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萬字長文句句乾貨!中國2018年乘用車市場全面預測

本文13大核心觀點:

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9000萬輛, 中國汽車產銷量2900萬輛, 占全球市場1/3, 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預計突破3000萬輛

2017年中國乘用車產銷2500萬輛, 其中轎車1200萬輛, SUV 1000萬輛, MPV200萬輛, 2018年預計SUV產銷量將首次超過轎車

2017年中國前十集團車企市場集中度90%, 競爭格局一超多強, 2018年上汽繼續一騎絕塵

2017年國產乘用車市場份額43.9%, 考慮到國產SUV及新能源乘用車增量, 2018年國產乘用車市場份額預計超過45%

2017年乘用車企銷量前十, 吉利超越長安排名第六成自主老大, 2018年預計吉利將保五爭四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80萬輛,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60萬輛,

新能源商用車產銷量20萬輛, 2018年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

2017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占全球份額45.3%, 預計2017全年約占50%, 2018年將保持在50%以上

2017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達6.8%, 同比增長2.6%, 2018年預計將達到9.4%, 逼近2019年目標, 根據雙向回饋機制, 預計雙積分管理辦法將微調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企業產銷量前十名, 比亞迪、北汽、吉利、上汽分列一、三、八、十位, 北汽EC180銷量全球第一, 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初步實現彎道超車, 2018年預計將保持此格局穩定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中A00車型占比70%, 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 預計2018年A00級車型將回落至50%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為比亞迪與北汽新能源兩強爭霸, 產銷均超10萬輛, 但北汽新能源單一車型EC180依賴度高達74%,

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 2018年隱憂較大

60家新造車勢力2018年將初見分曉

逐項分析預測:

1. 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9000萬輛, 中國汽車產銷量2900萬輛, 占全球市場1/3, 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預計突破3000萬輛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 2017年, 中國汽車產銷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 連續九年蟬聯全球第一, 行業經濟效益增速明顯高於產銷量增速, 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 中國品牌市場份額繼續提高, 實現了國內、國際市場雙增長。

2017年, 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 同比分別增長3.2%和3%, 分別低於上年11.3和10.6個百分點。

2017年, 我國汽車行業一方面由於購置稅優惠幅度減小,

乘用車市場在2016年出現提前透支;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 對上半年銷售產生一定影響。 產銷增速略低於年初5%的預計, 行業整體經濟運行態勢良好, 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從我國2001年-2017年的汽車銷量統計資料來看, 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從高速增長到平穩增長的過程。

第一個十年是高速增長階段, 實現了從年銷僅百萬輛到1000萬輛, 汽車銷量年均增速達到24%, 快速進入汽車大國行列;而接下來年銷量攀高到2000萬輛規模, 僅用了不到五年時間;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 汽車銷量沖高至2888萬輛, 離3000萬輛只差一步之遙。

2. 2017年中國乘用車產銷2500萬輛,其中轎車1200萬輛,SUV1000萬輛,MPV 200萬輛,2018年預計SUV產銷量將首次超過轎車

2017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480.7萬輛和2471.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和1.4%,均低於汽車總體1.6個百分點,占汽車產銷比重分別達到85.5%和85.6%,分別低於上年1.3和1.4個百分點。受購置稅優惠幅度減小的影響,乘用車產銷增速明顯減緩,是2008年以來年度最低增長水準。

分乘用車四類車型產銷情況看,SUV促進乘用車增長作用明顯,交叉型市場繼續萎縮。其中,轎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4%和2.5%;SUV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3.3%;MP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為17.6%和17.1%;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0.4%和20%。

轎車全年銷售1185萬輛,同比下降4.4%;SUV全年銷售1025萬輛,同比增長8.4%,若維持此增速不變,預計2018年SUV產銷量將首次超過轎車。

3. 2017年中國前十集團車企市場集中度90%,競爭格局一超多強,上汽一騎絕塵。

2017年,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2556.2萬輛,同比增長3.2%,高於行業增速0.2個百分點,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8.5%,高於上年0.2個百分點。

