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明日大寒,必吃三大“養身菜”,做好四件事,來年少生病!

明日, 也就是2018年1月20日, 就是雞年最後的一個節氣了——大寒!

民諺說:“大寒年年有, 不在三九在四九。 ”

今年大寒正始於“四九”的第3天。 它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 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捩點。

“過了大寒, 又是一年。 ”大寒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 又趕上年關將至, 濃郁的“年味”開始彌漫, 人們開始忙年。

大寒時節, 天氣依然寒冷, 人們在忙著購置年貨的同時, 要注意加強自我保健, 以健康體魄迎接新年的到來。

大寒時節, 有啥習俗, 你知道嗎?

習俗一:尾牙祭

所謂"尾牙"是中國對土地公的"牙"的稱謂。

土地給予了人們生存的基本條件, 中國古人有對土地的信封, 將白土地公稱作"牙", 將二月二稱為"頭牙", 以後每逢初二、十六都要拜土地公, 而臘月十六就是最後一個"牙", 因此也叫"尾牙"。

傳統的尾牙這天, 商人要設宴款待賓客, 感謝他們一年來對自己生意上的照顧,

同時也向街坊鄰居表達和善之意。

在尾牙祭上, 白斬雞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斬雞頭也是必要的環節。 在中國古代傳統中, 雞頭朝向誰, 老闆就要解雇誰, 因此, 老闆多會讓雞頭朝向自己, 讓員工都能夠放心的過年。

時至今日, 尾牙祭已經慢慢的退出了大寒養生習俗, 但中國福建沿海、臺灣等一些地方仍保留著尾牙祭的傳統。

習俗二:祭灶、糖粘灶王嘴

大寒期間, 農曆臘月廿三為祭灶節, 自然就少不了祭灶的習俗。

傳說, 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 每年歲末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 讓玉皇大帝定賞罰。

因此, 送灶時, 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 其中, 後三樣是為灶王爺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 還要把關東糖用火化開, 塗抹在灶王爺嘴上,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灶王爺說壞話。

常用的灶神聯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 回宮降吉祥”和“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

習俗三:買芝麻秸

除夕夜, 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 供孩童踩碎, 諧音吉祥意“踩歲”, 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 求得新年好口彩。

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習俗四:殺年豬

“大寒小寒, 殺豬過年。 ”是鄉村的習俗, 平時很少吃肉, 過年時, 把自家養肥的豬殺掉, 供正月裡全家吃肉。

看殺豬也是同齡半大小子們的樂事。

首先是抓豬, 有青壯年完成, 豬在嚎叫著被抓住, 兩隻前腿和後退被分別捆好, 放在寬大的殺豬案子上, 幾個人把豬按住。

接著是殺豬, 用剪刀從豬的脖子直通豬的心臟, 豬不再嚎叫。

下來是吹氣, 從刀口吹, 一直把豬吹得圓圓鼓鼓的。再下來是用開水燙豬毛,接著刮豬毛,拔豬鬃。

最後當然是分割豬的各個部位,豬頭、豬蹄、豬肘、豬板油、豬下水等等。

明日大寒,必吃三大“養身菜”

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四時陰陽,人與自然都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

“冬藏”以蓄積能量,來補充陽氣,使得人們身體健康!

大寒時節,你知道,怎樣才能讓美味與營養兼得嗎?

下面是筆者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寒必吃的三大養身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羊肉

寒冬臘月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節。在冬季,人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暢的情況。

羊肉具有補腎壯陽、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食用方法:羊肉最好還是燉著吃,會更加熟爛、鮮嫩,也易於消化。

搭配山楂或綠豆可以去除膻味;搭配白蘿蔔、山藥可補益脾腎、益胃平肝;搭配胡蘿蔔可補虛益氣。

二:蘿蔔

“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根部是植物儲存能量最多的部位,冬天吃植物的根部就得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來補充陽氣,蘿蔔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蘿蔔在我國民間有“小人參”的美稱,也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

蘿蔔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而且蘿蔔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更有利於鈣的吸收。

此外,冬季人們為抵禦寒冷,往往吃肉較多,吃肉則易生痰,易上火。搭配涼性的蘿蔔,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食用方法:上半段靠近葉子的部分,味道較甜,辣味較少,且水分最多,可以生食,以做沙拉或涼拌為佳;中間部位,辛味及甜味程度相當,用來煮、蒸或熬燉最適合;最末端的一塊,是纖維最多的地方,而且辛味極濃,適合炒或油炸。

三:吃雞

“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在大寒時節吃雞肉可以氣血雙補,抗寒能力大大提高。

雞肉的營養價值很高,民間有“濟世良藥”的美稱。

冬季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需求較多,經常吃雞進行滋補,不僅能更有效地抵禦寒冷,而且可以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寒養生,做好四件事,來年少生病!

