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羅振宇:崇禎皇帝坐擁三千萬兩的銀山亡國,是無知還是愚蠢?

前不久, 看了羅振宇的一期節目。 節目中羅先生居然說崇禎皇帝坐擁三千萬兩的銀山, 眼睜睜看著國家滅亡, 不肯拿出分毫用於國事, 卻號召群臣捐款、指責崇禎最為自私吝嗇。 說到這裡, 我不得不佩服羅先生, 其深厚的歷史學知識哪裡去了?是無知還是故作無知?風雨飄搖的崇禎十七年, 哪裡能搞來這三千萬兩的財富?別有居心的人這樣抹黑崇禎皇帝, 後世居然有人一再相信, 一再拿這個故事來說事。

歷史記載, 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 屬下的農民軍對前朝的大臣、皇親國戚大肆拷打, 最後搜刮出來相當7000萬兩白銀的財物。 這個數字是可信的, 明朝末年, 雖然民不聊生, 但是民間仍然積累巨大財富。 作為明朝首都的北京, 倆百年積累的財富更是驚人的。 所以李自成農民軍搜刮出7000萬的財物並不為奇。 而這批財物的來源, 比較準確的說法是勳貴占了十分之三,

太監占了十分之三, 大臣占了十分之二, 商賈占了十分之二。 但是為了巧妙的抹黑崇禎皇帝, 清朝的某些人就把歷史稍稍的修改一下, 把7000萬兩的財物中的3000萬兩的來源改成從崇禎皇帝的內帑搜出來。 這樣, 崇禎皇帝就成了後世某些人口中“坐擁三千萬兩的銀山”, 寧肯亡國, 也不肯捐出來分毫的吝嗇皇帝。 更令人稱奇的是, 後人居然相信了這個說法。

事實上, 崇禎皇帝已經窮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窮到走路動作不敢太大, 否則黃袍裡面的襯衣袖子就會漏出來。 甚至崇禎連斂財的門路都沒有。 明末, 自從東林黨執掌朝政以後, 直接廢除朝廷稅收的重要來源——鹽稅、礦稅、茶稅以及商稅, 海外貿易的關稅, 崇禎也收不到一文的稅。 素以斂財著稱的萬曆皇帝, 也不過給子孫留下了大致700萬兩的財富。 傳到崇禎這裡, 還能剩多少?李自成兵臨北京, 有人倡議召吳三桂勤王, 而崇禎只能說‘內庫只存銀七萬兩, 搜集一切金銀雜物補湊, 也不過二三十萬兩”, 軍費也拿不出來了,

調吳三桂勤王之議只能就此打住。 北京城中的7000萬財富, 崇禎能掌握十分之一, 就足以挽回敗局。 奈何一兩銀子也不歸他管, 最後這金山銀山, 只不過為他人做了嫁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