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天下皆錯看我曹孟德!若非亂世,我與你共為漢臣!

“漢高祖, 誅殺項羽而得天下;漢光武, 誅殺王莽而得天下。 這樣的英雄, 卻生出這麼一個拿不起刀來的兒孫!”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 曹孟德銅雀台橫槊賦詩, 那時的他可曾記起, 二十五年前, 面懷稚氣的少年天子扶老攜幼來到許昌的那個上午。

曹操橫槊賦詩

建安元年(196年), 我, 曹操, 字孟德, 於許昌迎奉天子。

看著這個十幾歲的孩子, 臉上稚氣未脫, 人群中央的他, 步履不安。

這天下大亂, 何時能止, 竟連君王都沒有安全感?

那時的我還在想, 這天下, 由我來為他守護。

建安五年(200年), 袁紹興兵起事, 要清君側。

這個愚夫, 當初天子臨危他不知報國, 如今竟也想仗勢奪天子令天下!

他不配!

出征在即, 漢室的官員蠢蠢欲動, 皆以為我曹操要篡奪天下, 天子令刺客刺殺我, 這到底是要作甚!

我跪下問天子, 天子說我冤枉了他。

曹操的眼神

“你是君, 我是臣!天下只有含冤的臣子, 哪裡有含冤的天子啊!”

孩子, 你真以為他袁紹來了, 你就真的能變成帝王嗎?

帝王, 是有治國安邦之能, 一統天下之志, 保境安民之威, 福澤四海之德。

現在的你, 還不夠。

官渡之戰, 以弱勝強, 世人只道是許攸獻策, 烏巢劫營。 可我永遠忘不了, 許攸來見我時,

謀士們與眾將官看到希望後壓抑良久、眾志成城、一統中原的眼神與決心。

中原, 該安定了吧, 將士們, 我要給你們一個安穩的生活, 從此長江以北將再無大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 赤壁, 我敗了。

我仿佛聽到了某些人群的竊笑之聲。

天子, 八年前, 你信袁紹, 而現在, 你又信劉備, 你怎知, 他們不是下一個曹孟德!

怕是更不及我曹孟德。

你可知, 這一戰的意義, 我此生, 再不能去江南泛舟, 天下一統, 怕是成了個遙不可及的夢了。

曹操橫槊賦詩

建安十五年(210年), 我頒佈了《求賢令》:

“不仁不孝, 而有治國用兵之術, 其各舉所知, 勿有所遺。 ”

我需要人才, 需要有能力之人助我匡扶四海, 安定天下。

群臣皆驚, 無德之輩怎可堪大用!

你們高居廟堂, 享錦衣玉食, 可知這蒼生塗炭, 黎民疾苦, 戰亂多一年, 天下就苦一年。

“何為德?

臨陣能制勝, 不使將士枉死是德。

治國能安民, 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 ”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我命不久矣。

荀文若走了, 知叛弗追。

關雲長走了, 英雄遲暮。

“二十年來, 孤平黃巾、定河北、征烏桓、收荊州,

天下九州, 得其六, 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 四海之內英雄, 可有誰, 能勝孤一籌?”

你們, 為何不信孤?

孤要的是天下太平, 可這個孩子, 已過而立, 卻無一毫帝王之威, 這天下, 我怎敢交付於他?

孤家寡人, 果真不是平白叫的。

雲長不懂, 文若也不懂, 你們都當我是奸賊。

曹操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一年年興師征戰,一年年無功而返,

孤今年六十五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萬壽無疆,不過眾人的一句託辭,這世上,可真有萬壽無疆之人?

孤這一生,竟無一可以傾心託付之人?

司馬懿,天下連年征戰,百姓十室九空,孤留下你就是要你輔佐子桓,重建一個太平富庶的國家。

天下,皆錯看我曹孟德。

曹操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一年年興師征戰,一年年無功而返,

孤今年六十五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萬壽無疆,不過眾人的一句託辭,這世上,可真有萬壽無疆之人?

孤這一生,竟無一可以傾心託付之人?

司馬懿,天下連年征戰,百姓十室九空,孤留下你就是要你輔佐子桓,重建一個太平富庶的國家。

天下,皆錯看我曹孟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