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大寒節氣,該怎樣養生?

農曆二十四節氣反映著天氣的變化

而飲食往往隨著天氣的轉變而改變

各個節氣我們應該注意怎樣的飲食

才能促進身體健康呢

大寒

1月20-21日, 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 此時天氣寒冷已極, 故名大寒。 大寒的養生, 要著眼于“藏”。 意思是說, 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 保持精神安靜, 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 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冬季。 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 應注意防寒。

木耳燒豆腐|木耳脆嫩, 豆腐軟滑, 黑白相間, 好看好吃。 豆腐補充鈣質, 黑木耳味甘性平, 有滋養、益胃、活血、潤燥的功效。

1月5-7日, 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 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

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麻辣火鍋|火鍋作為一種受全國各地歡迎的料理, 不但具有地域特色, 還別有風味。 其中的麻辣火鍋在寒冬中食用勘稱絕配, 溫熱暖胃, 防止寒氣入體。

那麼,

大小寒之外的還有什麼冬季氣節應該怎樣吃才能過的健康呢?

11月7-8日, 立冬後, 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 草木凋零, 蟄蟲休眠, 萬物活動趨向休止。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 但漢族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寒冷的天氣中, 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

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 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當歸生薑羊肉湯|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 所以, 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 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羊肉、牛肉、雞肉、蝦、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 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11月22-23日,一般的小雪節氣裡,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因此,要選擇性地吃一些有助於調節心情的食物。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

蔥爆羊肉|可補陽調理、壯腰健腎調理、補虛養身調理。羊肉滑嫩、略帶蔥香味、鮮香不膻、汪油包汁、食後回味無窮,讓人心情大好。

12月6-8日,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木耳冬瓜三鮮湯|生津除煩,清胃滌腸,滋補強身,補血益精,養血充髓。最適宜精血虧虛,產後虛嬴,虛弱勞怯,久病體虛,衰老瘦弱者。

12月21-23日,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 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穀、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炒雙菇|香菇與蘑菇均為中外馳名的食用菌珍品。此菜肴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及抗癌物質,其功效在於滋補強壯、益氣滋陰、消食化痰、清神降壓和抗癌腫。可作為高級滋補性食物而用於體質虛弱者。

如果冬天吃對了,其它季節要怎樣吃呢?

立 春

2月3-5日,立春養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內通風,加強身體鍛煉。此外,還要注意口鼻保健。

銀耳蓮子粥 | 蓮子能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銀耳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功能,它不但能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能力,還能增強腫瘤患者對放療、化療的耐受力,同時銀耳還是一種含膳食纖維的減肥食品,它的膳食纖維可助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

3月5-7日,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應肝的屬性。此外,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要注意嚴防。

八寶菠菜| 除主料菠菜外,還配有胡蘿蔔、冬筍、香菇、火腿、海米、杏仁等多種營養豐富的輔料。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和鐵,也是維生素B6、葉酸、鐵和鉀的極佳來源。其中豐富的鐵對缺鐵性貧血有改善作用,能令人面色紅潤,光彩照人,因此被推崇為養顏佳品。

3月20-22日,此時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較易發,要注意防護。

紅豆粥|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症等,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穀”。

4月4-6日,清明後雨水增多,自然由陰轉陽,這時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氣升發太過或肝火上炎。

紅燒茄子|茄子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於清熱解暑,對於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滇南本草》記載,茄子能散血、消腫、寬腸。所以,大便於結、痔瘡出血以及患濕熱黃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幫助,可以選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

4月19-21日,穀雨節氣後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同時天氣轉溫,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朋友應注意防止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菊花鱔魚|對體虛乏力,風寒濕痹,痔瘡等患者尤為適宜,具有祛風濕、舒筋骨、溫補氣血的功效。

立 夏

5月5-7日,立夏以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而養陽重在“養心”。此時胃病較易發,要注意防範。

桂圓粥|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尤其適用于勞傷心脾,思慮過度,身體瘦弱,健忘失慮,月經補調等症。

5月20-22日,小滿時節,萬物繁茂,生長最旺盛,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處於最旺盛的時期,消耗的營養物質為四季二十四節氣中最多,所以,應及時適當補充,才能使身體五臟六腑不受損傷。