4. 2017年國產乘用車市場份額43.9%,考慮到國產SUV及新能源乘用車增量,2018年國產乘用車市場份額預計超過45%

在市場份額方面,中國品牌乘用車佔有率自2015年其連續三年呈增長態勢。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1.2%、43.2%、43.9%。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084.7萬輛,同比增長3%,市場份額:43.9%,提高0.7個百分點。

從細分車型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品牌SUV市場份額繼續提高。中國品牌轎車2017年累計銷量:235.4萬輛,同比增長0.6%。市場份額為19.9%,提高0.6個百分點;中國品牌SUV2017年累計銷量:621.7萬輛,同比增長18%,市場份額60.6%,提高2.4個百分點;中國品牌MPV2017年累計銷量:172.8萬輛,同比下降22.8%,市場份額:83.5%,下降6.2個百分點。

5. 2017年乘用車企銷量前十,吉利超越長安排名第六成自主老大,2018年預計吉利將保五爭四

隨著2017年12月份狹義乘用車銷量的出爐,2017年全年銷售批發數前十車企排名也一目了然。相比於2016年全年批發銷量前十榜單,2017年的前四名沒有變化,依然是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一汽大眾、上通五菱。

第五名至第七名變化較大,其中長安汽車從2016年的第五名滑落至2017年的第七名,取而代之的是東風日產(2016年排名第七)。吉利汽車在2017年也一舉超越長安汽車,位列2017年全年銷量排行榜第六,而在2016年,吉利汽車還排在第十名,按照目前吉利增長速度,2018年將肯定進入前五,保五爭四。

排名第八第九的依然保持不變,分別為長城汽車、長安福特。2017年第十名則變成了北京現代,而在2016年,北京現代的全年批發銷量成績在排行榜第六,可見2017年北京現代的銷量在導火線“薩德”事件以及自身產品策略等問題的影響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6.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80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6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產銷量20萬輛,2018年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產銷量同比增速分別提高了2.1和0.3個百分點。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按照2017年增長速度,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毫無懸念。

新能源乘用車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萬輛和4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4萬輛和1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3%和39.4%。

新能源商用車中,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0.2萬輛和19.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4%和16.3%;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均完成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4.9%和26.6%。

7. 2017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占全球份額45.3%,預計2017全年約占50%,2018年將保持在50%以上

2017年1~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銷量累計突破100萬台,預計全年銷量將超過110萬台。

目前中國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資料顯示,1~1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47.6萬台,美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17.4萬台,挪威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5.4萬台;德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4.7萬台。從銷量走勢來看,中國和美國隨著時間上漲的趨勢較為明顯,挪威及德國每月銷量基本保持穩定。從全球整體的銷量走勢來看,在第一季度的3月出現了一個小的波峰,第二及第三季度新能源銷量基本保持穩定,進入第四季度銷量上漲較為明顯。

2017年全年來看,美國2017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最終還是沒有超過20萬輛,PHEV+EV銷售了199826輛,比2016年的158614輛增長26%。

根據崔東樹測算,2017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占全球份額45.3%,預計2017全年約占50%,2018年將保持在50%以上。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世界表現近幾年逐步提升,從14年的18%上升到17年的45%,乃至11月的60%。

8. 雙積分:2017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達6.8%,同比增長2.6%,2018年預計將達到9.4%,逼近2019年目標,根據雙向回饋機制,預計雙積分管理辦法將微調

根據崔東樹個人測算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占比達6.8%,2017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較2016年提升2.6%個百分點。17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達到15.9%,大幅領先於合資品牌的0.5%。

《雙積分管理辦法》比例要求為:2019年度和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和12%。

若按照此比例增加,2018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將達9.4%,已經逼近2019年目標,根據楊藻雙向回饋機制,2019年預計將調整雙積分比例要求。

9.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企業產銷量前十名,比亞迪、北汽、吉利、上汽分列一、三、八、十位,北汽EC180銷量全球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初步實現彎道超車,2018年預計將保持此格局穩定

從車企表現看,2017年1~11月,比亞迪以9.6萬台的累計銷量位居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特斯拉排在第二位,累計銷售8.9萬台;北汽新能源排在了第三位,累計銷售8.6萬台。從全年累計銷量來看,比亞迪幾乎已經鎖定全球新能源乘用車企銷量冠軍,目前特斯拉和北汽新能源銷量較為接近。

