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正眼看農藥,飛防無小事

大家好, 我是汪建沃, 一個奔六的老農人。 很高興受到極飛學院的邀請, 讓我有機會在這個平臺上向大家分享農藥和植保技術知識, 以及我自己對農藥行業、飛防植保行業的認識。

今天是專欄的開篇, 我想結合自己多年的農藥使用經驗, 以及對湖南飛防植保行業的實地考察研究, 談一談我對飛防植保的一點看法。

詆毀農藥不應該

農藥在網上已經被妖魔化。 大量謠言將農藥認定為導致農產品不安全的元兇, 聳人聽聞地宣傳我國每年用掉農藥 300 萬噸, 其中有大量高毒農藥, 於是有人要求只要生態農業、徹底拒絕農藥。

事實上, 據農業部全國農技中心統計, 我國每年使用農藥 30 多萬噸, 高毒農藥不足 3% 。 而且現在, 我們也提倡採取物理、生物、農業、機械等多種防治措施防治農業有害生物, 只在必須的情況下採取化學防治措施。

完全棄用農藥不可取也不現實。

首先, 生態種植與常規種植相比, 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每畝減少產量約 40 公斤。 以 18 億畝農田計, 將減產 720 億公斤的產量。 我國並不是糧食過剩國家, 目前的常規種植方法僅能基本解決吃飽問題, 如果拒絕農藥, 全部實現生態種植, 將可能導致超過 1 億以上人口的饑荒。

其次, 當作物病害和地下害蟲、鑽蛀性害蟲、遷飛性害蟲等大爆發時, 採取非化學防治措施無法控制危害時, 必須使用農藥才能在短時間內將經濟損害控制在允許水準以下, 達到顯著的防治效果。

蝗蟲

再者, 我國制定有嚴格、科學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國家標準, 並且不定期進行修改和完善。 只要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積極開展綠色防控, 農產品中農藥殘留不超標就是安全的。

飛防植保補短板

農民背負藥桶, 一手加壓、一手噴灑的打藥模式, 是很多人對打農藥的固有印象。 但是這種打藥方式不僅可能造成身體受損, 還會因為噴灑不均勻而造成部分農作物農藥殘留超標。

我們要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就要改變這種弊病頗多的作業方式。

傳統打藥模式

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 農機、農技、農藝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如今農藝、農技已經走到前面, 農機現代化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但植保機械卻相對滯後, 成為推進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的一塊短板。

為了補上植保機械落後的這塊短板, 植保人潛心研究、不斷探索、終於找到植保無人機這個高效的器械, 短短幾年間就成為植保施藥作業的寵兒, 成為廣大農戶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好幫手。 植保無人機的應用, 成為中國農業繼“旋耕機取代耕牛、插秧機取代人手、收割機取代鐮刀、烘乾機取代曬場”後的又一重大突破, 必將推進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實現新的飛躍。

植保無人機在農業植保方面的優勢顯著。 一是作業效率高, 二是作業安全性高, 三是節水省藥環保, 四是人工不可替代, 五是防治效果好, 六是可以夜間作業, 七是可以實現精准作業, 八是可以提高農藥利用率, 九是人機分離, 減少作業人員農藥中毒, 十是可以實現群防群控。因此,植保無人機在農業植保領域的應用前景是廣闊的。

無人機在撒藥

應用探索道路長

飛防植保成為現代農業推廣應用的熱點,可謂是“前無古人,後有來者”。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飛防植保前景雖然廣闊,但有很多工作特別是一些基礎性工作還有待完善。由於一些飛防服務組織隊不專業,導致飛防效果不佳,甚至產生藥害,不僅使農民利益受損,同時也影響植保無人機推廣的進程,甚至對整個行業產生負面影響。

飛防植保的發展,需要行業領頭人,需要敢於實踐、勇於創新的團隊。除了植保無人機以外,決定植保效果的關鍵是人。相同的無人機、相同的藥劑和助劑、相同的解決方案,不同的飛防服務團隊,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因為效果與人為因素直接相關。湖南飛防植保幾年來的實踐經驗證明:只有實現人(管理者、飛手)—機(植保無人機)—劑(藥劑、助劑)—技(解決方案)的深度融合,才能促進植保飛防事業從無到有、一步步走向成熟。

飛防無小事,必須要用心。一個奔六的老農人滿懷激情,願意把自己的酸甜苦辣和飛友們共同分享,讓我們在飛防植保的征程中奮力前行。

汪建沃,農藥及植保行業資深專家,長期致力於植保技術推廣和安全用藥科普工作。擔任中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協會會長,湖南統防統治聯盟主席,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等。出版《正眼看農藥》等 8 部專著,擁有農藥發明國家專利 7 項。在湖南、海南、廣西等省區 20 余家農化企業任技術顧問、市場顧問、獨立董事。

十是可以實現群防群控。因此,植保無人機在農業植保領域的應用前景是廣闊的。

無人機在撒藥

應用探索道路長

飛防植保成為現代農業推廣應用的熱點,可謂是“前無古人,後有來者”。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飛防植保前景雖然廣闊,但有很多工作特別是一些基礎性工作還有待完善。由於一些飛防服務組織隊不專業,導致飛防效果不佳,甚至產生藥害,不僅使農民利益受損,同時也影響植保無人機推廣的進程,甚至對整個行業產生負面影響。

飛防植保的發展,需要行業領頭人,需要敢於實踐、勇於創新的團隊。除了植保無人機以外,決定植保效果的關鍵是人。相同的無人機、相同的藥劑和助劑、相同的解決方案,不同的飛防服務團隊,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因為效果與人為因素直接相關。湖南飛防植保幾年來的實踐經驗證明:只有實現人(管理者、飛手)—機(植保無人機)—劑(藥劑、助劑)—技(解決方案)的深度融合,才能促進植保飛防事業從無到有、一步步走向成熟。

飛防無小事,必須要用心。一個奔六的老農人滿懷激情,願意把自己的酸甜苦辣和飛友們共同分享,讓我們在飛防植保的征程中奮力前行。

汪建沃,農藥及植保行業資深專家,長期致力於植保技術推廣和安全用藥科普工作。擔任中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協會會長,湖南統防統治聯盟主席,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等。出版《正眼看農藥》等 8 部專著,擁有農藥發明國家專利 7 項。在湖南、海南、廣西等省區 20 余家農化企業任技術顧問、市場顧問、獨立董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