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生物學家發現1.6億年前新型恐龍化石,命名為彩虹恐龍

古生物學家揭示了令人振奮的新發現。 他們已經發掘了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彩虹恐龍幾乎完整的化石。 這個野獸有許多獨特的特徵, 但只有一種特殊的特徵才能説明科學家為它起名。 這個古代生物體頭部和頸部有絲帶般閃光的羽毛。 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選擇了彩虹恐龍這個名字。

巨脊彩虹龍近乎完整的骨架周圍清晰地分佈有羽毛印痕, 它的尾羽羽軸兩側的羽片是不對稱的, 這使它成為迄今最早的具有不對稱飛羽的動物, 把不對稱飛羽的出現時間提早了至少一千萬年。 據胡東宇教授介紹, 不對稱飛羽是現代鳥類用於飛行的典型特徵, 因此巨脊彩虹龍尾巴上不對稱飛羽的發現充分表明, 其當時已具有輔助飛行特徵甚至能力。 “而其前肢上的飛羽卻幾乎是對稱的, 表明不對稱飛羽可能首先從尾巴上演化出現, 說明尾巴對於飛行起源至關重要。

目前尚不清楚其頸部彩虹羽毛的用途, 但古生物學家推測, 它可能有助於這種有翼的恐龍吸引配偶。 其餘的羽毛被認為主要用於保溫, 儘管它帶有翅膀和羽毛, 但是是否可以進行空中飛行目前還不得而知, 第一批已知的鳥類在這種特殊的恐龍滅絕1100萬年後才出現。

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學家邢旭告訴路透社記者:“這種恐龍與一些早期鳥類如始祖鳥是非常相似的。 始祖鳥是鳥類的第一個已知的例子, 它生活在1.5億年前。 它的前肢像翅膀一樣。 老實說, 我不確定羽毛有什麼功能, 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排除它飛入天空入的可能性。 ”

在巨脊彩虹龍拇指上還發現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小翼羽, 即現生鳥類拇指上著生的一簇對鳥類慢速飛行和著陸時起重要作用的小飛羽, 表明這種羽毛的演化在1.6億年前的近鳥龍類中已經發生。 同時, 它有一個比德國始祖鳥的尾巴還要大的芭蕉葉狀尾扇, 這在同時代近鳥龍類中從未發現過。 首次證實1.6億年前帶羽毛恐龍的飛羽已經像現生鳥類一樣, 發生了由羽軸到羽枝再到羽小枝的二級分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