從2017年前11個月的單車累計銷量看,北汽EC系列銷售6.5萬台,排名第一;特斯拉ModelS排在了第二位,累計銷售4.7萬台;豐田普銳斯排在了第三位,累計銷售4.6萬台。其餘累計銷量在四萬台以上的車型還有日產聆風、特斯拉Model X、知豆D2。此外進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前10的還有雷諾Zoe、寶馬i3、比亞迪宋DM 、江淮iEV。從2017年度全球銷量排名來看,北汽EC系列將會成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

10.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中A00車型占比70%,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預計2018年A00級車型將回落至50%

世界新能源車市場結構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除中國之外,其餘國家均以A0級和A級車為主,這與傳統燃油車的市場結構一致。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結構

但在中國,A00級都是純電動乘用車主體車型。2016年A00級產品在純電動乘用車銷售占比為44.7%,遠小於2014年的68.81%和2015年的63.06%,與此同時2016年A級車銷量占比大幅增加。這一度被譽為“新能源乘用車的高端化趨勢”。

這一現象在2017年又被改變,去年A00級占到了純電動乘用車中銷售占比的67.4%。其中,單北汽EC系列一款車型銷量就達到了78079輛。

A00級車型進一步回歸主要由於補貼退坡和分時租賃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目前共用汽車市場大部分新能源車型為A00級車型,主要是因為購車成本低、實現盈利相對較快。

根據網傳2018年純電動乘用車補貼調整方案,單從續航里程來看,續航300km以下車型補貼都會大幅下降,這意味著超一半車型會面臨補貼大幅度降低。

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重心將逐步向A0級和A級轉移,預計2018年A00級車型將回落至50%。

11.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為比亞迪與北汽新能源兩強爭霸,產銷均超10萬輛,但北汽新能源單一車型EC180依賴度高達74%,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2018年隱憂較大

以車企為例,年銷量10萬以上車企從比亞迪1家增至2家。比亞迪雖然繼續稱霸,但優勢已經逐漸被北汽新能源縮小1萬台以內,而在去年比亞迪銷量領先第二名吉利(包括吉利新能源、知豆和康迪系列產品)超過5萬輛。北汽新能源也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十萬輛的純電動車企。

2017年銷量前12名的車企中,除了眾泰汽車有小幅度下降以外,其他車企銷量都是大幅度提升,且總銷量多在2萬輛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於2017年10月發佈“香格里拉”計畫的長安汽車,2017年銷量達到29063輛,是2016年4952輛的近6倍,也表現出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決心。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為比亞迪與北汽新能源兩強爭霸,產銷均超10萬輛,但北汽新能源單一車型EC180依賴度高達74%,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隱憂較大。

12. 60家新造車勢力2018年將初見分曉

新造車運動,發軔於2014年。在當年的年中,獲得了UC創始人何小鵬、YY創始人李學淩等人的天使投資,何小鵬、夏珩創辦了小鵬汽車。11月,易車網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的蔚來汽車成立,並且集成了當時堪稱豪華的投資人陣容——李想、劉強東、馬化騰、雷軍,以及高瓴資本的合夥人張磊。當年12月,樂視電動車專案對外公開。

2015年4月,車聯網企業博泰推出了一款智慧汽車Project N,在業內一時走紅。而富豪中國董事長沈暉當時也加盟博泰,擔任集團CEO,後由於內部分歧,沈暉離開博泰,創立了威馬汽車。2015年7月,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的車和家註冊。

這一批新造車人,在正式進入汽車行業之前,幾乎都是國內首批特斯拉車主。矽谷鋼鐵俠刺激了他們的野心,也帶給他們巨大的想像:隨著智慧網聯技術和能源的發展反覆運算,汽車行業,都在經歷向電動化和智慧化轉型升級的視窗期,超越傳統車輛主機廠的機會。

目前,根據博世中國的資料統計,現在汽車生產企業的數量擴大了一倍,新加入的造車企業已經超過60家。

據創業家&i黑馬統計,目前這波新造車運動的玩家們,根據其創始人經歷和公司背景,也主要分成了三大類型:

