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防部授予的中印自衛反擊戰“孤膽英雄”,到西藏察隅縣祭奠戰友

新中國成立以來, 駐藏部隊先後有數千名余名官兵在解放西藏、保衛西藏、建設西藏中英勇犧牲, 由於當時條件所限, 不少烈士被散亂安葬在深山峽谷和原始密林之中。 其中, 散亂安葬在察隅縣臺地、紅衛、沙瑪等5個地方的就有447名革命先烈。

西藏察隅縣紅衛烈士陵園

安葬在林芝地區察隅縣紅衛烈士陵園的, 是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犧牲的解放軍54軍130師烈士, 他們大多是今天的四川和重慶人。

王心普烈士, 四川省安岳縣九龍鄉人, 生於1938年11月, 解放軍54軍130師388團2營5連司務長。 1962年11月16日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瓦弄戰鬥中觸雷光榮犧牲, 葬在察隅縣紅衛烈士陵園右區2排8號。

劉凡義烈士, 四川省安嶽縣人, 生於1938年5月, 解放軍54軍130師389團2營5連少尉排長, 中共黨員, 1962年11月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瓦弄戰鬥中光榮犧牲, 葬在察隅縣紅衛烈士陵園右區3排3號。

1957年張映安從重慶參軍入伍, 1962年時任副班長的他帶上炸藥包沖向敵地堡群。 巨響過後, 3個地堡中的機槍瞬間變啞。 張映安為殲敵立下戰功, 被國防部授予“孤膽英雄”稱號。

2015年清明節前夕, 張映安從老家來到察隅縣紅衛烈士陵園祭奠犧牲的戰友。 看到熟悉的名字,

張映安眼含熱淚, 痛哭失聲。

察隅英雄坡紀念園

幾十年來, 不但軍民祭掃不易, 而且因位置偏遠、年久失修等原因, 致使墓地、墓碑、墓體破損嚴重。 之前散落在察隅邊境一線400多位烈士遺骸, 就是在在廣東援藏工作組的支持下, 於2015年9月遷至新修建的察隅英雄坡紀念園。

察隅英雄坡紀念園

察隅英雄坡紀念園紀念碑文如下:嗟我國士, 出入不兮。 捐軀戰陣, 往而無返。 以效其忠, 以彰其烈。 所衛者何, 乃吾聖土。 喜馬拉雅, 雪域巍峨。 英人北侵, 鷹窺虎視。 我既有難, 彼乃作祟。 印人繼踵, 構釁藏南。 神州疆場, 棄之孰可。

歲值壬寅, 時維孟冬。 爰興義兵, 交戈瓦弄。 蹈堅犯險, 一鼓而勝。 滅寇千余, 勇武不懲。 義士四百, 碧血青山。 身死魂在, 猶為鬼雄。 護我金甌, 功彪千秋。 噫籲呼哉!前代之澤, 後世之惠。

察隅英雄坡紀念園

西藏軍區投資700萬元新改建的那曲地區烈士陵園落成後, 不僅將烈士紀念碑及710座烈士陵墓修葺一新, 陵園廣場也進行了擴建,散落在羌塘草原的8名無名烈士也被遷入那曲地區烈士陵園,那曲地區烈士陵園也成為我國海拔最高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那曲地區烈士陵園

陵園廣場也進行了擴建,散落在羌塘草原的8名無名烈士也被遷入那曲地區烈士陵園,那曲地區烈士陵園也成為我國海拔最高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那曲地區烈士陵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