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2017年空調市場火爆,今年可能不太好過

2017年對空調行業來說, 確實是過了一年的好日子。 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我國空調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達到5787萬台和1987億元, 同比增速分別為27.4%和32.4%, 產銷規模均創下歷史新高。 空調行業的產能擴張和資產投入也駛上了高速路。

2017年空調市場出現如此好的行情, 首先歸功於高溫天氣, 夏天高溫來得早且頻次高, 高溫的區域範圍也非常廣, 這樣的天氣特點直接刺激了空調的消費。 夏季的高溫讓“看天吃飯”的空調行業獲得了穩定的增長空間。 2017年4月至7月, 國內空調的零售量連續四個月超過700萬套, 7月份零售量甚至逼近千萬套,

同比增幅超過40%。

從市場的情況來看, 也基本反映的了這一狀況。 資料顯示, “空調三巨頭”格力、美的、海爾的合計銷售量市場份額占比接近75%。 但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 繁榮的空調市場也給予後來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很多二線空調企業在上半年就順利完成了全年度的銷量目標。

海爾在上半年公佈2016年報時宣佈未來三年要新增產能1500萬套;奧克斯也在2018新冷年開啟之際宣佈新增年產700萬套的智慧工廠。 空調企業TCL近日宣佈, 公司2017年的空調年產銷量突破1000萬套, 躋身空調“千萬俱樂部”。

透過《2017中國空調產業報告》可以看出, 2017年空調市場產品結構繼續優化, 顯現出空調高端化的趨勢。 2017年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額增長超過零售量增長5個百分點, 空調市場高端化趨勢明顯, 其中智慧空調、藝術化空調, 以及高端壁掛式空調和高端櫃機的市場比重顯著提升。 在市場主打的空調產品中, 變頻空調、藝術化空調的普及率均已突破60%。 統計資料顯示, 今年壁掛空調的選均價高於3500元,

櫃機的選均價高於7000元, 高端空調的銷售比例比2016年出現較大提升。 為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 空調企業在研發上瞄準消費痛點, 圍繞智慧化、高能效、健康舒適以及外觀個性化等發展趨勢, 加大創新投入力度, 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引領市場發展。

“健康化成為空調品質提升的重要方向和市場的最大訴求。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魯建國在會上表示, 未來空調升級目標一定是解決室內空氣污染, 除了改善溫度、濕度外, 空調還需要增加保障安全健康的功能, 例如固氣態污染物淨化、引入新風增加含氧量、改善聲音品質、除菌抗菌、降低輻射危害、避免二次污染等。

在如今消費者升級大潮趨勢下和市場彎道超車機會逐漸閉合的狀態下,

空調強者恒強的態勢將被進一步催化。 據月度資料顯示, 空調品牌TOP3的零售量份額從2010年的56.2%增長至2017年1-11月的67.5%, 增長了多達11.3%的市場份額;空調品牌TOP3-6的零售量份額從2010年的16.3%下降至2017年1-11月的14.0%, 下降了2.2%的市場份額;空調品牌TOP6-10的零售量份額從2010年的10.8%下降至2017年1-11月的9.1%, 下降了1.7%的市場份額;空調TOP10以外品牌的零售量份額從2010年的16.8%萎縮至2017年1-11月的9.4%, 下降了7.4%的市場份額。 從上述資料中不難看出, 空調市場的馬太效應一直存在, 強者恒強。

一些投資者看到空調行業的機會, 開始蠢蠢欲動進入這個市場來淘金。 8月份有廣東美博空調以共用的名義, 召開發佈會殺入空調行業, 在業內引起不小的反響;12月浙江慈溪原本做冰箱的的韓電, 佈局一條生產線跨界進入空調領域,

計畫2018年要衝擊百萬台的目標。 還有一些小品牌也看到機會, 默默在做並不聲張。

截止2017年底, 市場上的主流品牌陸續發出了漲價通知。 和以前不一樣的是, 甚至有些品牌的價格連續幾輪上調, 尤其是家用中央空調產品, 幅度從3%-15%不等。 可以預見的是, 在多重成本上漲的情況下, 中央空調行業的漲價潮將繼續蔓延。 但不必過度解讀和過度恐慌, 價格的合理上調有利於企業重新調整產品結構, 對原有產品體系進一步優化和升級.

