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子,道用其虛,為而不爭

道用其虛, 用之無窮

老子說:“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

意思是:有形的東西之所以能被人使用, 是因為看不見的無形(空虛)在起作用。

一些器物, 比如酒杯和茶壺, 它們有用的部分, 不是有形有象的實體部分, 而是實體圍成的空虛部分。

酒杯和茶壺如果變成實心的, 就不能用來盛酒盛水, 也就失去了效用。

道的應用也是如此, 道法自然, 萬事萬物之所以能夠有規律地運作, 就是因為看不見、摸不著, 好像是“虛無”的道在起作用。

老子對道的應用, 有個很好的比喻, 他把道比作天地之間的, 一個巨大的風箱, 這風箱正是因為內部空虛, 所以, 只要拉動就可以鼓風, 並且不會枯竭, 越鼓動風越多。

“一盅可飲千瓶酒, 飲盡百川仍是壺。 ”

一個酒盅, 可以用來暢飲一千瓶酒;一個茶壺, 可以用來暢飲一百條河的河水。

天地萬物, 皆在道中。 大道之用, 無窮無盡, 不會盈滿, 用老子的話說,

就是“虛而不屈, 動而愈出”, 空虛而能量無限(“不屈”), 用之無窮(“愈出”)。

人用其心, 致虛守靜

人心也是虛空遼闊的存在, “吾心即是宇宙”。

人要效法道的精神, 就要解除自己心靈的束縛, 將自己完全與道融合在一起, 始終與道為一。

老子說:“致虛極, 守靜篤。

世間紛紛擾擾, 人心很容易被瑣事、俗事填滿, 而處於躁動的狀態, 所以要及時清空, 要“虛”。

莊子有個很好的說法, “虛室生白”, 空的房間才顯得敞亮, 如果房間堆滿了東西, 有光亮也透不出來。

“虛”之後才能“靜”, 靜能生慧。

過去, 人們做飯, 要燒灶, 有個說法, “火心要空”, 往灶膛裡添柴禾, 不能添得太多, 中間要空起來, 因為添實了, 空氣進不去, 沒有氧氣, 火燒不起來, 火就不旺, “致虛守靜”, 也是這個道理。

如今,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更是擠壓了我們的思考空間, 誘惑了我們的心性, 使我們的心蠢蠢欲動, 沒有片刻的安寧, 只有“致虛守靜”, 我們的心才能如無形的風般自由自在, 才能活在當下。

為而不爭, 人生安泰

明白了“道用其虛”的哲學, 在心境上追求“致虛守靜”, 在為人處世方面不妨學習老子所說的“為而不爭”的態度。

老子說:“夫唯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 康熙皇帝晚年時, 幾個皇子為太子之位爭得熱火朝天, 甚至不擇手段。

四皇子對爭還是不爭, 一時猶豫不決, 鄔思道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來啟發他,

叫做“爭是不爭, 不爭是爭”。

這句話的含義是:其他皇子都想著法子討好皇上的時候, 不要去湊這個熱鬧, 處在風口浪尖上, 只會招來嫉妒和陷害;要做的恰恰就是不出風頭, 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出於公心而非私怨的處理各種衝突;太子之位不是靠爭, 就能爭來的, 不如守著自己的本分, 至少可以避禍。

結果太子之位給了不爭的四皇子(後來的雍正皇帝)。

不爭, 並不意味著不努力、不作為。 不爭, 是穩健的立身之道。 不爭, 看起來是犧牲或退讓, 事實上所有的後退都孕育著前進, 很多時候是吃小虧占大便宜。

人生之旅, 如同橫渡江河, 只有遠離漩渦的人, 才能勝利到達彼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