第一件:“居”

宜防風且早晚少出門。

俗語有話“大寒大寒,防風禦寒”,這是因為大寒時節裡,冷空氣會相對頻繁,晝夜溫差大,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尤其老年人需提高警惕,要時刻注意防寒保暖。

尤其在清晨、夜晚這兩個氣溫較低的時段應儘量減少出門,避免風寒猝然來襲。

冬天人們多有關門閉窗的習慣,尤其室內常開暖氣的家庭,更要注意開窗通風。

一般每天開窗通風換氣4-5次,每次至少20分鐘,當室外風大或氣溫較低時,開窗時間可稍縮短,若室外無風或氣溫較暖和,則建議不要緊閉門窗。

第二件:“熱”

宜“熱養”來祛寒!

1、泡溫泉

大寒正是冬末初春,最適合泡溫泉,“泡湯取暖”除了有助於機體溫陽祛寒以外,還能通調血脈,緩解血管痙攣,有效促進血液迴圈,對氣血不通引起的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工作壓力大的朋友,泡溫泉還有助於緩解精神緊張,達到舒暢身心、改善睡眠的效果。

2、喝熱茶

大寒時節是一年最冷的時候,此時每天泡杯熱茶,不僅可以驅寒,還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而冬季比較適合喝溫熱性茶水,最好減少綠茶、白茶、黃茶等性寒之茶的飲用。

可以改喝茶性較溫的紅茶和花草茶,既可以禦寒暖身,還可以養胃助消化、預防感冒等疾病。

泡一杯刺玫紅茶,可暖胃驅寒

紅茶屬於溫熱性質的,溫補不傷胃,能幫助暖胃驅寒。

刺玫花中含有揮發油,也有美白皮膚的作用,長期泡水飲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消除臉部色斑沉著,特別是女性蝴蝶斑,有很好的淡化作用。同時刺玫花性溫,具有理氣解鬱,化濕和中,活血散瘀之功效。

泡一杯蒲公英根紅茶,可去火消炎、護肝排毒

蒲公英入肝經,可護肝排毒,預防肝損傷,還有利於促進身體毒素的排出,並且蒲公英有廣譜殺菌的效果,有著“天然抗生素”之稱,有很好的去火消炎的效果,經過紅茶發酵工藝後,蒲公英可以大大降低寒性,非常適合冬季飲用,尤其是抽煙、喝酒、愛上火者,是不錯的選擇。

泡杯枸杞紅棗茶,溫暖身體

枸杞可護肝補腎、明目,潤肺止渴,具有溫暖身體的作用。

紅棗有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生津液、悅顏色的功效。

大寒時節,可以放一片薑一起煮,能很好的驅寒。

取冷水500毫升,紅棗10粒(30克),冰糖1大匙,枸杞10克。冷水與紅棗同時煮開後加入枸杞,再煮大約5分鐘。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

3、熱水泡腳

大多數人,尤其是女性,晚上睡覺都拍冷,即便是穿著襪子睡覺都感受不到暖意。

最好在睡覺前用38~43℃的熱水泡腳15~30分鐘,這個溫度可以讓下肢血管擴張,溫暖全身。

泡腳的時候,可以幾點小東西,養生效果更佳!

生薑泡腳,預防流感,手腳冰涼

感冒了先別吃藥,用5片生薑泡腳,每次20分鐘,連泡2-3天就能完全好,還能增強體質,預防流感再次發生。

冬季,許多人手腳冰涼,這是體虛血虧的表現,連續用生薑泡腳1-2周,手腳冰涼會完全消失,並且不易反復。

陳皮泡腳,排濕寒氣、潤腸通便

體虛怕冷的人,一般是體內有濕寒氣,用陳皮泡腳能排出體內濕寒氣,一般連泡1-2周,體內是寒氣就能完全消失了。

冬季乾燥,用陳皮泡腳能潤腸通便,預防便秘,對於上火引起的便秘,一般連續泡2-3天就能完全恢復。

第三件:“食”

宜增姜蔥辛物通陽氣。

傳統上一到大寒,人們醃制年肴,準備年貨,迎接春節。

大寒正值冬末迎春階段,但要記得寒冷仍是主要的,而且天氣時冷時暖,一旦人體調節能力差了,難以適應,容易多發風寒感冒、感寒生病。

大寒時節,利用藥食同源原理,最宜以味辛性溫之物,起通陽祛寒、暖中除濕之功,日常膳食巧妙搭配“辛”物,既可顧護人身正氣、驅邪防病,又能順應陽氣初升,讓人體氣機與大自然的陽氣協調平衡,為適應即將來臨的春天打下基礎。

