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說是暖冬,為何感覺挺冷

俗語說,“三九四九冰上走”。 節氣進入“四九”,日前多地遭遇大風降溫,讓人直呼“這個冬天好冷!”這一波冷空氣的影響會持續多久?這個冬天真的格外冷嗎?春運將至,雨雪天氣會不會影響交通狀況?

中東部將出現持續低溫冰凍,陝豫鄂蘇皖等地有強降雪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介紹,受強冷空氣影響,22日至23日白天,我國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區先後出現4—6級、陣風7級左右的偏北風,內蒙古中西部、西北地方東部、華北、東北地區南部以及黃淮、江淮和江漢等地的部分地區氣溫下降了6—10℃,北方部分地區降溫幅度超過10℃。

隨著冷空氣繼續東移南下,預計23日夜間至26日,中東部大部地區日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5℃,部分地區偏低6℃以上。 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至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南南部至貴州南部一線。 27日至31日,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氣溫還將有所下降,並繼續維持偏低狀態;30日至31日,最低氣溫0℃線繼續南壓至福建北部、廣東北部到廣西北部一線。 預計23日夜間至28日,甘肅東部、陝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湖南及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將先後出現中到大雪或雨夾雪。 另外,貴州、湖南、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凍雨。

記者從山東省氣象部門瞭解到:22日起山東省迎來10℃左右的降溫,60多個縣區市出現雨雪,威海、煙臺等膠東地區銀裝素裹。

氣象部門預計25日山東將再迎一股強冷空氣,省內大部地區的氣溫或將再創新低。

貴州省從23日起自東北向西南逐步降溫,降溫幅度較大,可達寒潮天氣標準。 貴州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杜小玲介紹,預計23日至25日,貴州東部及北部氣溫降幅達8—12℃,25日至26日,中西部氣溫降幅達12—15℃。 降溫伴隨降水,降水以凍雨為主,伴隨有凝凍及道路結冰。

23日起,湖北今年以來的第二輪大範圍持續雨雪天氣過程拉開帷幕。 24日開始到月底前,湖北省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將逐漸下降並維持在0℃以下,31日前後極端最低氣溫北部-8至-12℃,南部-4至-7℃。 低溫冰凍持續時間達7至9天。 預計25日武漢將迎來強降雪,累計積雪深度或達15—25釐米。 1月上旬,湖北已遭遇一輪大範圍雨雪冰凍災害天氣。

氣象專家分析,相較於上一次雨雪過程,此次湖北降雪範圍更廣、冰凍持續時間更長、最大積雪深度與上次過程相當。

這次寒潮有啥特點?張芳華表示,此次天氣過程具有低溫冰凍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累計降雪量大、雨雪分界線更偏南等特點。 氣象部門建議,將出現降雪或凍雨的地區需加強公路、鐵路、機場和城市交通的疏導和應急管理,做好能源的供應和調配工作,防範設施農業、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等遭受大風和寒害、凍害。

春運期間冷暖波動較大,各地多舉措保交通安全

歷史資料統計表明,春運期間正值冬春轉換時段,是低溫、雨雪、冰凍、大風、霧霾等氣象災害的多發期。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余勇表示,經相關部門共同研判,今年春運工作面臨新形勢、呈現新特點。

第一,2018年春運客運量與去年基本持平,預計今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8億人次,客運總量增速放緩但結構發生變化,其中鐵路、民航運輸需求仍保持較快增長。 第二,今年春節時間較晚,節前客流相對平緩,節後探親、旅遊、學生、務工客流疊加,高峰時段運輸保障壓力加大。 第三,近幾年自駕出行持續增多,保障道路安全暢通的任務加重。 第四,冬春煤炭、糧食等大宗物資運輸需求旺盛,客貨統籌難度較大。 第五,氣溫的波動對油氣資源的進口、加工、運輸、調度等影響非常大,春運期間油氣資源的調度對氣象服務提出較高需求。

國家氣候中心初步分析預測,今年春運期間,氣候條件總體穩定,但局地天氣複雜、不確定因素多。

春運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但冷暖波動較大,南方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較小,大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總體較差。

為應對惡劣天氣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多地提前準備,積極應對。

貴州省氣象局及時向交通、民政、電力等部門報送《氣象資訊報告》,建議做好交通監管和防寒保暖等應對工作。 各級基層氣象部門正加大基礎設施巡查檢修力度,在甕安縣,氣象局工作人員攀爬上10米高的風塔除冰,確保設備正常運轉。 在貴陽市,高速交警方面將持續開展抗凝巡查和預防性撒鹽除冰。 貴陽交警部門提示旅客,近日起到春運期間儘量選擇飛機、火車、高鐵等方式出行,如確需選擇公路出行,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及交警提示,為車輛做好防凝準備,謹慎駕駛。

