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圖文:溫言細語,勝過千軍萬馬

湖北日報訊圖為: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拆遷中,人民調解員(左一)上門宣傳法規,化解疑難糾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柯皓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江卉通訊員顧丹實習生王子路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 拆遷,被稱作“天下第一難”。 上月20日開工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中,鄂州市鄂城區半年內拆遷安置5000餘戶、近2萬村民,實現“零非訪”“零事故”“零違紀”。 1月1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專案現場,探尋當地破解拆遷難的法治“密碼”。

副局長當和事佬——

老李一家的疙瘩解開了

“劉局長,您趕緊來,出大事了!”接到花湖村村民老李的電話,鄂城區司法局副局長劉建國心裡七上八下:前一天老李剛簽了拆遷征地協議,莫不是要反悔。

一刻也沒耽擱,劉建國一路小跑趕到老李家。 一進門,他發現屋裡氣氛不太對,老兩口愁眉苦臉,大媳婦抹著眼淚。

老李把劉建國拉到一邊,道出實情。 大媳婦對分房協議不滿,提出要把老兩口的房子分了。 “房子給她,我們住哪兒?”老李很為難。

這時,大媳婦說:“不是不讓老兩口住,我是想現在把房子分了,免得以後扯不清楚。 ”按協議,老李和兩個兒子,三家各一套房。 “您幫忙主持個公道!”涉及房子不是小事,事情解決不好,老李一家會一直磕磕碰碰下去。 劉建國琢磨著,這個和事佬一定要當好。

他勸老李:“百年之後,房子總是他們的,不如現在給他們,有裡有面大家都高興。 ”

他又說大媳婦:“房子只有一套,兩家怎麼個分法,你們先和兄弟商量商量。 ”

幾次上門後,在劉建國的主持下,老李一家簽下了調解協議。 兩位老人在世期間,房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老人所有。

老人去世後,房子歸小兒子,同時小兒子按拆遷安置價格補給大兒子3萬元。 “沒想到拆遷幹部還管家務事。 ”很快,老李一家的故事在村裡傳開了,劉建國的名氣越來越大,手機號幾乎人人會背。 鄂城區司法局負責的拆遷村組比計畫提前1個多月完成任務。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征遷範圍14.41平方公里,涉及鄂城區燕磯、沙窩、楊葉三個鄉鎮8個村5000餘戶近2萬人,拆遷面積達130余萬平方米。 鄂城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夏鑫表示:“我們堅持依法、陽光、和諧拆遷,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成立社情民意接待、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宣傳普法、法律事務服務、維穩處突應急等5個專班,築牢維穩‘第一道防線’,保障專案順利實施。

律師現場說法——

嫁出去的姑娘分了房

“真是個沒良心的,我們把她當親閨女看,現在竟回來要錢要房子!”劉嬸(化名)坐在門前一把鼻涕一把淚。

在村裡,劉嬸是出了名的賢慧人。 丈夫兄弟三個,前些年一起出錢出力建了房。 老大是個鰥夫,老三結婚晚,妻子走得早,留下女兒小靜(化名)。 劉嬸和丈夫像對親生女兒一樣對小靜,供她讀書、置辦嫁妝,前兩年風風光光嫁出去了。

聽說老家在拆遷征地,小靜趕了回來,提出自己戶口沒遷走,在娘家有分房資格。 劉嬸和兒子小軍(化名)一聽急了,“這套房子,三叔給我了,我現在還住裡面呢。 ”原來,小靜的父親病重癱瘓在床時,劉嬸一家細心服侍,他非常感動,決定把房子留給侄子小軍。

“你拿出證據來!”原本親熱的堂兄妹動了氣,村民們也都說小靜的不是。

在村裡走訪時,駐村律師呂輝聽說了這件事。 “從情理上說,小靜的做法不近人情;按照法律規定,你拿不出贈予證明,小靜就有繼承權,的確可以分房。 ”呂輝跟小軍擺出法律依據。

看到小軍委屈的樣子,呂輝知道光說法律,一定解不開他心裡的結。 呂輝和燕磯鎮司法所所長韓俊傑一起,來到小軍家做工作。

再次聽了律師的宣講,小軍明白,堂妹的要求是合法的,這房子肯定要分給她。

正當一家人已經接受這個事實時,小靜又提出,還要父親房屋附屬物的補償金2萬元。

“不給,丟了都不給她。 ”小軍氣得牙癢癢。

“都是親戚,讓一步海闊天空。 ”呂輝耐心勸解:“你的日子過得好些,2萬元對你來說不算什麼,三叔生前蠻疼你,看在三叔的面子上,你讓一步。”

法理加情理,最終說服了小軍。一周內,堂兄妹簽訂了調解協議。

面對群眾日益增多的法律訴求,鄂州市按照“一村一名律師”的要求,為航空都市區核心區10個拆遷及安置村各配備了1名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打造“一村一律師”法律服務升級版。