不管怎麼看, 2017年空調行業是過了一個較為滿意的年度, 線上銷售依舊火爆, 線下也沒有出現萎縮。 國內市場增幅明顯, 至少應該是在2位數以上;出口市場正進入起飛階段, 接近2位數的增長已是說明問題。主流品牌基本都超額完成預期目標,新晉品牌也搶到了預期的市場份額。火爆銷量緩解了空調企業的庫存壓力,一輪新的擴產和投資潮已經展開。換言之,對於2017年的市場廠商還沉浸在喜悅當中。

然而,有專家預測,受工廠出貨量、管道庫存及短期內天氣和房地產因素的影響,空調市場在2018年將進入調整期,零售量或出現下滑。但長期而言,國內空調市場的基礎需求並沒有削弱。未來幾年,在消費升級和城鎮化的推動下,國內空調銷量將依舊保持穩健增長,居民空調戶均保有量會繼續提升。

2017年不少廠家繼續擴產,加劇了產能的過剩。行業有“警惕產能過剩”的聲音,奧維雲網(AVC)空調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彥斌就曾在年中期表示,目前空調庫存並不少,2017年上半年行業增速過快,會透支下半年的市場,對2018冷年構成壓力。此外,新晉品牌的出現不是一兩,加上房地產熱的效應衰退,競爭可能會比預期的要強烈。

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說:“因為2017年是空調的大年,所以2017年空調市場情況大大超過空調行業的預期。2017年銷量大跟前幾年是空調行業的小年很有關係。如果2018年不出現特別熱的天氣,其增速一定會放緩,至少比2017年放緩很多。”他提醒道:對於空調企業要做好一件事,不要因為2017年空調市場行情很好,2018年大量去生產而造成巨大庫存。

奧維雲網(AVC)分析認為,2018年冰箱市場需求不旺,疊加企業經營成本上漲,競爭加劇。未來行業競爭將成為綜合實力的比拼。2018年中小企業仍然以求生存為主,主流企業則側重於優化產品結構,強化重點市場,放大自身差異化產品帶來的優勢。

原文地址:http://www.tidejd.com/html/news-24618.html(作者:潮流家電網) 在這裡,瞭解家電行情! 潮流家電網(www.tidejd.com),潮流家電網是最具價值的家電導購資訊門戶網站,面對家電產業和家電消費群的綜合性資訊行業門戶網站,你所關心的就是我們關注的,在這裡領略家電深度資訊!微信公眾號:潮流家電網(wwwtidejdcom) 作者:頭條號 / 潮流家電網

接近2位數的增長已是說明問題。主流品牌基本都超額完成預期目標,新晉品牌也搶到了預期的市場份額。火爆銷量緩解了空調企業的庫存壓力,一輪新的擴產和投資潮已經展開。換言之,對於2017年的市場廠商還沉浸在喜悅當中。

然而,有專家預測,受工廠出貨量、管道庫存及短期內天氣和房地產因素的影響,空調市場在2018年將進入調整期,零售量或出現下滑。但長期而言,國內空調市場的基礎需求並沒有削弱。未來幾年,在消費升級和城鎮化的推動下,國內空調銷量將依舊保持穩健增長,居民空調戶均保有量會繼續提升。

2017年不少廠家繼續擴產,加劇了產能的過剩。行業有“警惕產能過剩”的聲音,奧維雲網(AVC)空調產業研究院院長張彥斌就曾在年中期表示,目前空調庫存並不少,2017年上半年行業增速過快,會透支下半年的市場,對2018冷年構成壓力。此外,新晉品牌的出現不是一兩,加上房地產熱的效應衰退,競爭可能會比預期的要強烈。

家電產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說:“因為2017年是空調的大年,所以2017年空調市場情況大大超過空調行業的預期。2017年銷量大跟前幾年是空調行業的小年很有關係。如果2018年不出現特別熱的天氣,其增速一定會放緩,至少比2017年放緩很多。”他提醒道:對於空調企業要做好一件事,不要因為2017年空調市場行情很好,2018年大量去生產而造成巨大庫存。

奧維雲網(AVC)分析認為,2018年冰箱市場需求不旺,疊加企業經營成本上漲,競爭加劇。未來行業競爭將成為綜合實力的比拼。2018年中小企業仍然以求生存為主,主流企業則側重於優化產品結構,強化重點市場,放大自身差異化產品帶來的優勢。

原文地址:http://www.tidejd.com/html/news-24618.html(作者:潮流家電網) 在這裡,瞭解家電行情! 潮流家電網(www.tidejd.com),潮流家電網是最具價值的家電導購資訊門戶網站,面對家電產業和家電消費群的綜合性資訊行業門戶網站,你所關心的就是我們關注的,在這裡領略家電深度資訊!微信公眾號:潮流家電網(wwwtidejdcom) 作者:頭條號 / 潮流家電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