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無問西東”抗戰空軍奮戰記

這是一張, 早先在網上流傳很廣的圖片, 上面只有兩個人倖存, 他們是當時空軍官校12期的學生, 赴美受訓, 解放祖國藍天, 卻沒有幾個人真正見過沒有日寇, 瓦藍的天。

▲這群平均年齡二十多的小夥子, 如他們的教官、前輩一樣, 將生命永遠留在祖國的藍天上

就如同[無問西東]中, 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一樣。 鏖戰天空, 義無反顧。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沈光耀的歷史原型是沈崇誨,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高材生, 運動健將, 原本在綏遠有了工作, 卻投筆從戎成為一名轟炸機飛行員。

▲沈崇誨

在1937年8月19日, 轟炸日寇敵艦時, 飛機發生故障, 為殺敵也為保護同僚, 他駕駛戰機撞向敵艦, 同歸於盡。

他曾自勉道:“願我們同學永繼英志,

互相規勸, 共同前進, 而效“死”國家。 苟一日得雪舊恨新仇, 有餘生者, 以鮮花果酒, 奠諸故友靈前, 那麼, 他們雖犧牲於今日, 亦可無遺恨於將來。 希我們共勉之。 ”

[無問西東]的改編, 將時間延後, 西南聯大搬到昆明已經是1938年的事。 而陳納德和“飛虎隊”到昆明也是1941末尾的故事。

▲電影中驅車前行的陳納德

▲陳納德

▲高度還原的民工建設機場

可以說, 沈光耀身上, 不僅有沈崇誨的故事, 還有當時那些敢於沖天的年輕人身影。

他們之中,有富家子弟、海歸華僑、名門望族之後……他們原本可以享受榮華,可以活得瀟灑,但他們卻選擇了一條最危險、最致命的道路。只為守護他摯愛的人們和土地。

▲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校訓: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許多家長看此無不痛哭流淚

生於軍閥混戰和列強覬覦的時代,那時的空軍唯有這鬥志、敢於亮劍的精神才能保這片天屬於中國。

早在“一·二八事變”(1932年),空軍的小夥子們便已鏖戰天空,但先後有黃毓銓、趙莆明犧牲。

日本對中國,當時不僅是工業國對農業國的碾壓、欺淩,也是綜合國力的吊打。

1937年時,僅日本陸軍便有僅一千一百多架作戰飛機。而貧弱的中國呢,僅有三百多,人家能造,我們要買……

我們使用的主力機型:霍克-2/霍克=3是沿用舊觀念設計的兩翼戰鬥機。日本呢,已開始使用單翼機,而哪怕是相同的,雙翼機,我們的飛機性能照比人家也是相差大截。

▲飛行的霍克-2

▲霍克-3

飛機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機場、地勤、槍炮、油料,這些配套設施、資源之情況。

但縱使如此,敵人已然叫囂出戰,我方能不應戰?

不能!

在空天的戰場下方,是還在奮戰的陸軍將士,還在逃亡的平民百姓。身為空軍,如何能避戰?

從1937年7月開始,中國的雄鷹們,在廣闊的天之戰場上與日寇周旋。

淞滬會戰,我們甚至還打出了“八一四”空戰、“八一五”空戰兩次勝利。

“八一四空戰”擊落敵機3架,擊傷一架。“八一五空戰”擊落敵機十餘家。

▲霍克擊殺日九五式戰鬥機

但無論是飛機還是人員,我們是壞一架少一架,死一人,少一人。日寇卻相反,死了就補兵,壞了就換新的。

黃保珊、桂雲光、閻海文……一位位少年在之後的空戰絞殺中犧牲。

敵人飛機數量不斷增加,新式戰機加入,我們的戰機卻不斷減少。進攻成為遐想,防衛不僅吃力,也變成逐漸要變成一種奢望。

對於飛行員來說,死不可怕,畢竟看著戰友們一個個殞命,他們能想像的只是如何死,什麼時候死:是再打下一架日本戰機在去;還是過了舊年曆在去,亦或是堅持到抗戰勝利……

即便環境不斷惡化,即便“戰神”高志航被日寇炸死,也沒有讓飛行員們沒有喪失戰鬥勇氣。

甚至在1938年5月19日,兩架馬丁中型轟炸機還遠赴日本執行了“人道”轟炸任務。

▲馬丁中型轟炸機

當共計20萬份的傳單(《告日本國民書》、《反戰同盟告日本士兵書》……)在福岡、熊本、長崎、大阪等城市灑下。日本所謂本土固若金湯的神話不攻自破。我空軍飛行員的大無畏精神更值得稱道。

