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合水:培育特色產業造福貧困群眾

董家寺村是合水縣“瓜菜產業十強村”之一。 由於水資源豐富、光照充沛、交通便利, 通過政府宣傳動員、典型引導、扶貧產業資金扶持和科技培訓, 當地建起百餘座瓜菜大棚, 種植以西甜瓜、辣椒、白黃瓜為主的設施瓜菜。 村主任段興濤告訴記者, 這兩年新種子、新技術不斷引進, 村裡大部分群眾依靠大棚發家致富, 一些群眾還住進了別墅開上了小車。

“縣裡的蔬菜主要種植在縣川、固城川、醜家川, 形成了冬有日光溫室、春有早春大棚、夏有地膜覆蓋、秋延後露地菜, 兼有鋼架大棚、塑膠小拱棚、露地商品菜的生產模式,

大力推廣白黃瓜、甘藍等蔬菜套種的多種種植模式, 實現了合理輪作倒茬、一年三熟四季有鮮的目標。 ”合水縣蔬菜辦主任梁鵬偉介紹道。 目前, 三川蔬菜年種植穩定在42000畝左右, 建成2個萬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

同時, 合水縣在原區鄉村大力實施優果增效工程, 聘請多名國內頂尖果園管理專家教授定期在種植區鄉鎮舉辦技術講座, 通過建立千畝標準化蘋果示範基地引導果農對果園進行改造。 目前, 全縣果園留存面積已突破20萬畝, 果農戶均蘋果收入25000元以上。 縣上還積極扶持建立了何家畔果品公司等龍頭企業, 探索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培育模式帶動果業發展, 註冊了“董志原”牌蘋果商標。

據悉,

在產業扶貧項目的帶動下, 合水縣果園面積已增加到28萬畝, 優質蔬菜面積穩定到10萬畝。 另外, 在山區鄉村, 縣上以舍飼養殖為重點, 共扶持貧困戶建牛棚超過2000座, 購進良種黃牛2000多頭、良種羊超過1000只, 建青貯池超過3600個, 牧草留存面積11萬畝, 以此帶動全縣牛、羊、豬飼養總量達55萬頭(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