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秒拍、快手到抖音、梨視頻,短視頻的下一步將邁向何方?

黃楚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學研究室主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 博士。 首都互聯網協會新聞評議專業委員會評議員,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新媒體藍皮書)副主編, 《中國報業》雜誌學術顧問,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雜誌特約作者。

融合滲透日益加深, 短視頻發展趨勢加快

當前, 隨著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擴大以及內容生產的不斷多元化, 融合進程隨之進入深化階段。 各媒介形態之間彼此滲透, 各產品之間相互融合, 媒體融合正向廣度和深度發展。

傳播形態走向立體化, 短視頻日益受重視。 短視頻作為一種依託社交平臺傳播、能夠拉近線上與線下空間、內容愈發垂直細分的傳播形態, 無疑受到了互聯網巨頭以及各家媒體的關注。

早在2014年前後, Facebook已將視頻作為資訊流中優先展示的內容。 2015年, 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表示其用於日均觀看視頻數量已達30億個。

該公司運營主管尼古拉·孟德爾松曾在2016年公開表示, “講故事的最好方式其實是視頻, 這種內容形式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資訊。 ”

將視頻內容作為重要傳播形態的不只是社交媒體, 海外媒體如《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新聞週刊》以及《紐約客》等均已將報導內容與視頻深度結合。

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CNNIC)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12月, 中國網路視頻使用者規模超過5.45億人, 其中手機視頻使用者接近5億, 網路視頻的使用率超過74%。

國內短視頻發展現狀

分發平臺發展:三年三臺階

奠定用戶基礎的第一代。 秒拍、小咖秀及美拍等應用代表了第一代以短視頻為核心的應用, 隨著各個平臺的迅速擴張,

使用者對短視頻傳播形態的接納度有所提升, 這為短視頻後期的井噴式爆發奠定了前期用戶基礎。 2013年10月, 短視頻應用秒拍正式上線。 以10秒為單位的小視頻較少受到流量等技術門檻的限制, 且能夠迅速為用戶碎片時間內消化, 因此引起了廣泛的用戶上傳與轉發行為。 2014年, 秒拍平臺上部分明星使用者的短視頻單日點擊量已突破四百萬。

全面開啟垂直細分模式的第三代。 當用戶習慣逐漸養成, 各大巨頭紛紛入局後, “野蠻生長”“搶奪初期平臺紅利”的現象已逐步消失, 短視頻的內容創作與平臺管道開始進一步推動內容領域的垂直細分化。

意識到垂直細分重要性的並不僅僅是短視頻創作者,

今日頭條等平臺直接從管道發力, 孵化音樂短視頻產品抖音, “專注新生代的音樂短視頻社區”明確說明了應用平臺的目標領域與物件。 抖音產品負責人曾公開使用者年齡分佈, 85%的抖音用戶在24歲以下, 主力達人為95後乃至00後。

創作者與製作模式:種類繁多繁雜

短視頻的創作基準之一是短視頻的時長。 隨著技術門檻的降低和公眾對於短視頻接受度的提高, 短視頻長度也逐漸從最開始的數十秒擴展到數分鐘。 符合“短、平、快”特點的3分鐘短視頻既可滿足使用者碎片化時間的觀看需求, 又能盡可能精煉地進行表達, 滿足各個垂直細分領域視頻創作者的呈現需求。

另一個創作基準是短視頻的內容標籤。 各個領域、各個類型的短視頻都需要考慮到如何吸引使用者的眼球,

從短視頻的標題、封面到內容簡介, 利用短視頻的各種內容標籤吸引使用者注意力, 引發點開行為乃至轉發擴散。

當前短視頻發展呈現的特點

用戶流量的零散與聚合。 短視頻時長從數十秒到數分鐘不等, 大多控制在10分鐘內, 因此適合用戶在閒暇時間用移動設備點閱觀看。

平臺內容的相互嵌套。 短視頻不僅可以作為單獨呈現的內容, 也可作為一種呈現形式, 被視頻網站、直播平臺所利用, 與長視頻結合, 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短視頻發展存在的問題

短視頻平臺競爭激烈, 盈利模式有待發掘

隨著平臺對短視頻創作者的補貼逐漸收攏, 依靠平臺紅利支撐短視頻的內容運營並非長久之計。

拍攝技術水準有限,推薦演算法亟待提升

隨著VR、無人機等拍攝技術的普及,為短視頻拍攝和製作帶來了新的可能,但在一些具體的技術標準和拍攝效果層面,仍有許多指標有待磨合,將多種新形式、新元素融入到短視頻拍攝中,更有賴於相關技術的進一步更新和廣泛傳播。

