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池:王咀子鄉農民抱成團脫貧路更寬

1月6日, 在華池縣王咀子鄉井子原村養羊戶楊新哲的養殖場裡, 正在給羊喂草料的楊新哲停下手裡的活, 給記者說起村裡“抱團”致富的事。

王咀子鄉井子原村是典型的山區村, 立地條件差, 但飼草資源豐富。 近幾年隨著精准扶貧工作的開展, 村裡的水、電、路、房、網都得到極大改善。 “我們村牧草資源豐富,

群眾吃苦耐勞, 只要能提供發展平臺, 養殖產業就可以發展得很好。 ”楊新哲說。

楊新哲的養殖場裡有380只白山羊。 “養羊比打工掙錢容易, 還能顧上家。 ”楊新哲說, “去年, 白山羊的收入就達到了9.42萬元, 這都是合作社帶來的好處。

“起初大家想發展養殖, 但都怕擔風險。 ”楊新哲說, “合作社成立以後, 大家就不怕了, 放開手腳幹起來, 也都掙了錢。 ”在井子原村黨支部的組織下, 合作社內社員之間採取小額資金內部流通的方法互幫互助。 當社員有大額的資金短缺時, 由合作社出面, 以村級扶貧互助協會和農村產業發展資金合作社互相擔保的形式貸款, 解決資金問題。 目前, 共為71戶貧困群眾發放貼息貸款325萬元。 合作社的多數養殖戶經驗豐富, 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土方法, 這就使合作社內部有了部分“土專家”, 養殖過程中出現一些小技術問題時, 他們就能及時解決。

人聯繫買家上門裝車, 減少了運輸成本。 同時, 通過積極與畜牧、農機、殘聯等部門銜接,

扶持農戶建立標準化棚圈96座、簡易棚圈78座、草棚54個, 補貼配發鍘草機84台、揉絲機61台, 為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2017年底, 以井子原村為中心的東北部養殖社區共有家庭農場1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 形成以牛、驢為主的大家畜養殖戶122戶, 養羊676戶, 牛(驢)羊混養戶53戶。 帶動了區域內38戶貧困戶、51戶殘疾戶、32戶低保戶發展養殖業, 越來越多的貧困戶依靠“抱團”發展養殖業, 實現了自食其力脫貧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