第一類:這類公司的創始人大多來自互聯網行業,擁有連續且成功的創業經歷,或者在大公司擔任高管的職業背景,善於打破傳統造車和銷售方式,用互聯網思維提升汽車的智慧化和用戶體驗。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奇點汽車、車和家等,都屬於此類。

第二類:這類公司的創始人出自傳統汽車企業,對汽車生產製造行業足夠熟悉,能夠迅速搭建設計研發團隊,整合上下游供應鏈資源。這其中,包括了沈暉創辦的威馬汽車、原上汽集團CFO穀峰創辦的愛馳億維、曾任美國福特和通用汽車高級工程師黃希鳴創辦的博郡汽車,以及曾主導寶馬電動跑車i8項目,被業界稱為“i8之父”畢福康成立的FMC(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 Ltd)等。

第三類:公司之前在汽車某個領域已有多年技術積累,延伸發展為整車製造。例如前途汽車、開雲汽車零跑汽車、長城華冠等,此前均是汽車供應鏈上的企業。前途汽車、開雲汽車的母公司分別是長城華冠和CSG DESIGN,主要業務是承接主機廠的產品設計;零跑汽車其母公司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安保領域和智慧化電子方面有其優勢。

2018年將成為眾多玩家集中實現量產上市的關鍵節點,讓我們大家拭目以待。

· END ·

· 第一電動汽車網 ·

最懂新能源汽車的平臺,新能源汽車資訊第一選擇

2. 2017年中國乘用車產銷2500萬輛,其中轎車1200萬輛,SUV1000萬輛,MPV 200萬輛,2018年預計SUV產銷量將首次超過轎車

2017年,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480.7萬輛和2471.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和1.4%,均低於汽車總體1.6個百分點,占汽車產銷比重分別達到85.5%和85.6%,分別低於上年1.3和1.4個百分點。受購置稅優惠幅度減小的影響,乘用車產銷增速明顯減緩,是2008年以來年度最低增長水準。

分乘用車四類車型產銷情況看,SUV促進乘用車增長作用明顯,交叉型市場繼續萎縮。其中,轎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4%和2.5%;SUV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3.3%;MP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為17.6%和17.1%;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0.4%和20%。

轎車全年銷售1185萬輛,同比下降4.4%;SUV全年銷售1025萬輛,同比增長8.4%,若維持此增速不變,預計2018年SUV產銷量將首次超過轎車。

3. 2017年中國前十集團車企市場集中度90%,競爭格局一超多強,上汽一騎絕塵。

2017年,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2556.2萬輛,同比增長3.2%,高於行業增速0.2個百分點,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8.5%,高於上年0.2個百分點。

4. 2017年國產乘用車市場份額43.9%,考慮到國產SUV及新能源乘用車增量,2018年國產乘用車市場份額預計超過45%

在市場份額方面,中國品牌乘用車佔有率自2015年其連續三年呈增長態勢。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1.2%、43.2%、43.9%。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為1084.7萬輛,同比增長3%,市場份額:43.9%,提高0.7個百分點。

從細分車型市場份額來看,中國品牌SUV市場份額繼續提高。中國品牌轎車2017年累計銷量:235.4萬輛,同比增長0.6%。市場份額為19.9%,提高0.6個百分點;中國品牌SUV2017年累計銷量:621.7萬輛,同比增長18%,市場份額60.6%,提高2.4個百分點;中國品牌MPV2017年累計銷量:172.8萬輛,同比下降22.8%,市場份額:83.5%,下降6.2個百分點。

5. 2017年乘用車企銷量前十,吉利超越長安排名第六成自主老大,2018年預計吉利將保五爭四

隨著2017年12月份狹義乘用車銷量的出爐,2017年全年銷售批發數前十車企排名也一目了然。相比於2016年全年批發銷量前十榜單,2017年的前四名沒有變化,依然是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一汽大眾、上通五菱。

第五名至第七名變化較大,其中長安汽車從2016年的第五名滑落至2017年的第七名,取而代之的是東風日產(2016年排名第七)。吉利汽車在2017年也一舉超越長安汽車,位列2017年全年銷量排行榜第六,而在2016年,吉利汽車還排在第十名,按照目前吉利增長速度,2018年將肯定進入前五,保五爭四。