同樣,若要順利為用戶精准匹配想看的視頻,需要推薦演算法的進一步完善。若推薦演算法過於簡單,在面對海量、大規模的使用者觀看資料時,可能會出現推薦的視頻同質化、無法吸引使用者持續點擊的情況。另一方面,使用者的觀看記錄、點贊及收藏等資料在平臺不斷保持更新,如何及時調整演算法進行適配、讓其在分析推薦時兼顧新舊資料、排除冗餘資訊,是需要平臺資料架構及演算法研究者持續研究和追蹤的問題。

內容同質、低俗異化,相應管控亟需加強

低俗內容被列歸為互聯網有害資訊的範疇之內,但目前針對低俗內容的治理仍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據。在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中,未能針對有害細資訊專門明確立法,有害資訊治理被納入到智慧財產權、名譽權保護等多個法律之下,但缺乏專業、系統、權威的法律體系。另一方面,多方面行政權力均對有害資訊治理擁有管轄權力,但並未將相應職責具體落實,出現“九龍治水”的局面。隨著短視頻傳播形式的逐步普及,相應的監管部門也應當形成合力,採取系統、有效的監管手段,促進短視頻業內生態健康穩定發展。

短視頻傳播形態發展態勢

短視頻拍攝技術向虛擬和全景式演進

提供獨特視角的無人機技術。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演進,無人機、航拍器等設備在商業、民用範圍愈發常見。在眾多影視作品中,無人機對觀眾來說已經不是陌生的角色。利用無人機拍攝視頻,不僅可以突破地面攝像機的限制,更能通過多種獨特視角,增強使用者的互動性和真實感。

加強用戶沉浸感的虛擬實境(VR)。VR技術發展至今,影視、遊戲、新聞、視頻等垂直細分類別逐漸形成規模,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可以製造出相應空間的臨場感,在虛擬影像世界中進行人機交流,用戶將自己代入虛擬世界的數字分身中,在觀看時產生的視覺快感會迅速增加,從而提升VR視頻的使用者體驗。

信息量宏大的全景技術。全景視頻是指使用者可在上下左右任意角度觀看的動態視頻。目前,該技術已經較為廣泛地應用於圖片展示中,若想全方位採集動態畫面,需要相當多的機位元和設備,若想製作出動態、多角度的全景視頻,高昂的成本不可避免。

短視頻製作呈現分野與融合

分野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短視頻大眾化的呈現形式與小眾需求的滿足。當短視頻成為一種被大多數使用者所接受的傳播形式時,意味著需要有大量內容進入短視頻領域,以承載傳播形態的進一步發展與擴張,隨著短視頻風口紅利的逐步收緊,短視頻本身正在面臨傳播形態的大眾化與傳播內容的小眾化,各方都在將所傳播的內容進一步細分和垂直化,以滿足使用者不同層次需求。

二是內容分發平臺與製作者間的分野。無論是今日頭條、愛奇藝甚至是有內容化需求的電商平臺淘寶,都需要靠大量且優質的視頻內容來吸引使用者。但平臺的核心任務是對優質內容進行協調、統籌和分發,且出於人力成本和預算考量,平臺對於優質內容的生產勢必只能付出有限的精力,因此需要提供外包服務的視頻製作公司承擔生產優質內容的責任。

融合表現為三方面:一是視頻生產的流程化。當視頻內容或類型出現相似部分時,人物動作、對白、背景等元素可重複使用,隨著相同相似視頻的數量增多,流程化的操作勢必會降低視頻製作的邊際成本,從而提高整個平臺的生產效率。

二是線上與線下的管道組合強化。早期視頻內容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大多體現在影視作品於電視及視頻網站的跨平臺播放,對更加碎片化的短視頻而言,打通線上與線下傳播管道,需要找到適宜的傳播空間。目前,短視頻的線下分發管道更多集中在戶外,如機場、地鐵、公交、電梯等移動場景。與以往移動傳播中密集出現的廣告內容不同,短視頻的可看性更強,有別於時限較長的影視作品,優質短視頻更適合作為移動空間的主要傳播內容。

