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穿越古代當個太監,你試試悲催不?

假如說宦官算得上一個官位的話, 太監就顯得位置更低了, 固然兩者的意義差不多。 到了清代, “宦官”這個詞簡直消逝了, 宮裡的閹人統一稱為“太監”, 這也充沛闡明了清代太監位置的低下。

清代樹立之初, 剛剛從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 關於宦官也沒有太多的認識。 不過清代皇帝充沛汲取了明代宦官誤國的經驗, 對宦官不斷是嚴加防備, 他們給這個群體的定位就是宮裡的僕役。

順治是一個仁慈的皇帝, 關於明代遺留下來的宮廷人員, 順治帝一概採取留用的政策。 宦官們以為這下有隙可乘了, 可是順治帝在宮裡掛出的一塊鐵牌讓他們徹底死心。

鐵牌上大致記載的意義是:宦官制度自古就有, 所以就不廢棄了。 但是假如把握不好就會形成禍亂。 明朝的劉瑾、魏忠賢干預朝政、濫殺無辜以至希圖不軌, 我們後人要引以為戒。 以後凡是宦官干預朝政、賄賂衙門、結交滿漢官員、上奏外事、議論官員是非的,

一概淩遲處死!

這塊鐵牌就像一柄高懸的寶劍, 架在宮裡一切太監的腦袋上, 是他們再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順治之後, 不斷到光緒皇帝之前, 太監們再也沒能翻身。

康熙皇帝登基之後, 又將宦官制度進一步完善。

他下令撤除十三衙門, 永不運用內官, 內廷的一切事務均有外務府管理, 這也就奪走了宦官僅存的最後一點權利。 同時康熙還規則太監見到大臣要恭敬站立, 制止與宮內女子結識, 制止在宮內認乾親, 太監的位置降到了歷史最低。

雍正年間有一個關於太監的趣事叫“魏珠得一城”。 說的是魏珠是康熙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 康熙皇帝逝世的時分, 魏珠得到音訊比擬早, 他馬上跑過去將此事通知了雍親王。 後來雍合理了皇帝, 決議好好恩賜魏珠, 就問他想要點什麼。 魏珠自恃立了大功, 不假思索地說:“奴才想要一座城!”

雍正皇帝是出了名的講信譽, 當即就賜給了魏珠一座城, 這就是位於北京北海的團城。 然後雍正皇帝就用這座城把魏珠囚禁了起來, 直到終老, 魏珠再沒能踏出這座城半步。

雍正皇帝的這一舉措, 讓宮裡的太監再次明白了本人的身份和位置, 再沒有非分之想。 而乾隆皇帝看待太監的手腕也很有藝術性。

乾隆年間, 宮裡有一個叫高雲從的太監, 只是失口評價了一句政局, 就被乾隆皇帝下令立刻處死。 爾後, 乾隆皇帝還想到一個對付太監的高招:他讓一切進宮的太監都改了姓, 全部都姓王。 這樣一來, 朝中的大臣基本就對不上號了, 也就無法與這些太監親密聯絡, 太監們連刺探小道音訊這樣的事都做不成了。

在清朝歷代皇帝的嚴厲管理之下,太監在宮中的處境日薄西山。乾隆之後,太監在宮中成為了“蟲蟻普通的人”,看待下級官員都要“備極恭順”。這不能說是清朝的皇帝們手腕嚴酷,只是他們汲取了前車之鑒而已。

在清朝歷代皇帝的嚴厲管理之下,太監在宮中的處境日薄西山。乾隆之後,太監在宮中成為了“蟲蟻普通的人”,看待下級官員都要“備極恭順”。這不能說是清朝的皇帝們手腕嚴酷,只是他們汲取了前車之鑒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