薺菜生薑魚頭湯|此節氣的湯品也十分重要,具清熱、養陰、祛濕、暖胃、溫補等功效。

6月5-7日,此時雨多且潮濕,天氣悶熱異常,極易傷脾胃。另外,由於經常生吃食物、痢疾高發。

紅燒牛肉|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具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等功效。

6月21-22日,由於夏季出汗多,體內易丟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較差,所以常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綠豆湯|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綠豆的營養成分比較豐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解暑佳品。綠豆湯有各種煮法,口味繁多,最主要的有薏仁綠豆湯,百合綠豆湯,南瓜綠豆湯和海帶綠豆湯等。體質虛寒的人不能頻繁飲用,盲目喝綠豆湯,會導致腹瀉或消化系統免疫力降低。

7月6-8日,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此時剛進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減少外出以避暑氣。

素炒豆皮|以清淡味香為主,飲食上要多注意衛生和節制,多吃蔬菜和水果。這道菜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7月22-24日,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此時的人體容易被暑、濕等邪氣所侵擾,飲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糯米粥|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本品性極柔粘,難以消化,故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立 秋

8月7-9日,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銀耳蓮子羹|銀耳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補品。其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具有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常用來治療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老人身體虛弱、消瘦、食欲不好等症,與黑木耳比,其性偏涼、養陰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強。有益氣補血、健脾和胃、補血髒、治虛損、以及抗癌防癌之功效。

8月22-24日,此時氣候變數較大,雨前氣濕偏熱,雨後氣溫偏涼,易引發風寒或風熱感冒。

清炒苦瓜|苦瓜具有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9月7-9日,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及大便幹結、皮膚乾裂等症狀。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銀杏雞丁 |補氣養血,平喘止咳,可作為老年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婦女帶下證患者之膳食,特別適合支氣管患者。

9月22-24日,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 、瘧疾 、乙腦 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 、老慢支、哮喘 等的復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 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此時要特別注重保養內守之陰氣,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海米熗竹筍|海米、竹筍材料易得、便宜,具有清熱消痰,祛風脫毒的功效,深受很多家庭的喜愛。

10月8-9日,寒露以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強。據統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採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注意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以免耗散精氣津液。

甘薯粥|健脾益胃,強身,用於脾胃虛弱,體倦無力,氣短,大便燥結,腰膝酸軟,視物昏花等症。甘薯含有氧化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10月23-24日,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迴圈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儘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此時易犯咳嗽,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補氣養胃。

五香牛肉|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二十四節氣”

反映天氣變化,指導農事耕作

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學會這些生活小知識

讓我們生活得有滋有潤

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11月22-23日,一般的小雪節氣裡,天氣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因此,要選擇性地吃一些有助於調節心情的食物。這個季節宜吃的溫補食品有羊肉、牛肉、雞肉等;宜吃的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

蔥爆羊肉|可補陽調理、壯腰健腎調理、補虛養身調理。羊肉滑嫩、略帶蔥香味、鮮香不膻、汪油包汁、食後回味無窮,讓人心情大好。

12月6-8日,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木耳冬瓜三鮮湯|生津除煩,清胃滌腸,滋補強身,補血益精,養血充髓。最適宜精血虧虛,產後虛嬴,虛弱勞怯,久病體虛,衰老瘦弱者。

12月21-23日,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 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穀、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炒雙菇|香菇與蘑菇均為中外馳名的食用菌珍品。此菜肴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及抗癌物質,其功效在於滋補強壯、益氣滋陰、消食化痰、清神降壓和抗癌腫。可作為高級滋補性食物而用於體質虛弱者。

如果冬天吃對了,其它季節要怎樣吃呢?

立 春

2月3-5日,立春養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內通風,加強身體鍛煉。此外,還要注意口鼻保健。

銀耳蓮子粥 | 蓮子能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銀耳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功能,它不但能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能力,還能增強腫瘤患者對放療、化療的耐受力,同時銀耳還是一種含膳食纖維的減肥食品,它的膳食纖維可助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

3月5-7日,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應肝的屬性。此外,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要注意嚴防。

八寶菠菜| 除主料菠菜外,還配有胡蘿蔔、冬筍、香菇、火腿、海米、杏仁等多種營養豐富的輔料。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和鐵,也是維生素B6、葉酸、鐵和鉀的極佳來源。其中豐富的鐵對缺鐵性貧血有改善作用,能令人面色紅潤,光彩照人,因此被推崇為養顏佳品。

