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三年一眨眼,如果養娃可以重來,我會改變些什麼

文章源于小小蘇

前幾天去參加了蘇寶幼稚園同學的生日趴, 忽然意識到, 蘇寶下個月也要滿3歲了。 好像昨天還是我懷裡眼睛都睜不開的一小只啊, 現在已經是會游泳會攀岩的女漢紙一枚了。

生日趴上請來一支小型樂隊演出, 卡通造型的樂隊一出場, 孩子們就呼啦啦圍上去坐了一圈, 包括蘇寶。

我身邊一個媽媽帶著應該是十幾個月大的小女孩, 女孩顯然有些靦腆。 唱完一曲, 樂手開始和孩子們互動了, 讓孩子們挨個報自己的名字, 小女孩無所適從, 嚇得一個勁往媽媽懷裡鑽。 她的媽媽不停的催促她,

快快, 做遊戲了, 快到前面去啊。

看到那個孩子, 我有些心疼, 因為我想起了兩年前的蘇寶。 她也曾經是那麼慢熱的一個孩子, 也曾經無數次的“拒絕”參加集體活動, 像小考拉一樣掛在我身上。

雖然我沒有像那個媽媽一樣, 刻意把蘇寶往人堆裡“推”,

但是看著別的同齡孩子都跟著老師活蹦亂跳, 要說不焦慮, 是不可能的。

於是遇到這種情況時, 我會有意無意的和蘇寶說:這個遊戲很好玩的, 你看那些小朋友都去參加了, 你也可以的。 但其實這種口頭鼓勵, 基本沒什麼用。

話說我自己也是個內向的人, 遇到人多的場合, 剛開始也有些局促的。 或許當時的蘇寶心裡在想:媽媽, 你怎麼就不明白我現在的心情呢?

如果養娃可以重來, 我會:讓孩子在舒適區裡多呆一會。

後來逐漸我試著放開手, 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 讓蘇寶用自己的節奏去適應。 有時一整節的早教課, 蘇寶都掛在我身上沒下來過, 我就陪她坐在最後一排, 給她很多時間觀察老師和其他孩子的互動, 絕不催促蘇寶去“合群”。

很神奇的是, 當我停止焦慮後, 蘇寶也慢慢從她的小殼裡爬了出來, 好奇的看看”外面的世界“又跑回我身邊, 或許只是一分鐘的參與, 我也會認真鼓勵她。

而兩年過去, 現在的蘇寶根本變了個人, 會溝通會分享, 聽故事、上早教都愛坐老師身邊,

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偶爾她情緒不佳的時候會不願意參與, 我告訴她, 媽媽沒一點意見。

很多事情當時看很模糊, 回頭看卻是清晰的。 三年過去, 我悟出一個道理:人生頭三年這個世界對孩子是完全陌生的, 她需要不斷回到舒適區休息。 父母忍住嘴、不出手干預,

需要很多修行。

一些育兒文章可能會告訴新手爸爸媽媽, 孩子幾歲該說話、幾歲該走路、幾歲該學會上廁所, 甚至精確到某個月齡, 看得人滿滿焦慮。 其實每個孩子的節奏不一樣。 3歲前的怕生、語言遲緩, 大多都是暫時情況。 三年後回頭看, 才會發現, 適當引導, 順其自然, 無需死磕, 都會過去。 也許讓孩子在舒適區裡多呆一會, 他將來才能更自然的走出舒適區。

每個孩子就像不同的溪流, 雖然各自有獨特的路徑, 會經歷不同的風景, 其實最終都會匯入大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