比如,用生薑,入肺、胃、脾諸經,有辛溫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對風寒束表兼有胃腸不適症狀的感冒效果尤佳。

又如,用蔥,其外實中空,入肺,又叫“肺之菜”,味辛而性微溫,有宣通上下之陽氣、辛溫開竅、疏通三焦、發汗解肌的作用,若取其通陽散寒之功,蔥白比蔥綠部分更勝一籌。

再如,大蒜、香菜、蘇葉、花椒等,都是味辛性溫的藥食兩用之品,對預防或改善風寒感冒症狀均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件:“清”

宜清瀉虛火。

冷空氣一到,人們便急著添衣進補,可能還來不及清瀉虛火,就將其包裹在體內了。

加上天氣乾燥、霧霾頻發,最容易引起人體的肺火旺盛,從而出現咽喉幹痛、燥熱咳嗽、痰中帶血等不適症狀。

此時,可以生吃蘿蔔熟吃梨。

梨具有潤肺清熱、養陰生津等作用,對於燥熱咳嗽型患者,熟吃梨還有止咳的效果。

生蘿蔔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後的蘿蔔則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冬天生吃蘿蔔效果更好,或是略微焯水後食用,不必煮至軟爛。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則不要生吃蘿蔔。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一直把豬吹得圓圓鼓鼓的。再下來是用開水燙豬毛,接著刮豬毛,拔豬鬃。

最後當然是分割豬的各個部位,豬頭、豬蹄、豬肘、豬板油、豬下水等等。

明日大寒,必吃三大“養身菜”

中醫養生講究順應四時陰陽,人與自然都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

“冬藏”以蓄積能量,來補充陽氣,使得人們身體健康!

大寒時節,你知道,怎樣才能讓美味與營養兼得嗎?

下面是筆者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寒必吃的三大養身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羊肉

寒冬臘月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節。在冬季,人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暢的情況。

羊肉具有補腎壯陽、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

食用方法:羊肉最好還是燉著吃,會更加熟爛、鮮嫩,也易於消化。

搭配山楂或綠豆可以去除膻味;搭配白蘿蔔、山藥可補益脾腎、益胃平肝;搭配胡蘿蔔可補虛益氣。

二:蘿蔔

“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這就是中醫所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根部是植物儲存能量最多的部位,冬天吃植物的根部就得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來補充陽氣,蘿蔔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蘿蔔在我國民間有“小人參”的美稱,也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

蘿蔔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而且蘿蔔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更有利於鈣的吸收。

此外,冬季人們為抵禦寒冷,往往吃肉較多,吃肉則易生痰,易上火。搭配涼性的蘿蔔,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食用方法:上半段靠近葉子的部分,味道較甜,辣味較少,且水分最多,可以生食,以做沙拉或涼拌為佳;中間部位,辛味及甜味程度相當,用來煮、蒸或熬燉最適合;最末端的一塊,是纖維最多的地方,而且辛味極濃,適合炒或油炸。

三:吃雞

“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在大寒時節吃雞肉可以氣血雙補,抗寒能力大大提高。

雞肉的營養價值很高,民間有“濟世良藥”的美稱。

冬季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需求較多,經常吃雞進行滋補,不僅能更有效地抵禦寒冷,而且可以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寒養生,做好四件事,來年少生病!

第一件:“居”

宜防風且早晚少出門。

俗語有話“大寒大寒,防風禦寒”,這是因為大寒時節裡,冷空氣會相對頻繁,晝夜溫差大,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尤其老年人需提高警惕,要時刻注意防寒保暖。

尤其在清晨、夜晚這兩個氣溫較低的時段應儘量減少出門,避免風寒猝然來襲。

冬天人們多有關門閉窗的習慣,尤其室內常開暖氣的家庭,更要注意開窗通風。

一般每天開窗通風換氣4-5次,每次至少20分鐘,當室外風大或氣溫較低時,開窗時間可稍縮短,若室外無風或氣溫較暖和,則建議不要緊閉門窗。

第二件:“熱”

宜“熱養”來祛寒!

1、泡溫泉

大寒正是冬末初春,最適合泡溫泉,“泡湯取暖”除了有助於機體溫陽祛寒以外,還能通調血脈,緩解血管痙攣,有效促進血液迴圈,對氣血不通引起的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工作壓力大的朋友,泡溫泉還有助於緩解精神緊張,達到舒暢身心、改善睡眠的效果。

2、喝熱茶

大寒時節是一年最冷的時候,此時每天泡杯熱茶,不僅可以驅寒,還有很好的養生效果!