3月20-22日,此時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較易發,要注意防護。

紅豆粥|紅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症等,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穀”。

4月4-6日,清明後雨水增多,自然由陰轉陽,這時要注意清泄肝火,以防肝氣升發太過或肝火上炎。

紅燒茄子|茄子屬於寒涼性質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於清熱解暑,對於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滇南本草》記載,茄子能散血、消腫、寬腸。所以,大便於結、痔瘡出血以及患濕熱黃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幫助,可以選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

4月19-21日,穀雨節氣後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同時天氣轉溫,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朋友應注意防止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菊花鱔魚|對體虛乏力,風寒濕痹,痔瘡等患者尤為適宜,具有祛風濕、舒筋骨、溫補氣血的功效。

立 夏

5月5-7日,立夏以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而養陽重在“養心”。此時胃病較易發,要注意防範。

桂圓粥|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尤其適用于勞傷心脾,思慮過度,身體瘦弱,健忘失慮,月經補調等症。

5月20-22日,小滿時節,萬物繁茂,生長最旺盛,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處於最旺盛的時期,消耗的營養物質為四季二十四節氣中最多,所以,應及時適當補充,才能使身體五臟六腑不受損傷。

薺菜生薑魚頭湯|此節氣的湯品也十分重要,具清熱、養陰、祛濕、暖胃、溫補等功效。

6月5-7日,此時雨多且潮濕,天氣悶熱異常,極易傷脾胃。另外,由於經常生吃食物、痢疾高發。

紅燒牛肉|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具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等功效。

6月21-22日,由於夏季出汗多,體內易丟失水分,脾胃消化功能也較差,所以常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綠豆湯|綠豆湯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綠豆的營養成分比較豐富,是中國民間傳統的解暑佳品。綠豆湯有各種煮法,口味繁多,最主要的有薏仁綠豆湯,百合綠豆湯,南瓜綠豆湯和海帶綠豆湯等。體質虛寒的人不能頻繁飲用,盲目喝綠豆湯,會導致腹瀉或消化系統免疫力降低。

7月6-8日,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此時剛進入伏天,“伏”是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減少外出以避暑氣。

素炒豆皮|以清淡味香為主,飲食上要多注意衛生和節制,多吃蔬菜和水果。這道菜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7月22-24日,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此時的人體容易被暑、濕等邪氣所侵擾,飲食上要多吃防暑和健脾的食物。

糯米粥|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本品性極柔粘,難以消化,故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立 秋

8月7-9日,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銀耳蓮子羹|銀耳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補品。其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具有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常用來治療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老人身體虛弱、消瘦、食欲不好等症,與黑木耳比,其性偏涼、養陰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強。有益氣補血、健脾和胃、補血髒、治虛損、以及抗癌防癌之功效。

8月22-24日,此時氣候變數較大,雨前氣濕偏熱,雨後氣溫偏涼,易引發風寒或風熱感冒。

清炒苦瓜|苦瓜具有清熱消暑、養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9月7-9日,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幹、唇幹、鼻幹、咽幹及大便幹結、皮膚乾裂等症狀。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銀杏雞丁 |補氣養血,平喘止咳,可作為老年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及婦女帶下證患者之膳食,特別適合支氣管患者。

9月22-24日,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 、瘧疾 、乙腦 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 、老慢支、哮喘 等的復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 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此時要特別注重保養內守之陰氣,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海米熗竹筍|海米、竹筍材料易得、便宜,具有清熱消痰,祛風脫毒的功效,深受很多家庭的喜愛。

10月8-9日,寒露以後,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氣溫下降和空氣乾燥時,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強。據統計,老慢支病人感冒後90%以上會導致急性發作,因此要採取綜合措施,積極預防感冒。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對身體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此時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同時要注意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以免耗散精氣津液。

甘薯粥|健脾益胃,強身,用於脾胃虛弱,體倦無力,氣短,大便燥結,腰膝酸軟,視物昏花等症。甘薯含有氧化酶,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10月23-24日,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迴圈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儘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此時易犯咳嗽,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另外,要注意補氣養胃。

五香牛肉|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二十四節氣”

反映天氣變化,指導農事耕作

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學會這些生活小知識

讓我們生活得有滋有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