排名第八第九的依然保持不變,分別為長城汽車、長安福特。2017年第十名則變成了北京現代,而在2016年,北京現代的全年批發銷量成績在排行榜第六,可見2017年北京現代的銷量在導火線“薩德”事件以及自身產品策略等問題的影響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6.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80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6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產銷量20萬輛,2018年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產銷量同比增速分別提高了2.1和0.3個百分點。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按照2017年增長速度,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毫無懸念。

新能源乘用車中,純電動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7.8萬輛和46.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1.7%和82.1%;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1.4萬輛和1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3%和39.4%。

新能源商用車中,純電動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0.2萬輛和19.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4%和16.3%;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銷均完成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4.9%和26.6%。

7. 2017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占全球份額45.3%,預計2017全年約占50%,2018年將保持在50%以上

2017年1~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銷量累計突破100萬台,預計全年銷量將超過110萬台。

目前中國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資料顯示,1~1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47.6萬台,美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17.4萬台,挪威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5.4萬台;德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4.7萬台。從銷量走勢來看,中國和美國隨著時間上漲的趨勢較為明顯,挪威及德國每月銷量基本保持穩定。從全球整體的銷量走勢來看,在第一季度的3月出現了一個小的波峰,第二及第三季度新能源銷量基本保持穩定,進入第四季度銷量上漲較為明顯。

2017年全年來看,美國2017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最終還是沒有超過20萬輛,PHEV+EV銷售了199826輛,比2016年的158614輛增長26%。

根據崔東樹測算,2017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占全球份額45.3%,預計2017全年約占50%,2018年將保持在50%以上。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世界表現近幾年逐步提升,從14年的18%上升到17年的45%,乃至11月的60%。

8. 雙積分:2017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達6.8%,同比增長2.6%,2018年預計將達到9.4%,逼近2019年目標,根據雙向回饋機制,預計雙積分管理辦法將微調

根據崔東樹個人測算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占比達6.8%,2017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較2016年提升2.6%個百分點。17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達到15.9%,大幅領先於合資品牌的0.5%。

《雙積分管理辦法》比例要求為:2019年度和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和12%。

若按照此比例增加,2018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將達9.4%,已經逼近2019年目標,根據楊藻雙向回饋機制,2019年預計將調整雙積分比例要求。

9.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企業產銷量前十名,比亞迪、北汽、吉利、上汽分列一、三、八、十位,北汽EC180銷量全球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初步實現彎道超車,2018年預計將保持此格局穩定

從車企表現看,2017年1~11月,比亞迪以9.6萬台的累計銷量位居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特斯拉排在第二位,累計銷售8.9萬台;北汽新能源排在了第三位,累計銷售8.6萬台。從全年累計銷量來看,比亞迪幾乎已經鎖定全球新能源乘用車企銷量冠軍,目前特斯拉和北汽新能源銷量較為接近。

從2017年前11個月的單車累計銷量看,北汽EC系列銷售6.5萬台,排名第一;特斯拉ModelS排在了第二位,累計銷售4.7萬台;豐田普銳斯排在了第三位,累計銷售4.6萬台。其餘累計銷量在四萬台以上的車型還有日產聆風、特斯拉Model X、知豆D2。此外進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前10的還有雷諾Zoe、寶馬i3、比亞迪宋DM 、江淮iEV。從2017年度全球銷量排名來看,北汽EC系列將會成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冠軍。

10.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中A00車型占比70%,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預計2018年A00級車型將回落至50%

世界新能源車市場結構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除中國之外,其餘國家均以A0級和A級車為主,這與傳統燃油車的市場結構一致。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結構

但在中國,A00級都是純電動乘用車主體車型。2016年A00級產品在純電動乘用車銷售占比為44.7%,遠小於2014年的68.81%和2015年的63.06%,與此同時2016年A級車銷量占比大幅增加。這一度被譽為“新能源乘用車的高端化趨勢”。

這一現象在2017年又被改變,去年A00級占到了純電動乘用車中銷售占比的67.4%。其中,單北汽EC系列一款車型銷量就達到了78079輛。

A00級車型進一步回歸主要由於補貼退坡和分時租賃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目前共用汽車市場大部分新能源車型為A00級車型,主要是因為購車成本低、實現盈利相對較快。

