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奇的竹茹

李海媛, 解放軍306醫院, 門診部

品牌品質管制辦公室 左天宇 編輯

竹茹別名竹皮、淡竹茹、竹二青、青竹茹, 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莖稈的乾燥中間層。

張仲景《金匱要略》載有“橘皮竹茹湯”和“竹皮大丸”, 為竹茹入藥的最早記載。 《本草圖經》雲:“(竹堇)竹、淡竹、苦竹, 《本經》並不載所出州土, 今處處有之。 竹之類甚多, 而入藥者惟此三種, 人多不能盡別。 謹按《竹譜》……甘竹似篁而茂, 即淡竹也……淡竹肉薄, 節間有粉, 南人以燒竹瀝者, 醫家只用此一品, 與《竹譜》所說大同小異也。 ”《綱目》載有淡竹茹、苦竹茹、筀竹茹。 《本草蒙筌》謂:“皮茹削去青色, 惟取向裡黃皮。 ”可見, 古代竹茹來源於多種竹類竿的中間層, 古今一致。

竹茹, 性甘寒, 善清痰熱, 痰熱除, 肺氣清肅則咳止;痰火請, 心神得安則煩除寐安。 性寒入胃, 又清胃熱而降逆止嘔, 總的功效:清熱化痰, 除煩止嘔。 使用人群廣泛上至老人孕婦, 下至嬰孩皆能入藥。

《本草經疏》曰, “諸嘔吐酸水, 皆屬於熱。 陽明有熱, 則為嘔婉;溫氣寒熱, 亦邪客陽明所致。 竹茹, 甘寒解陽明之熱, 則邪氣退而嘔婉止矣。 甘寒又能涼血清熱, 故主吐血崩中及女勞複也”。

《藥品化義》“竹茹, 輕可去實, 涼能去熱, 若能降下,

專清熱痰, 為甯神開鬱佳品。 主治胃熱噎膈, 胃虛幹嘔, 熱呃咳逆, 痰熱噁心, 酒傷嘔吐, 痰涎酸水, 驚悸怔忡, 心煩躁亂, 睡臥不寧, 此皆膽胃熱痰之症, 悉能奏效。 ”

《本經逢原》“竹茹專清胃府之熱, 為虛煩煩渴, 胃虛嘔逆之要藥;咳逆垂血, 產後虛煩, 無不宜之。 《金匱》治產後虛煩嘔逆;產後虛煩頭痛, 短氣, 悶亂不解, 有淡竹茹湯。 內虛用甘以安中, 悶亂用淡以清胃, 各有至理存焉。 其性雖寒而滑能利竅, 可無鬱客邪之慮。 ”

現代研究證實, 竹茹中含有生物鹼、鞣質、皂甙、氨基酸、有機酸、還原糖等多種有機成分和微量元素, 另外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乙酸、甲酸、甲酚、苯酚、苯甲酸、水楊酸等, 藥理作用中有抗菌作用, 實驗表明竹茹粉在平皿中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及傷寒桿菌等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臨床中竹茹還用於治療神經官能症, 胃脘痛, 眩暈症皆有不錯的療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