這要比[珍珠港]中杜立特空襲(1942年)還要早個5年。

▲[珍珠港]中B-25空襲東京

負隅頑抗的中國空軍始終奮戰,直到“起風了”零式戰機登場後,真正耗不起的歲月來了。

僅“璧山空戰”1940年9月13日一天,在零式的攻擊下,中國空軍就損失了13架飛機,陣亡10位飛行員。

▲前期幾乎無敵的零式戰機

而在41年的“雙流空戰”中,林徽因三弟林恒,不顧危險,冒死上機,終在擊毀一架敵機後,犧牲,年僅25歲。《哭三弟恒》也是因此所做。

▲林徽因和林恒

空中挨打的歲月,最終隨著飛虎隊和美國的援助的到來而“煙消雲散”。

▲編隊飛行的“飛虎隊”(P-40飛機上塗有標誌性的鯊魚圖繪)

▲“飛虎隊”第三中隊合影(“天使”是第三中隊隊徽)

後期的抗戰空中戰場也隨著外部環境明朗、美軍的正式介入而逐漸贏得制空權。直至勝利。

也即便是這段反擊的歲月裡,依然有像張大飛、周志開等英雄駕駛戰機,再也沒有返航。

抗戰8年間(1937年到1945年),中國空軍始終以不足三百架的兵力遇敵周旋,先後擊落敵1543架飛機,擊傷330架。

在各種條件均不利的情況下,如此成績,靠的就是那群不足三十歲青年們的熱血幹勁,靠得就是他們對於祖國、人們的愛。

▲十去九不回,多少人再也沒見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刻

“得遂淩雲願,空際任迴旋,

報國懷壯志,正好乘風去,

長空萬里,複我舊山河。

努力,努力!

莫偷閒苟安,

民族興亡責任,待吾肩。

須具有犧牲精神,

憑展雙翼一沖天。”

也許中央航校的校歌便是他們心情的最好注解。

後來,這份血性、這份勇敢,在他們的後輩那裡,依舊。

這份血性是朝鮮戰場“米格走廊”裡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是南海撞機“我已無法返航”的81192;是殲十試飛員雷強嘴裡的“就算摔也要把飛機摔到跑道上”。

正是這樣一群人,始終翱翔,才能讓我們可以“只問深情,無問西東”。

他們之中,有富家子弟、海歸華僑、名門望族之後……他們原本可以享受榮華,可以活得瀟灑,但他們卻選擇了一條最危險、最致命的道路。只為守護他摯愛的人們和土地。

▲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校訓: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許多家長看此無不痛哭流淚

生於軍閥混戰和列強覬覦的時代,那時的空軍唯有這鬥志、敢於亮劍的精神才能保這片天屬於中國。

早在“一·二八事變”(1932年),空軍的小夥子們便已鏖戰天空,但先後有黃毓銓、趙莆明犧牲。

日本對中國,當時不僅是工業國對農業國的碾壓、欺淩,也是綜合國力的吊打。

1937年時,僅日本陸軍便有僅一千一百多架作戰飛機。而貧弱的中國呢,僅有三百多,人家能造,我們要買……

我們使用的主力機型:霍克-2/霍克=3是沿用舊觀念設計的兩翼戰鬥機。日本呢,已開始使用單翼機,而哪怕是相同的,雙翼機,我們的飛機性能照比人家也是相差大截。

▲飛行的霍克-2

▲霍克-3

飛機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機場、地勤、槍炮、油料,這些配套設施、資源之情況。

但縱使如此,敵人已然叫囂出戰,我方能不應戰?

