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途島海戰,美軍為何能夠以少勝多?

呂海峰

話說, 曾經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的中途島戰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 而就這次戰役中, 美軍不但以少勝多、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

還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 那麼,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去瞭解一下。

首先, 我們先瞭解一下中途島的具體情況。 它雖然很小、面積也只有4.7平方公里, 但由於處於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途, 所以, 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同時, 它還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 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 一旦中途島失守, 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就將唇亡齒寒。

於是, 出於中途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大意義, 日軍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決定發起對中途島的攻擊。 然而, 在戰役開始之後, 對於日軍而言, 卻是錯誤百出。 第一, 日本的艦隻雖多, 但卻被分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個分支, 其中, 有2艘航空母艦還在遙遠的北方, 從而使得在中途島方向擔任主攻任務的、只有南雲的第一航空艦隊, 也僅有4艘航空母艦。 加之, 日本人在艦載機方面由於師承英國, 所以, 平時飛機都放在機庫裡,

而這業就於無形中限制了艦載機的總量, 只有261架。 反之, 由於老美一直都是將艦載機放在甲板上的, 所以, 數量更多, 至少達到354架。

第二, 儘管當時的戰爭已經開始向多維空間發展, 其中, 情報戰和資訊戰也已成為了制約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是, 當日本海軍的密碼在洩密之後, 竟然沒有引起日本海軍方面的足夠重視, 進而直接導致美軍在知道這一情報後, 馬上就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第三, 日本的戰術偵察也是千瘡百孔, 尤其在關鍵時刻, 日軍偵察機的發報機竟然壞了, 導致自己所獲得的情報竟然無法及時發出, 進而使日軍成為了睜眼瞎。 同時, 日軍的攻擊重點也不明, 一會想轟炸機場, 一會又想攻擊對方艦船,

純粹屬於劉伯承元帥曾經所說的, “五心不定輸個乾乾淨淨”。

第四, 由於日本在科學技術上落後於美國, 所以, 處處被動。 比如, 以雷達技術的應用為例, 當時的美國艦隊基本上已經裝備了雷達設備, 所以, 就在日本機群還沒有到來之前, 其實就已經被美軍所發現了。 但反觀日本艦隊卻根本就沒有裝備雷達, 所有的警戒任務基本上全靠目測, 而這樣的情況下, 一旦當美國飛機借雲層的掩護對他們進行攻擊時, 就會無法做出及時的反應。

第五, 日本當時的工業水準也沒有辦法和美國比。 所以, 當日本的航空母艦“翔鶴號”受傷之後, 至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修好, 但是, 反觀美國的“約克城號”受傷之後, 美軍卻僅僅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

就搶修完畢, 從而使“約克城號”能夠重新返回戰場, 參加了中途島海戰, 最終為勝利的取得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六, 在我們世界範圍的歷史上, 雖然“驕兵必敗”的例子有很多, 但日本海軍卻再次驗證了這個真理。 想當初, 他們在偷襲珍珠港的時候, 由於其周密的計畫, 充足的準備, 所以, 一時間取得了他們意想不到的輝煌戰果。 但是, 也正因如此, 才使日本海軍上下全體官兵都被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以致於在攻打中途島的戰役上, 作戰計畫不但制定倉促, 還漏洞百出, 上級軍官對下級軍官的反對意見也是置若罔聞, 甚至, 在做圖上演習的時候, 也是敷衍了事。 所以, 這樣的情況下, 日本不敗才怪呢。

總之, 中途島海戰, 美軍為何能夠以少勝多?那就是一方面美軍的軍事實力在當時已經逐步壯大,另一方面就是日本的軍事實力在急速下滑,所以,即使日本部隊人再多也避免不了其失敗的命運。(呂海峰)

美軍為何能夠以少勝多?那就是一方面美軍的軍事實力在當時已經逐步壯大,另一方面就是日本的軍事實力在急速下滑,所以,即使日本部隊人再多也避免不了其失敗的命運。(呂海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