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名師提醒家長:越懂事的孩子,其實活得越可憐、內心越自卑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而懂事的孩子只能認真完成任務, 遵守規則, 用完美的表現來爭取糖……懂事的孩子, 總是乖得讓人心疼。 ”不少人都覺得,

許多被貼上“懂事”標籤的孩子長大後卻並不快樂。 這些看法乍一聽, 似乎的確有道理。 從下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 其實越懂事的孩子, 活得越可憐, 內心越自卑。

實例:

侄子今年八歲。 暑假在我家住, 因為受綜藝節目和同學的影響, 他很想去體驗一下玻璃棧橋。 我告訴他, 只要他在一個月內, 認真地把暑假作業做完, 且保證85%以上的正確率。 我就帶他去。 我的要求很明確, 怕他耍小花招。 侄子的學習成績一般般, 要達到高正確率, 必須很仔細很認真地去做每一個題。 那一陣他電視也不看, iPad也不玩, 起床後就認真寫作業。 每一個題都做得工工整整, 無刺可挑。 他似乎生怕我會以其它理由取消這次的計畫。

這一切在表姐的孩子來我家後被打破了。

在飯桌上表侄兒聽說了我們的“玻璃棧道約定”, 就嚷著要媽媽帶他去。 表姐告訴他, 想去的話就要像弟弟一樣認真完成作業, 作業做好了我就帶你去。 表侄一聽就不高興了, 直接把筷子拍在桌上。 他馬上整個人躺到地板上, 哭著滾來滾去, 嚷著就是要去玻璃棧橋, 就是要去, 馬上就去。 任我們怎麼勸都無動於衷, 他一邊蹬腿, 一邊哀嚎。 表妹無奈, 只好答應帶他去, 明天就去, 作業先不寫。

侄子看到這些, 默默地走進了自己的房間。 過一會兒我進去的時候, 發現他正坐在床頭傷心地哭泣。 那一刻他雖然沒說什麼, 但我懂他傷心的原因。 因為我從小也是一個試圖以懂事來討好成人世界的孩子, 我明白他那一刻的委屈和嫉妒。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而懂事的孩子只能認真完成任務, 遵守規則, 用完美的表現來爭取糖。 他們壓抑自己的欲望, 小心翼翼地去討好大人, 卻完全沒有哭鬧的孩子“嚷一下”效果好。

懂事的孩子, 總是乖得讓人心疼。

自己小的時候,

就是父母眼裡懂事的孩子。 我總是體諒他們的難處, 很少向他們要求買學習用品之外的東西。 我記得我在初中的時候, 看上了一款CD隨身聽。 每次放假我都會在商店門口去看它幾眼。 因為它被鎖在櫃檯裡, 我扒在那裡看的話, 熱情的櫃員走過來提議我試一下效果。 我已經試過一次了, 當戴上耳機, 按下播放鍵後, 悅耳的音樂迅速在耳膜上傾瀉下來, 我整個人震撼地久久不能自已。 當時我多麼想把它拿走, 抱著它躺在床上聽個天翻地覆。 可是我沒有錢, 我只好戀戀不捨地放下它, 告訴店員我不喜歡, 我再看看。 店員只好把CD、耳機取下來, 各自放回原位, 眼神裡滿是鄙夷和不耐煩。

店員的情緒讓我很尷尬。 自那以後, 每次我惦記它的時候,

都會佯裝在店門口等人, 四處張望, 漫不經心地瞟CD機兩眼, 來望梅止渴。 我當時那麼想要得到它, 但我從來沒有跟爸媽講過。 因為那並不是一個上學的孩子的應該擁有的東西, 而且價格略貴, 身邊也沒有幾個小夥伴有。 甚至來說, 爸媽都沒聽說過這種東西, 我覺得我沒有理由增加他們的負擔。

但理智壓制不住渴望, 我做夢都想得到它。 想憑零花錢買到它, 基本不可能, 那一陣我每天都過得很失落。 如果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我一定會跟爸爸講, 幫我實現這個願望好不好。