根據網傳2018年純電動乘用車補貼調整方案,單從續航里程來看,續航300km以下車型補貼都會大幅下降,這意味著超一半車型會面臨補貼大幅度降低。

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重心將逐步向A0級和A級轉移,預計2018年A00級車型將回落至50%。

11.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為比亞迪與北汽新能源兩強爭霸,產銷均超10萬輛,但北汽新能源單一車型EC180依賴度高達74%,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2018年隱憂較大

以車企為例,年銷量10萬以上車企從比亞迪1家增至2家。比亞迪雖然繼續稱霸,但優勢已經逐漸被北汽新能源縮小1萬台以內,而在去年比亞迪銷量領先第二名吉利(包括吉利新能源、知豆和康迪系列產品)超過5萬輛。北汽新能源也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十萬輛的純電動車企。

2017年銷量前12名的車企中,除了眾泰汽車有小幅度下降以外,其他車企銷量都是大幅度提升,且總銷量多在2萬輛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於2017年10月發佈“香格里拉”計畫的長安汽車,2017年銷量達到29063輛,是2016年4952輛的近6倍,也表現出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決心。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為比亞迪與北汽新能源兩強爭霸,產銷均超10萬輛,但北汽新能源單一車型EC180依賴度高達74%,根據網傳補貼削低補高方案,隱憂較大。

12. 60家新造車勢力2018年將初見分曉

新造車運動,發軔於2014年。在當年的年中,獲得了UC創始人何小鵬、YY創始人李學淩等人的天使投資,何小鵬、夏珩創辦了小鵬汽車。11月,易車網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的蔚來汽車成立,並且集成了當時堪稱豪華的投資人陣容——李想、劉強東、馬化騰、雷軍,以及高瓴資本的合夥人張磊。當年12月,樂視電動車專案對外公開。

2015年4月,車聯網企業博泰推出了一款智慧汽車Project N,在業內一時走紅。而富豪中國董事長沈暉當時也加盟博泰,擔任集團CEO,後由於內部分歧,沈暉離開博泰,創立了威馬汽車。2015年7月,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的車和家註冊。

這一批新造車人,在正式進入汽車行業之前,幾乎都是國內首批特斯拉車主。矽谷鋼鐵俠刺激了他們的野心,也帶給他們巨大的想像:隨著智慧網聯技術和能源的發展反覆運算,汽車行業,都在經歷向電動化和智慧化轉型升級的視窗期,超越傳統車輛主機廠的機會。

目前,根據博世中國的資料統計,現在汽車生產企業的數量擴大了一倍,新加入的造車企業已經超過60家。

據創業家&i黑馬統計,目前這波新造車運動的玩家們,根據其創始人經歷和公司背景,也主要分成了三大類型:

第一類:這類公司的創始人大多來自互聯網行業,擁有連續且成功的創業經歷,或者在大公司擔任高管的職業背景,善於打破傳統造車和銷售方式,用互聯網思維提升汽車的智慧化和用戶體驗。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奇點汽車、車和家等,都屬於此類。

第二類:這類公司的創始人出自傳統汽車企業,對汽車生產製造行業足夠熟悉,能夠迅速搭建設計研發團隊,整合上下游供應鏈資源。這其中,包括了沈暉創辦的威馬汽車、原上汽集團CFO穀峰創辦的愛馳億維、曾任美國福特和通用汽車高級工程師黃希鳴創辦的博郡汽車,以及曾主導寶馬電動跑車i8項目,被業界稱為“i8之父”畢福康成立的FMC(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 Ltd)等。

第三類:公司之前在汽車某個領域已有多年技術積累,延伸發展為整車製造。例如前途汽車、開雲汽車零跑汽車、長城華冠等,此前均是汽車供應鏈上的企業。前途汽車、開雲汽車的母公司分別是長城華冠和CSG DESIGN,主要業務是承接主機廠的產品設計;零跑汽車其母公司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安保領域和智慧化電子方面有其優勢。

2018年將成為眾多玩家集中實現量產上市的關鍵節點,讓我們大家拭目以待。

· END ·

· 第一電動汽車網 ·

最懂新能源汽車的平臺,新能源汽車資訊第一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