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科技大學破解科研創新“三大痛點”

高校科研工作如何找到自己的發力點, 如何取得突破性發展?這是值得學校再思索、再凝練的問題。 陝西科技大學堅持“頂天立地”做科研的思路, 直擊高層次科研成果難出、成果轉化往往停在“最後一公里”、科研人才梯隊呈現“青黃不接”等三大“卡脖子”問題, 破冰瓶頸, 改革創新, 持續推進, 2017年一年來, 主要科研指標顯著提升, 科技創新發展勢頭迅猛。

破解痛點之一: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關鍵瓶頸技術彙聚, 高層次科研成果取得歷史性的突破。 陝科大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學科前沿, 進一步強化傳統優勢,

通過充分利用高端人才集聚、學科交叉融合、輕工行業背景深厚等有利因素, 加強關鍵技術儲備, 探索將前沿性技術應用於重大專項、重大工程和具有戰略意義的結構與功能材料的製備, 提升參與力度, 確保技術創新國內領先地位。 以創新性研究成果“高性能纖維紙基功能材料製備共性關鍵技術與應用”榮獲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為代表, 就是我國特種紙領域著名專家和領軍人才張美雲教授帶領團隊, 堅持聚焦造紙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基礎前沿技術, 注重學科交叉, 三十多年瞄準一個方向集中進行核心技術攻關的結果。 2017年, 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項目共斬獲50項立項資助,
金額達1544萬元, 與2016年相比申報數增長103%、獲批項目數增長138%、資助經費增長145%, 立項數在全國輕工院校中攀升至第二;作為牽頭單位主持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 同時也是首次同一年獲得1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 獲批總經費3259.23萬元;縱向科研到款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體現科技核心競爭力指標——SCI一區和二區論文發表量增長迅速, 由2016年的158篇增長至2017年的212篇, 增長54篇, 增率達34%。

破解痛點之二:持續創新科研體制機制和科研組織模式, 探索開發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模式, 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陝科大先後出臺《校內非法人機構管理辦法》、《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 探索試行新體制機制,

深入挖掘產學研用合作潛力, 大力推進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引導科技人員把論文寫在三秦大地上。 學校以成立“前沿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作為科研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 由國家重點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國家級科研基地負責人等知名學者擔任學科領軍人才, 下設教育部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現代儀器分析中心、陝西省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技術轉移中心, 並從人才引育、學科交叉、考核評價、資源配置等方面, 給經費、給編制、給面積, 旨在打造包含技術轉移、專利運營和科技企業孵化器三大職能機構, 創新要素彙聚、創新活力迸發的“科研特區”。 根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佈《至2016年底有效發明專利排名前50名高校》,
陝科大以排名31位、全省高校名列第3、省屬高校位居第1的出色表現, 連續6年躋身全國50強並蟬聯省屬高校榜首。 近期又以學校為唯一專利權人獲得了3件美國專利授權, 實現該校國際專利零的突破;2017年獲批一個陝西省國合基地“生物質化學與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獲批西安市“微生物藥物工程實驗室”, 陝西省造紙技術及特種紙品開發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省科技廳評估;“陝西省陶瓷技術工程中心”“陝西科技大學土壤污染修復研究中心”“陝西省路橋高性能材料與助劑研發工程中心”三個陝西省“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正在協調組建中。

破解痛點之三:精准培養人才,

讓科研梯隊中不同層次尤其是青年人才都有所成長, 實現科研傳承深耕。 “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培養青年人才、集聚高端人才”, 這是陝科大實施人才分類管理、精准培養的基調, 並通過系統修訂各項科研管理制度, 強化激勵, 改進管理, 讓各級各類科研人員找到專屬自己的成長目標和成長途徑。 比如學校2017年新修訂了 《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實施辦法》, 在教師高級職務評審體系分類中新增“社會服務型”, 申報物件為從事市場應用研究和協同開發、技術推廣的教師, 以科技成果轉化效益為主要評價指標, 對申報者發表收錄論文、主持縱向專案、獲獎等級等不再做要求。 此外, 原有的“教學型”“教學科研型”評審類別中也將科技成果轉化效益列入可選條件。 “老師們過去更多的是考慮拿到了什麼樣的項目、項目經費的數量,如何發表論文,在什麼期刊上發表以及這個科研結果是否獲獎。而對於成果轉移轉化方面較強的老師則缺少評價和考核激勵。學校的這些新規,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我們這類教師評職稱的競爭力。”青年教師閆河博士表示,作為這一新政的受益者之一,他在學校的鼓勵下領辦創辦企業,並依託學校的新材料學科,研發了一款用於檢測疫苗及相關冷鏈行業的溫控標籤,現該科研成果已落地渭南實現轉化,前期投資6000萬元興建廠房及生產線,預計2018年年初就可投產。2017年,陝科大27名教師入選陝西省第九批“百人計畫”,入選人數一躍跨入全省高校前三甲,6人入選陝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傑出人才”,入選人數居省屬高校第二名;6人入選2017年陝西省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其中4人入選2017年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入選2018年省科技新星,入選人數創歷史新高;1人入選2016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並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掃一掃分享本頁

“老師們過去更多的是考慮拿到了什麼樣的項目、項目經費的數量,如何發表論文,在什麼期刊上發表以及這個科研結果是否獲獎。而對於成果轉移轉化方面較強的老師則缺少評價和考核激勵。學校的這些新規,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我們這類教師評職稱的競爭力。”青年教師閆河博士表示,作為這一新政的受益者之一,他在學校的鼓勵下領辦創辦企業,並依託學校的新材料學科,研發了一款用於檢測疫苗及相關冷鏈行業的溫控標籤,現該科研成果已落地渭南實現轉化,前期投資6000萬元興建廠房及生產線,預計2018年年初就可投產。2017年,陝科大27名教師入選陝西省第九批“百人計畫”,入選人數一躍跨入全省高校前三甲,6人入選陝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傑出人才”,入選人數居省屬高校第二名;6人入選2017年陝西省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其中4人入選2017年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入選2018年省科技新星,入選人數創歷史新高;1人入選2016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並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