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10大軍師,皆是智慧楷模!

中國古代的軍師,往往是智慧的化身,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令一支軍隊丟盔卸甲、讓一個國家土崩瓦解。 歷史上許多金戈鐵馬的戰場,都有著軍師的足跡,許多成功君王的背後,都有著軍師的身影。 儘管所處職位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這些人物都曾經以自身超凡脫俗的智慧在軍事上籌畫奇謀妙計,決勝於千里之外。

範文程

10、蛟龍出頭 佐清智囊

【範文程】

字憲鬥, 號輝嶽, 遼東沉陽人。 生於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 好讀書, 靈敏沉毅。 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孫。 範文程少好讀書, 穎敏沉毅, 於1615年(明萬曆四十三年)在沉陽縣學考取了生員(秀才), 時年18歲。

投奔努爾哈赤後, 對清廷一片忠心, 無論換了哪個皇帝, 他都有自知之明, 所以在他經歷的整個清初的三朝四代歷史上留下了豐功偉績。 他自己知道他一生所進奏章, 多關係到重大的決策問題,

所以在他監修太宗實錄時, 把他草擬的奏章一概焚燒不留, 而在實錄中所記下者, 不足十分之一。

他這樣做, 免得“功高震主”, 突出個人。 但從各種史料裡, 從我們能見到的記載裡, 也足可以看到範文程確是一代名臣。 時勢造英雄, 有他這樣的人輔佐, 清朝受益匪淺。 他最後多次因病上疏請求休養, 順治帝才“暫令解任”, 還想病癒之後再來召用。

範文程墓

但是範文程功成引退, 離開朝廷“辟東皋為別業, 稍構亭館, 植卉木, 引親故, 徜徉其中;時以詩書騎射課子弟, 性廉慎好施與。 ”就這樣平安地度過晚年。 1666年(康熙五年)範文程逝世, 終年70歲。 玄燁親撰祭文, 賜葬於懷柔縣之紅螺山, 立碑以紀其功績。

幾十年後, 康熙親筆書寫了“元輔高風”四個字, 做為祠堂橫額。 這是清朝統治者對他的最高的評價了。 皇太極為招納更多人才, 千金買馬骨, 重用範文程, 委以重任, 給以重權, 君臣相互支持, 相輔相成, 終成大業。

姚廣孝

9、遁跡空門 和尚軍師——明成祖功臣

【姚廣孝】

幼名天僖, 法名道衍, 字斯道, 又字獨暗, 號獨庵老人、逃虛子。 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明為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中國元末明初政治人物、詩人,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 佛教盛行, 和尚多如牛毛;在威雄壯的歷史中, 計定江山的謀略家燦若繁星, 但超塵脫俗, 四大皆空的和尚積極用事,

卻極為少見, 姚廣孝就是這一位奇特神秘的人物。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樂年間, 風雲變幻, 在驚心動魄的政治舞臺上, 姚廣孝身披袈裟, 口喧佛號, 是地地道道的和尚, 但策劃兵變, 指點江山, 又是貨真價實的軍師。 他最擅長出謀劃策, 決勝千里, 也能親自指揮千軍萬馬, 守城卻敵, 在成祖朱棣奪取江山的創業中勳功第一。

劉基

8、神機妙算天地間——大明朝軍師

【劉基】

漢族,字伯溫,益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處州路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今南田山武陽村於1948年劃歸溫州文成縣)。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使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亮。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

劉基故居

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他14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17歲師從處州名士鄭複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淮備科舉考試。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

他的老師鄭複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

趙普

7、半部論語 治理天下——北宋佐國良臣

【趙普】

字則平,北宋初期的傑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士。他15歲隨父遷居洛陽,自幼學習吏治,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預謀者、“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者,三度為相,為一代名臣,從政50年,終年71歲。

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善吏道,後周顯德年間,先後為永興軍(治今陝西西安)節度使從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縣南)節度使趙匡胤推官、掌書記。

顯德七年(960)正月,普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于趙匡胤之身,推翻後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為右諫議大夫,充職樞密直學士。是年四月,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議宋太祖親征。宋得勝還師後,升普為戶部侍郎、樞密副使。

李泌

6、少志淩雲 相知重臣——中唐謀略家

【李泌】

字長源,唐朝宰相,京兆人,祖籍遼東襄平。李泌是西魏八柱國李弼的六世孫,父李承休官吳房縣令,娶汝南周氏為妻,聚書兩萬餘卷,並告誡子孫不得賣書。李泌幼居長安,七歲能文,張九齡奇之,玄宗召令供奉東宮,寫詩諷刺楊國忠,有“青青東門柳,歲晏複憔悴。”