編輯:尹澤軒

美編:冉茹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拍攝技術水準有限,推薦演算法亟待提升

隨著VR、無人機等拍攝技術的普及,為短視頻拍攝和製作帶來了新的可能,但在一些具體的技術標準和拍攝效果層面,仍有許多指標有待磨合,將多種新形式、新元素融入到短視頻拍攝中,更有賴於相關技術的進一步更新和廣泛傳播。

同樣,若要順利為用戶精准匹配想看的視頻,需要推薦演算法的進一步完善。若推薦演算法過於簡單,在面對海量、大規模的使用者觀看資料時,可能會出現推薦的視頻同質化、無法吸引使用者持續點擊的情況。另一方面,使用者的觀看記錄、點贊及收藏等資料在平臺不斷保持更新,如何及時調整演算法進行適配、讓其在分析推薦時兼顧新舊資料、排除冗餘資訊,是需要平臺資料架構及演算法研究者持續研究和追蹤的問題。

內容同質、低俗異化,相應管控亟需加強

低俗內容被列歸為互聯網有害資訊的範疇之內,但目前針對低俗內容的治理仍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據。在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中,未能針對有害細資訊專門明確立法,有害資訊治理被納入到智慧財產權、名譽權保護等多個法律之下,但缺乏專業、系統、權威的法律體系。另一方面,多方面行政權力均對有害資訊治理擁有管轄權力,但並未將相應職責具體落實,出現“九龍治水”的局面。隨著短視頻傳播形式的逐步普及,相應的監管部門也應當形成合力,採取系統、有效的監管手段,促進短視頻業內生態健康穩定發展。

短視頻傳播形態發展態勢

短視頻拍攝技術向虛擬和全景式演進

提供獨特視角的無人機技術。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演進,無人機、航拍器等設備在商業、民用範圍愈發常見。在眾多影視作品中,無人機對觀眾來說已經不是陌生的角色。利用無人機拍攝視頻,不僅可以突破地面攝像機的限制,更能通過多種獨特視角,增強使用者的互動性和真實感。

加強用戶沉浸感的虛擬實境(VR)。VR技術發展至今,影視、遊戲、新聞、視頻等垂直細分類別逐漸形成規模,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可以製造出相應空間的臨場感,在虛擬影像世界中進行人機交流,用戶將自己代入虛擬世界的數字分身中,在觀看時產生的視覺快感會迅速增加,從而提升VR視頻的使用者體驗。

信息量宏大的全景技術。全景視頻是指使用者可在上下左右任意角度觀看的動態視頻。目前,該技術已經較為廣泛地應用於圖片展示中,若想全方位採集動態畫面,需要相當多的機位元和設備,若想製作出動態、多角度的全景視頻,高昂的成本不可避免。

短視頻製作呈現分野與融合

分野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短視頻大眾化的呈現形式與小眾需求的滿足。當短視頻成為一種被大多數使用者所接受的傳播形式時,意味著需要有大量內容進入短視頻領域,以承載傳播形態的進一步發展與擴張,隨著短視頻風口紅利的逐步收緊,短視頻本身正在面臨傳播形態的大眾化與傳播內容的小眾化,各方都在將所傳播的內容進一步細分和垂直化,以滿足使用者不同層次需求。

二是內容分發平臺與製作者間的分野。無論是今日頭條、愛奇藝甚至是有內容化需求的電商平臺淘寶,都需要靠大量且優質的視頻內容來吸引使用者。但平臺的核心任務是對優質內容進行協調、統籌和分發,且出於人力成本和預算考量,平臺對於優質內容的生產勢必只能付出有限的精力,因此需要提供外包服務的視頻製作公司承擔生產優質內容的責任。

融合表現為三方面:一是視頻生產的流程化。當視頻內容或類型出現相似部分時,人物動作、對白、背景等元素可重複使用,隨著相同相似視頻的數量增多,流程化的操作勢必會降低視頻製作的邊際成本,從而提高整個平臺的生產效率。

二是線上與線下的管道組合強化。早期視頻內容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大多體現在影視作品於電視及視頻網站的跨平臺播放,對更加碎片化的短視頻而言,打通線上與線下傳播管道,需要找到適宜的傳播空間。目前,短視頻的線下分發管道更多集中在戶外,如機場、地鐵、公交、電梯等移動場景。與以往移動傳播中密集出現的廣告內容不同,短視頻的可看性更強,有別於時限較長的影視作品,優質短視頻更適合作為移動空間的主要傳播內容。

編輯:尹澤軒

美編:冉茹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