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大是一件很“掃興”的事情

所謂標準

歷史老師講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很激動, 當時不理解, 覺得不就是用一桿秤, 花一種錢, 寫一種字嘛, 這有什麼好激動的?

現在才明白, 統一度量衡才有了這巍巍中華, 不至於七零八落。

我們個人也是如此:對別人和對自己, 最好是用一個標準。

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做到, 更常見的是:你是用配角的心態做事, 用主角的姿態邀功;用判官的眼光來挑剔, 又用竇娥的嘴來抱怨。

所謂前任

在這個殘酷又美好的世界裡玩耍, 我們最該修煉的本事是“當斷則斷”, 決定了要芝麻, 就該扔掉西瓜。

等到真斷了念的那一天, 你就不會再對他有感覺了。

那時候, 就算他頭戴鳳翅紫金冠, 身披金甲聖衣, 踏著七彩祥雲, 腦門上貼著“蓋世英雄”的標籤出現在你面前, 你只會覺得他好笑, 甚至懷疑, “這人是不是有病啊”。

把想讓人同情的情緒都扔了吧, 把自己親手丟棄的自尊一粒粒撿起來吧,

只有這樣, 傷口才能變成精神遺產。

所謂夢想

踮起腳尖就能拿到的, 根本就算不上夢想。

拼命蹦起來才能碰著的, 才勉強算是目標。

需要搬長梯、翻高牆、爬上參天大樹, 甚至要等很多年的, 才算夢想。

換言之, 如果你所謂的夢想, 都不如別人的隨便想想,

那麼你所謂的竭盡全力, 當然也比不過別人的隨便做做。

所謂勵志

有幾個小朋友問我, 關於學習的、交友的、戀愛的、親情的問題。 每一個, 我都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很認真地回答。

之後, 他們大多會說“我懂了, 很感謝”“我明白了, 我會努力的”,

仿佛瞬間就知道了解決的方法和方向。

每每這時, 我的內心其實是很忐忑的。 因為我很清楚, 這世界上, 不會有一句話、一本書可以改變你的現狀。

真正促使你改變的, 是你內心深處對現狀的不安、不甘、不滿, 是你對未來的期盼, 是你對親人的責任感, 是你的自我反思, 以及持續的努力……

道理這種東西, 只有你遇到事情了, 才能感受得到其中的真善美和合理合法合規;沒遇事之前, 道理更像是一句廢話, 改變不了什麼。 這恰好也驗證了一個歪理:真正聽得進老人言的人, 已經老了。

文章摘自《時代青年(悅讀) 》

更多精彩雜誌, 歡迎流覽“龍源期刊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