像呂輝這樣的駐村律師,年均每月到駐點村值班不少於6天;在駐點村組織安排下,每季度至少舉辦1次法治講座,其中在村裡學校舉辦法治講座全年不少於1次。

調解工作隊進村——

38年前的“舊賬”結了

“不說清楚,堅決不簽!”3個多月過去了,鎮裡村裡幹部一次次上門,黃山村10組沒有一家簽訂拆遷協定。

這是為何?事情要從38年前說起。

1979年,黃山村一個小組分家,成為現在的10組和16組。當時,10組分了200人,16組分了218人,其餘土地和附屬設施基本上平分了。還有一些荒山荒湖沒人要,誰也沒放在心上。

一晃38年過去了,荒山荒湖成了香饃饃,本是一家的兩個小組因此鬧起了彆扭。10組現有223人,16組有336人。“我們現在比10組多113人。”16組提出,要按現有人頭重新分配土地。10組一盤算,人均要少3萬元補償款,怎麼也不幹。無論拆遷工作組如何做工作,村民們就是按兵不動。

矛盾一觸即發。2017年11月5日,鎮村幹部、律師、人民調解員組成的調解工作隊進駐兩個組,挨家挨戶走訪調查。“‘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執行到底’,絕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扯皮者得利。”工作隊和鄉親們一條條擺拆遷征地政策。“大家都是一個姓,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都還沾親帶故的。”工作隊跟大夥說鄉情。“溫言細語,有時勝過千軍萬馬。”沙窩鄉司法所所長塗清林回憶,工作隊進駐的第15天,兩個小組代表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字,按44%和56%分配土地,16組分得多。很快,10組村民紛紛簽訂拆遷安置協議。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協調鄂城指揮部負責人、鄂城區區委書記劉厚文表示:“在拆遷安置中,我們深化邊界聯防聯調工作,聯合多邊力量化解接邊地區矛盾糾紛。對交通事故、鄰里糾紛等第一時間上門,要求人民調解員堅持依法依規調解、公平公正調解、情理結合調解,做到維穩、維權、解困相結合,把問題發現在初始階段、解決在萌芽狀態。”

省司法廳監督投訴電話:027-87302515

”呂輝耐心勸解:“你的日子過得好些,2萬元對你來說不算什麼,三叔生前蠻疼你,看在三叔的面子上,你讓一步。”

法理加情理,最終說服了小軍。一周內,堂兄妹簽訂了調解協議。

面對群眾日益增多的法律訴求,鄂州市按照“一村一名律師”的要求,為航空都市區核心區10個拆遷及安置村各配備了1名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打造“一村一律師”法律服務升級版。

像呂輝這樣的駐村律師,年均每月到駐點村值班不少於6天;在駐點村組織安排下,每季度至少舉辦1次法治講座,其中在村裡學校舉辦法治講座全年不少於1次。

調解工作隊進村——

38年前的“舊賬”結了

“不說清楚,堅決不簽!”3個多月過去了,鎮裡村裡幹部一次次上門,黃山村10組沒有一家簽訂拆遷協定。

這是為何?事情要從38年前說起。

1979年,黃山村一個小組分家,成為現在的10組和16組。當時,10組分了200人,16組分了218人,其餘土地和附屬設施基本上平分了。還有一些荒山荒湖沒人要,誰也沒放在心上。

一晃38年過去了,荒山荒湖成了香饃饃,本是一家的兩個小組因此鬧起了彆扭。10組現有223人,16組有336人。“我們現在比10組多113人。”16組提出,要按現有人頭重新分配土地。10組一盤算,人均要少3萬元補償款,怎麼也不幹。無論拆遷工作組如何做工作,村民們就是按兵不動。

矛盾一觸即發。2017年11月5日,鎮村幹部、律師、人民調解員組成的調解工作隊進駐兩個組,挨家挨戶走訪調查。“‘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政策執行到底’,絕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扯皮者得利。”工作隊和鄉親們一條條擺拆遷征地政策。“大家都是一個姓,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都還沾親帶故的。”工作隊跟大夥說鄉情。“溫言細語,有時勝過千軍萬馬。”沙窩鄉司法所所長塗清林回憶,工作隊進駐的第15天,兩個小組代表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字,按44%和56%分配土地,16組分得多。很快,10組村民紛紛簽訂拆遷安置協議。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協調鄂城指揮部負責人、鄂城區區委書記劉厚文表示:“在拆遷安置中,我們深化邊界聯防聯調工作,聯合多邊力量化解接邊地區矛盾糾紛。對交通事故、鄰里糾紛等第一時間上門,要求人民調解員堅持依法依規調解、公平公正調解、情理結合調解,做到維穩、維權、解困相結合,把問題發現在初始階段、解決在萌芽狀態。”

省司法廳監督投訴電話:027-87302515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