不能!

在空天的戰場下方,是還在奮戰的陸軍將士,還在逃亡的平民百姓。身為空軍,如何能避戰?

從1937年7月開始,中國的雄鷹們,在廣闊的天之戰場上與日寇周旋。

淞滬會戰,我們甚至還打出了“八一四”空戰、“八一五”空戰兩次勝利。

“八一四空戰”擊落敵機3架,擊傷一架。“八一五空戰”擊落敵機十餘家。

▲霍克擊殺日九五式戰鬥機

但無論是飛機還是人員,我們是壞一架少一架,死一人,少一人。日寇卻相反,死了就補兵,壞了就換新的。

黃保珊、桂雲光、閻海文……一位位少年在之後的空戰絞殺中犧牲。

敵人飛機數量不斷增加,新式戰機加入,我們的戰機卻不斷減少。進攻成為遐想,防衛不僅吃力,也變成逐漸要變成一種奢望。

對於飛行員來說,死不可怕,畢竟看著戰友們一個個殞命,他們能想像的只是如何死,什麼時候死:是再打下一架日本戰機在去;還是過了舊年曆在去,亦或是堅持到抗戰勝利……

即便環境不斷惡化,即便“戰神”高志航被日寇炸死,也沒有讓飛行員們沒有喪失戰鬥勇氣。

甚至在1938年5月19日,兩架馬丁中型轟炸機還遠赴日本執行了“人道”轟炸任務。

▲馬丁中型轟炸機

當共計20萬份的傳單(《告日本國民書》、《反戰同盟告日本士兵書》……)在福岡、熊本、長崎、大阪等城市灑下。日本所謂本土固若金湯的神話不攻自破。我空軍飛行員的大無畏精神更值得稱道。

這要比[珍珠港]中杜立特空襲(1942年)還要早個5年。

▲[珍珠港]中B-25空襲東京

負隅頑抗的中國空軍始終奮戰,直到“起風了”零式戰機登場後,真正耗不起的歲月來了。

僅“璧山空戰”1940年9月13日一天,在零式的攻擊下,中國空軍就損失了13架飛機,陣亡10位飛行員。

▲前期幾乎無敵的零式戰機

而在41年的“雙流空戰”中,林徽因三弟林恒,不顧危險,冒死上機,終在擊毀一架敵機後,犧牲,年僅25歲。《哭三弟恒》也是因此所做。

▲林徽因和林恒

空中挨打的歲月,最終隨著飛虎隊和美國的援助的到來而“煙消雲散”。

▲編隊飛行的“飛虎隊”(P-40飛機上塗有標誌性的鯊魚圖繪)

▲“飛虎隊”第三中隊合影(“天使”是第三中隊隊徽)

後期的抗戰空中戰場也隨著外部環境明朗、美軍的正式介入而逐漸贏得制空權。直至勝利。

也即便是這段反擊的歲月裡,依然有像張大飛、周志開等英雄駕駛戰機,再也沒有返航。

抗戰8年間(1937年到1945年),中國空軍始終以不足三百架的兵力遇敵周旋,先後擊落敵1543架飛機,擊傷330架。

在各種條件均不利的情況下,如此成績,靠的就是那群不足三十歲青年們的熱血幹勁,靠得就是他們對於祖國、人們的愛。

▲十去九不回,多少人再也沒見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刻

“得遂淩雲願,空際任迴旋,

報國懷壯志,正好乘風去,

長空萬里,複我舊山河。

努力,努力!

莫偷閒苟安,

民族興亡責任,待吾肩。

須具有犧牲精神,

憑展雙翼一沖天。”

也許中央航校的校歌便是他們心情的最好注解。

後來,這份血性、這份勇敢,在他們的後輩那裡,依舊。

這份血性是朝鮮戰場“米格走廊”裡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是南海撞機“我已無法返航”的81192;是殲十試飛員雷強嘴裡的“就算摔也要把飛機摔到跑道上”。

正是這樣一群人,始終翱翔,才能讓我們可以“只問深情,無問西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