之句,隱居潁陽。肅宗時,參預軍國大議,拜銀青光祿大夫,隱居衡山(今湖南省),劉昫說:“居相位而從事鬼神,乃見狂妄浮薄之蹤。”代宗時,召為翰林學士,不久因得罪權臣元載,被代宗外放為杭州刺史以避禍。

德宗時,元載失勢,複召回朝廷並授散騎常侍。貞元中,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封鄴縣侯。李泌以虛誕自任,輔佐四朝天子,“服鉺過當,暴成狂躁之疾,以至棄代”。貞元四年(788年)三月,辭世。有文集二十卷。

王猛

5、學富五車 功蓋孔明——東晉

【王猛】

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後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輔佐符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年輕時貧困微賤,但博學而喜好看兵書。

為人謹慎穩重,氣度不凡,不拘小節,並不與別人情投意合,亦少和人交往,故此被當時士人輕視。然而王猛對此並沒有感到不快,都沒放到心上。在後趙都城鄴城遊歷,就只有徐統賞識他,要他做自己的功曹,不過王猛就到華陰山隱居,有等待明主出現,協助他達成天下大治的志向。

王猛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政治謀略家。東晉五胡十六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王猛擇主而事,輔符堅據秦州趁勢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梟視群雄,統一北方,堪稱“常勝將軍”。在治國上,獨展長才,不但國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歲便撒手人間環。

諸葛亮

4、羽扇綸巾 智多巨星——蜀漢軍師

【諸葛亮】

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諸葛亮青年時耕讀於荊州襄陽城郊,地方上稱其臥龍、伏龍。

受劉備邀請出仕,隨劉備轉戰四方,建立蜀漢政權,官封丞相。223年劉備死後,劉禪繼位為蜀漢皇帝,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實際領導者。辭世後追益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張良

3、謀取天下 如烹小鮮——興漢三傑之首

【張良】

字子房,漢族,傳為漢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鎮。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

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後,張良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張良在去世後,益為文成侯(也稱益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

範蠡

2、智士能臣 千古奇人——先秦

【範蠡】

字少伯,又名鴟夷子皮或陶朱公。漢族,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早年居楚時,尚未出仕,人稱范伯。以經商致富,廣為世人所知,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從漢武帝獨尊儒術、抵制商人開始,我國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傳統中,均以“士(這裡的士,不是廣泛的知識份子,而是儒家知識份子)、農、工、商”為列,士為首,商為末,即使在商業發達的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範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卻在以後的歷史長河中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除史記外)。

範蠡雕像

但在司馬遷的記載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在漢初以前,人們對商人並沒有這麼歧視,所以他能被記載到《史記》中,供後世泛讀!西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輔助勾踐廿餘年,終於使勾踐於西元前四七三年滅吳。

範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範蠡辭去相職,定居于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經商積資巨萬,稱“陶朱公”。范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齊家保身,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史書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1、百家宗師,千古武聖——軍師鼻祖

【姜子牙】

(西元前1156--前1017)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忽牙,也稱呂尚.漢族,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

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于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姜子牙的先祖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賜姓姜,封于呂地為侯,在現在的南陽臥龍區王村鄉董營村建立了呂國,薑子牙就出生在董營村如今的董營村,還保留有呂國墓塚,周圍分佈有呂崗呂林、呂橋、呂灣、子牙溪、雙氏廟等遺跡,舊時廟宇內也敬奉有薑子牙塑像。

呂國為一個中原古國,已被史學界認定在南陽西,春秋 初年為楚所滅。百世而下,被尊為武聖,太公兵家宗師,堪稱當之無愧的千秋軍師第一人。

文字轉載,侵權聯繫刪除,圖片來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劉基

8、神機妙算天地間——大明朝軍師

【劉基】

漢族,字伯溫,益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處州路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今南田山武陽村於1948年劃歸溫州文成縣)。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使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亮。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

劉基故居

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他14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17歲師從處州名士鄭複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淮備科舉考試。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

他的老師鄭複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

趙普

7、半部論語 治理天下——北宋佐國良臣

【趙普】

字則平,北宋初期的傑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士。他15歲隨父遷居洛陽,自幼學習吏治,是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預謀者、“杯酒釋兵權”的導演者,三度為相,為一代名臣,從政50年,終年71歲。

普智謀多,讀書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善吏道,後周顯德年間,先後為永興軍(治今陝西西安)節度使從事,滁州、渭州(治今甘肅平涼)軍事判官,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宋州(治今河南商丘縣南)節度使趙匡胤推官、掌書記。