截至目前,山東省各地通過各種管道,向公眾發佈了超過百條氣象災害警報與預警信號,包括寒潮藍色預警、道路結冰黃色預警。因雨雪等原因,山東多條道路封閉或限行,同時為確保安全,鐵路部門對京滬高鐵部分旅客列車限速運行,有部分列車晚點。山東是農業大省,目前正值越冬溫室蔬菜成熟上市,以及茄果類、瓜類蔬菜育苗管理的關鍵期,雨雪降溫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山東多地氣象部門加強針對冬季強降溫、霜凍、暴雪、寒潮、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説明農戶度寒。

湖北省減災委辦公室已於23日15時啟動省級救災預警回應,要求各級減災委做好防範應對準備,包括發佈各類預警資訊、制定應對工作方案、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提前組織群眾避險、準備救災物資等,同時要求各級民政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救災工作人員保持24小時通信暢通,落實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回應機制。

入冬以來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9℃,專家解釋為何感覺比較冷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入冬以來,我國共出現7次冷空氣過程,其中1月上旬,中東部地區連續遭受兩輪大範圍、強雨雪襲擊。受冷空氣影響,全國有31縣(市)出現極端降溫事件,4縣(市)日降溫突破歷史紀錄;有46縣(市)出現極端低溫事件,3縣(市)日最低氣溫突破歷史紀錄。1月下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較強,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5℃。預計2月上旬,中東部地區氣溫逐漸回升至正常水準。北方地區降水稀少,南方大部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多。

不過,截至目前,從全國平均情況來看,這個冬天並不算“冷得異常”,甚至偏暖。據中國氣象局統計,冬季以來(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21日),全國平均氣溫為-3.1℃,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華北中部及內蒙古中部、山東中部、新疆南部、青海大部、西藏、四川西部、雲南北部和西部等地偏高1—4℃,西藏局部偏高4℃以上;黑龍江大部和內蒙古東北部等地氣溫偏低。全國平均降水量20.3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9.6毫米)。

為什麼大家的感受和氣象資料不一致?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宋文玲解釋,入冬以來,我國東部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較常年偏多,冷空氣強度也較強,有強降溫降雪過程出現,大家感覺比較冷。但是冷空氣過後,回暖比較快,因此去年12月下旬和今年1月中旬都較常年偏暖一些,而且我國西部地區整體都較常年偏暖。“就平均而言,入冬以來的全國平均氣溫,仍然較常年同期偏暖。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在某些地區也可能偏冷,所謂的偏暖是一個平均的概念。”

截至目前,山東省各地通過各種管道,向公眾發佈了超過百條氣象災害警報與預警信號,包括寒潮藍色預警、道路結冰黃色預警。因雨雪等原因,山東多條道路封閉或限行,同時為確保安全,鐵路部門對京滬高鐵部分旅客列車限速運行,有部分列車晚點。山東是農業大省,目前正值越冬溫室蔬菜成熟上市,以及茄果類、瓜類蔬菜育苗管理的關鍵期,雨雪降溫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山東多地氣象部門加強針對冬季強降溫、霜凍、暴雪、寒潮、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説明農戶度寒。

湖北省減災委辦公室已於23日15時啟動省級救災預警回應,要求各級減災委做好防範應對準備,包括發佈各類預警資訊、制定應對工作方案、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提前組織群眾避險、準備救災物資等,同時要求各級民政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救災工作人員保持24小時通信暢通,落實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回應機制。

入冬以來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9℃,專家解釋為何感覺比較冷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入冬以來,我國共出現7次冷空氣過程,其中1月上旬,中東部地區連續遭受兩輪大範圍、強雨雪襲擊。受冷空氣影響,全國有31縣(市)出現極端降溫事件,4縣(市)日降溫突破歷史紀錄;有46縣(市)出現極端低溫事件,3縣(市)日最低氣溫突破歷史紀錄。1月下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較強,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5℃。預計2月上旬,中東部地區氣溫逐漸回升至正常水準。北方地區降水稀少,南方大部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多。

不過,截至目前,從全國平均情況來看,這個冬天並不算“冷得異常”,甚至偏暖。據中國氣象局統計,冬季以來(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21日),全國平均氣溫為-3.1℃,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華北中部及內蒙古中部、山東中部、新疆南部、青海大部、西藏、四川西部、雲南北部和西部等地偏高1—4℃,西藏局部偏高4℃以上;黑龍江大部和內蒙古東北部等地氣溫偏低。全國平均降水量20.3毫米,接近常年同期(19.6毫米)。

為什麼大家的感受和氣象資料不一致?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宋文玲解釋,入冬以來,我國東部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較常年偏多,冷空氣強度也較強,有強降溫降雪過程出現,大家感覺比較冷。但是冷空氣過後,回暖比較快,因此去年12月下旬和今年1月中旬都較常年偏暖一些,而且我國西部地區整體都較常年偏暖。“就平均而言,入冬以來的全國平均氣溫,仍然較常年同期偏暖。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在某些地區也可能偏冷,所謂的偏暖是一個平均的概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