後來我想到一個方法, 攢壓歲錢去買。 以前的壓歲錢都是我主動上交的, 那一年我想拒為己有。 大幾百塊錢揣在兜裡, 眼看就要開學了, 我就可以奔著我的CD隨身聽而去了。 可是,一個記性好的媽媽打破了我的所有計劃。她提出了一個“替我保管”的方案,將我的所有“資產”沒收了,把錢掏出來的時候,我的心在滴血。那一刻,我想過,如果我撒著潑兒打死也不交,媽媽也會拿我沒辦法,頂多會感覺到有點失望而已。可是我做不出來,我乖乖地把帶著體溫的壓歲錢掏出來,還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

懂事的孩子一直都讓人省心。

懂事的孩子,往往十分在意別人的感受。讓別人覺得舒服,是他們討好他人的唯一方式。比如我,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擅長從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去分析大人的情緒。在合適的時間,永遠都只做合適的事,壓制自己的欲望,順應大人的想法。

由於父母的三令五申,我從來沒有在湖邊玩過水,沒有和小夥伴出去釣過龍蝦,沒有和弟弟爭過好吃的,沒有和同學比過吃穿。懂事是一種毒,一旦形成了這個印象,它就會綁架你堅持下去。因為我很早就知道,一個熊孩子只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會讓人交口稱讚。而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會讓父母大失所望,前功盡棄。所以有時候必須頂著“懂事”的光環堅持到底,不斷地忍讓。我發現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感覺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對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作為一個標準的懂事的孩子,我的這份早慧並沒有讓我感到驕傲。雖然從小收穫了不少的稱讚,但是我卻喪失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有的放肆和任性。很多在童年該嘗試的事情,現在已經補不回來了。我越來越發現懂事的孩子其實活得很可憐。他們擁有了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穩重和踏實,卻沒有這個年紀該有的童真和童趣。

身為家長和教師,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懂事更知愛和感恩,以為這樣“情商”才更高,所以時常對孩子提出超越他們年齡的要求,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鼓勵他們“更懂事”。殊不知,這種過於懂事的背後是對孩子心靈的無形傷害,是對孩子自然天性的束縛,讓他們的成長變得沉重和壓抑。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懂事明理的同時,也保有自己美好蓬勃的真性情,不要太懂事。

可是,一個記性好的媽媽打破了我的所有計劃。她提出了一個“替我保管”的方案,將我的所有“資產”沒收了,把錢掏出來的時候,我的心在滴血。那一刻,我想過,如果我撒著潑兒打死也不交,媽媽也會拿我沒辦法,頂多會感覺到有點失望而已。可是我做不出來,我乖乖地把帶著體溫的壓歲錢掏出來,還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

懂事的孩子一直都讓人省心。

懂事的孩子,往往十分在意別人的感受。讓別人覺得舒服,是他們討好他人的唯一方式。比如我,從小就會察言觀色,擅長從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去分析大人的情緒。在合適的時間,永遠都只做合適的事,壓制自己的欲望,順應大人的想法。

由於父母的三令五申,我從來沒有在湖邊玩過水,沒有和小夥伴出去釣過龍蝦,沒有和弟弟爭過好吃的,沒有和同學比過吃穿。懂事是一種毒,一旦形成了這個印象,它就會綁架你堅持下去。因為我很早就知道,一個熊孩子只要做一件暖心的事,就會讓人交口稱讚。而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會讓父母大失所望,前功盡棄。所以有時候必須頂著“懂事”的光環堅持到底,不斷地忍讓。我發現懂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感覺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不敢對抗,所以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作為一個標準的懂事的孩子,我的這份早慧並沒有讓我感到驕傲。雖然從小收穫了不少的稱讚,但是我卻喪失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有的放肆和任性。很多在童年該嘗試的事情,現在已經補不回來了。我越來越發現懂事的孩子其實活得很可憐。他們擁有了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穩重和踏實,卻沒有這個年紀該有的童真和童趣。

身為家長和教師,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懂事更知愛和感恩,以為這樣“情商”才更高,所以時常對孩子提出超越他們年齡的要求,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鼓勵他們“更懂事”。殊不知,這種過於懂事的背後是對孩子心靈的無形傷害,是對孩子自然天性的束縛,讓他們的成長變得沉重和壓抑。真心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懂事明理的同時,也保有自己美好蓬勃的真性情,不要太懂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