而冬季比較適合喝溫熱性茶水,最好減少綠茶、白茶、黃茶等性寒之茶的飲用。

可以改喝茶性較溫的紅茶和花草茶,既可以禦寒暖身,還可以養胃助消化、預防感冒等疾病。

泡一杯刺玫紅茶,可暖胃驅寒

紅茶屬於溫熱性質的,溫補不傷胃,能幫助暖胃驅寒。

刺玫花中含有揮發油,也有美白皮膚的作用,長期泡水飲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消除臉部色斑沉著,特別是女性蝴蝶斑,有很好的淡化作用。同時刺玫花性溫,具有理氣解鬱,化濕和中,活血散瘀之功效。

泡一杯蒲公英根紅茶,可去火消炎、護肝排毒

蒲公英入肝經,可護肝排毒,預防肝損傷,還有利於促進身體毒素的排出,並且蒲公英有廣譜殺菌的效果,有著“天然抗生素”之稱,有很好的去火消炎的效果,經過紅茶發酵工藝後,蒲公英可以大大降低寒性,非常適合冬季飲用,尤其是抽煙、喝酒、愛上火者,是不錯的選擇。

泡杯枸杞紅棗茶,溫暖身體

枸杞可護肝補腎、明目,潤肺止渴,具有溫暖身體的作用。

紅棗有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生津液、悅顏色的功效。

大寒時節,可以放一片薑一起煮,能很好的驅寒。

取冷水500毫升,紅棗10粒(30克),冰糖1大匙,枸杞10克。冷水與紅棗同時煮開後加入枸杞,再煮大約5分鐘。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

3、熱水泡腳

大多數人,尤其是女性,晚上睡覺都拍冷,即便是穿著襪子睡覺都感受不到暖意。

最好在睡覺前用38~43℃的熱水泡腳15~30分鐘,這個溫度可以讓下肢血管擴張,溫暖全身。

泡腳的時候,可以幾點小東西,養生效果更佳!

生薑泡腳,預防流感,手腳冰涼

感冒了先別吃藥,用5片生薑泡腳,每次20分鐘,連泡2-3天就能完全好,還能增強體質,預防流感再次發生。

冬季,許多人手腳冰涼,這是體虛血虧的表現,連續用生薑泡腳1-2周,手腳冰涼會完全消失,並且不易反復。

陳皮泡腳,排濕寒氣、潤腸通便

體虛怕冷的人,一般是體內有濕寒氣,用陳皮泡腳能排出體內濕寒氣,一般連泡1-2周,體內是寒氣就能完全消失了。

冬季乾燥,用陳皮泡腳能潤腸通便,預防便秘,對於上火引起的便秘,一般連續泡2-3天就能完全恢復。

第三件:“食”

宜增姜蔥辛物通陽氣。

傳統上一到大寒,人們醃制年肴,準備年貨,迎接春節。

大寒正值冬末迎春階段,但要記得寒冷仍是主要的,而且天氣時冷時暖,一旦人體調節能力差了,難以適應,容易多發風寒感冒、感寒生病。

大寒時節,利用藥食同源原理,最宜以味辛性溫之物,起通陽祛寒、暖中除濕之功,日常膳食巧妙搭配“辛”物,既可顧護人身正氣、驅邪防病,又能順應陽氣初升,讓人體氣機與大自然的陽氣協調平衡,為適應即將來臨的春天打下基礎。

比如,用生薑,入肺、胃、脾諸經,有辛溫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對風寒束表兼有胃腸不適症狀的感冒效果尤佳。

又如,用蔥,其外實中空,入肺,又叫“肺之菜”,味辛而性微溫,有宣通上下之陽氣、辛溫開竅、疏通三焦、發汗解肌的作用,若取其通陽散寒之功,蔥白比蔥綠部分更勝一籌。

再如,大蒜、香菜、蘇葉、花椒等,都是味辛性溫的藥食兩用之品,對預防或改善風寒感冒症狀均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件:“清”

宜清瀉虛火。

冷空氣一到,人們便急著添衣進補,可能還來不及清瀉虛火,就將其包裹在體內了。

加上天氣乾燥、霧霾頻發,最容易引起人體的肺火旺盛,從而出現咽喉幹痛、燥熱咳嗽、痰中帶血等不適症狀。

此時,可以生吃蘿蔔熟吃梨。

梨具有潤肺清熱、養陰生津等作用,對於燥熱咳嗽型患者,熟吃梨還有止咳的效果。

生蘿蔔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後的蘿蔔則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冬天生吃蘿蔔效果更好,或是略微焯水後食用,不必煮至軟爛。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寒者則不要生吃蘿蔔。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