假如強行消化往往會造成消化不良,比如中國打越南,歷史上吞併越南好幾次,但越南環境惡劣、桀驁不馴、資源匱乏,每次大動干戈多以失敗而告終。其實不是打不過,是花幾千萬兩銀子去越南看猴子真不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