顯德七年(960)正月,普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黃袍加于趙匡胤之身,推翻後周,建立宋朝(北宋),普受封為右諫議大夫,充職樞密直學士。是年四月,後周昭義節度使李筠反宋,普建議宋太祖親征。宋得勝還師後,升普為戶部侍郎、樞密副使。

李泌

6、少志淩雲 相知重臣——中唐謀略家

【李泌】

字長源,唐朝宰相,京兆人,祖籍遼東襄平。李泌是西魏八柱國李弼的六世孫,父李承休官吳房縣令,娶汝南周氏為妻,聚書兩萬餘卷,並告誡子孫不得賣書。李泌幼居長安,七歲能文,張九齡奇之,玄宗召令供奉東宮,寫詩諷刺楊國忠,有“青青東門柳,歲晏複憔悴。”

之句,隱居潁陽。肅宗時,參預軍國大議,拜銀青光祿大夫,隱居衡山(今湖南省),劉昫說:“居相位而從事鬼神,乃見狂妄浮薄之蹤。”代宗時,召為翰林學士,不久因得罪權臣元載,被代宗外放為杭州刺史以避禍。

德宗時,元載失勢,複召回朝廷並授散騎常侍。貞元中,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封鄴縣侯。李泌以虛誕自任,輔佐四朝天子,“服鉺過當,暴成狂躁之疾,以至棄代”。貞元四年(788年)三月,辭世。有文集二十卷。

王猛

5、學富五車 功蓋孔明——東晉

【王猛】

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後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輔佐符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年輕時貧困微賤,但博學而喜好看兵書。

為人謹慎穩重,氣度不凡,不拘小節,並不與別人情投意合,亦少和人交往,故此被當時士人輕視。然而王猛對此並沒有感到不快,都沒放到心上。在後趙都城鄴城遊歷,就只有徐統賞識他,要他做自己的功曹,不過王猛就到華陰山隱居,有等待明主出現,協助他達成天下大治的志向。

王猛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政治謀略家。東晉五胡十六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王猛擇主而事,輔符堅據秦州趁勢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梟視群雄,統一北方,堪稱“常勝將軍”。在治國上,獨展長才,不但國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歲便撒手人間環。

諸葛亮

4、羽扇綸巾 智多巨星——蜀漢軍師

【諸葛亮】

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諸葛亮青年時耕讀於荊州襄陽城郊,地方上稱其臥龍、伏龍。

受劉備邀請出仕,隨劉備轉戰四方,建立蜀漢政權,官封丞相。223年劉備死後,劉禪繼位為蜀漢皇帝,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實際領導者。辭世後追益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張良

3、謀取天下 如烹小鮮——興漢三傑之首

【張良】

字子房,漢族,傳為漢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鎮。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秦末漢初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漢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之一。

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後,張良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張良在去世後,益為文成侯(也稱益號文成),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記錄張良的生平。

範蠡

2、智士能臣 千古奇人——先秦

【範蠡】

字少伯,又名鴟夷子皮或陶朱公。漢族,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早年居楚時,尚未出仕,人稱范伯。以經商致富,廣為世人所知,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從漢武帝獨尊儒術、抵制商人開始,我國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傳統中,均以“士(這裡的士,不是廣泛的知識份子,而是儒家知識份子)、農、工、商”為列,士為首,商為末,即使在商業發達的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範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卻在以後的歷史長河中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除史記外)。

範蠡雕像

但在司馬遷的記載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在漢初以前,人們對商人並沒有這麼歧視,所以他能被記載到《史記》中,供後世泛讀!西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輔助勾踐廿餘年,終於使勾踐於西元前四七三年滅吳。

範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範蠡辭去相職,定居于陶(今山東肥城陶山,或山東定陶)經商積資巨萬,稱“陶朱公”。范蠡既能治國用兵,又能齊家保身,是先秦時期罕見的智士,史書概括其平生“與時逐而不責於人”。

1、百家宗師,千古武聖——軍師鼻祖

【姜子牙】

(西元前1156--前1017)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忽牙,也稱呂尚.漢族,壽至139歲,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

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于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姜子牙的先祖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賜姓姜,封于呂地為侯,在現在的南陽臥龍區王村鄉董營村建立了呂國,薑子牙就出生在董營村如今的董營村,還保留有呂國墓塚,周圍分佈有呂崗呂林、呂橋、呂灣、子牙溪、雙氏廟等遺跡,舊時廟宇內也敬奉有薑子牙塑像。

呂國為一個中原古國,已被史學界認定在南陽西,春秋 初年為楚所滅。百世而下,被尊為武聖,太公兵家宗師,堪稱當之無愧的千秋軍師第一人。

文字轉載,侵權聯繫刪除,圖片來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