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那些君臣父子之間的巧問巧答以及史官評價

第一個故事:晉明帝小時候特別聰慧。 才幾歲的時候, 有一次坐在元帝司馬睿膝上。 元帝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 哪個遠?)”明帝回答說:“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 居然可知。 (太陽遠。 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 顯然可知。 )”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奇。 第二天, 召集群臣宴飲, 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 並且再重問他一遍, 不料明帝卻回答說:“日近(太陽近。 )”元帝驚愕失色, 問他:“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你為什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舉目見日, 不見長安。 (現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

可是看不見長安。 )”

唐·房玄齡等《晉書》:“帝聰明有機斷, 尤精物理。 于時兵凶歲饑, 死疫過半, 虛弊既甚, 事極艱虞。 屬王敦挾震主之威, 將移神器。 帝騎驅遵養, 以弱制強, 潛謀獨斷, 廓清大昆。 改授荊、湘等四州, 以分上流之勢, 撥亂反正, 強本弱枝。 雖享國日淺, 而規模弘遠矣。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明帝不夭, 中原其複矣乎!天假五胡以亂中夏, 氣數之窮也, 帝乃早世!王敦之橫, 元帝惴惴而崩, 帝以幼沖當多難, 舉動偉然出人意表, 可不謂神武哉?”

第二個故事:有一天, 李純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樂, 問他:“你是誰家的孩子, 怎麼在我的懷裡呢?”李純道:“我是第三天子。 ”這一回答使德宗大為驚異, 作為當今皇上的長孫, 按照祖、父、子的順序回答為“第三天子”

歐陽修:憲宗剛明果斷, 自初即位, 慨然發慎, 志平僭叛, 能用忠謀, 不惑群議, 卒收成功。 自吳元濟誅, 強籓悍將皆欲悔過而效順。 當此之時, 唐之威令, 幾於複振, 則其為優劣, 不待較而可知也。 及其晚節, 信用非人, 不終其業, 而身罹不測之禍,

則尤甚于德宗。 鳴呼!小人之能敗國也, 不必愚君暗主, 雖聰明聖智, 苟有惑焉, 未有不為患者也。

司馬光:憲宗削平僭亂, 幾致治平, 其美業所以不終, 由苟徇近功, 不敦大信故也。

第三個故事:唐玄宗做太上皇的時候無疑為軟禁, 作為兒子的唐肅宗也被宦官皇后管制形同傀儡,

難以相見。 有一次, 唐肅宗召見山人李唐, 當時肅宗正抱著小女兒, 便對李唐說:“我太想她, 請別見怪。 ”李唐說:“太上皇今天也想念陛下。 ”肅宗聽罷潸然淚下, 但因受制于張後, 結果仍不敢前去西宮謁見。

《新唐書》:自高祖至於中宗, 數十年間, 再罹女禍, 唐祚既絕而複續, 中宗不免其身, 韋氏遂以滅族。 玄宗親平其亂, 可以鑒矣, 而又敗以女子。 方其勵精政事, 開元之際, 幾致太平, 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動, 窮天下之欲不足為其樂, 而溺其所甚愛, 忘其所可戒, 至於竄身失國而不悔。 考其始終之異, 其性習之相遠也至於如此。 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第四個故事:不是君臣的, 但也很有趣。 唐朝奸相許敬宗晚年極少寫作了, 他的兒子許昂文才水準低下, 反而孫子許彥伯有才思, 善屬文。 所以但凡典冊公文都是他的孫子許彥伯代筆。 有次許敬宗對許昂開玩笑說:“吾兒不及若兒(我兒子不如你兒子啊)!”許昂應聲答曰:“渠父不如昂父(他爹卻不如我爹)!”

劉昫:“及敬宗掌知國史, 竟以已所愛憎曲事竄改, 論者非之。”

第五個故事:《世說新語》記載的,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此君家果耶?”孩子馬上回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論者非之。”

第五個故事:《世說新語》記載的,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此君家果耶?”孩子馬上回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