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波峰波谷20年 處理器的奮戰史

要說Intel與AMD是目前市場中最主要的消費級處理器廠商, 比較有趣的是, 雖然兩者在在市場上激烈競爭, 但從根子上說, 確是系出同門, 怎麼都繞不過費爾柴爾德(Fairchild, 亦可譯為“仙童”)半導體公司。 創建了Intel的“三巨頭”——諾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摩爾(Gordon Moore)、格魯夫(Andrew S. Grove)三人就是從費爾柴爾德出走的, AMD的創建者桑德斯同樣也曾經是費爾柴爾德的銷售部主任。

1997年推出的K6處理器對如日中天的Intel Pentium系列來說, 還沒有形成很大的威脅, 但對AMD來說卻意義非凡, 作為第一款自行設計, 同時能夠與Intel高端處理器並駕齊驅的AMD處理器, K6標誌著AMD第一次擁有了正面對抗Intel資本。

從K6到現在的Ryzen, 20年間, AMD與Intel的恩怨情仇, 一直左右著處理器市場。

2006年AMD突然宣佈收購ATI, 同時獲得了GPU和晶片組設計能力, 並借此推出了Fusion(融合)平臺(圖27)及處理器計畫, 之後又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 回頭在紐約又準備建立晶圓廠。 看似一路高歌猛進的AMD此時卻不得不為自己收購ATI帶來的資金不足埋單, 開始出現財務虧損。

2017年1月, Intel正式發佈了新一代牙膏產品Kaby Lake核心處理器, 它進一步加強了核心顯卡性能, 降低功耗, 小幅度提升了性能, 主要還是對架構內部進行了很多細節修改。 但是對消費級市場而言這塊產品並沒有與上一代產品拉開距離, 而AMD則祭出了全新的Zen架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