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雪綢繆|骨科院前急救小錦囊

昨天預報有雪, 北京的小夥伴們是不是期待著推開窗、走出門就是白茫茫一片呢?北京真的真的下雪了, 但要讓你失望了, 小的好似一層椰蓉!

小編表示, 深夜在朋友圈仿(真)佛(的)看到了初雪, 早上爬起來望向窗外, 天哪, 難道真的只是做了個夢嗎!但是······既然有初雪, 就一定還會有二雪、三雪······對不對!我們一定要防患於未然, 提前做好雪姑娘進京的準備, 這不, 小編在這裡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骨科院前急救的小知識,

一旦滑倒, 遭遇意外, 在急救人員到來前, 能為自己、為他人, 科學施救;在急救人員到來後, 能協助他們搭建一條綠色的生命通道!

骨科的院前急救主要包括了四大技術, 分別是止血、包紮、固定、搬運, 然而除此之外, 在院前更重要的前提是:對於傷情的判斷以及基本生命支持。

最重要的判斷包括意識狀況、生命體征、是否有不穩定的脊柱損傷、是否有活動性的出血, 其中前二者的判斷可以通過呼喊患者, 詢問傷情, 以及觸摸大血管搏動, 觀察呼吸運動等方法進行。 在明確了患者的意識和生命體征後, 需要確定是否有脊柱損傷, 通常在此之前, 我們不要貿然搬動患者, 否則有可能造成額外的損傷, 比如致殘甚至危及生命。 在可以對答的患者我們會詢問疼痛的部位, 如果在頸部以及脊柱其他部位, 要特別留心, 然後讓傷者輕輕的活動上下肢初步判斷是否有脊柱和脊髓的損傷。 如果不能排除脊柱脊髓損傷的話, 要使用後面所述的搬運技巧,

或者在醫務人員到場前, 不要搬動病人。

止血

能做也最應該做的頭一件事

出血是外傷後最常見到的情況, 小到割傷、劃傷, 大到創傷後的大面積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為體重的7%—8%, 當失血超過血量的15%時, 開始出現血壓降低, 此時會有口渴、冒冷汗等症狀;當超過40%時, 有可能威脅生命, 出現意識不清、休克等症狀。 因此, 在創傷急救中, 快速止血最為重要。

一般出血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 當然還有一些難以觀察到的“內出血”。 後者識別困難, 比如外傷後腹痛, 腹部變硬等症狀, 合併心跳加快, 面色蒼白等, 應當加以懷疑, 此時要減少患者活動, 儘快送醫。

而對於前三者,有時候仔細的區分是有困難的,特別是靜脈出血洶湧時,容易被誤認為是動脈出血。止血的方法教科書上通常有加壓包紮、指壓動脈、止血帶等方法。其實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是加壓包紮的方法,大部分的肢體出血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至於後兩者,指壓動脈法,需要準確地找到傷口近心端動脈的位置,而且施救者容易疲勞,所以並不十分推薦。而止血帶法,一方面存在肢體缺血的可能,另一方面打一條好的止血帶並不容易,作者曾經接診患者,上肢玻璃劃傷,只是靜脈損傷,然而由於一條不適合的止血帶,阻斷了回流的靜脈而未能阻斷動脈,導致出血更加洶湧,解除止血帶後反而出血減少。

如前所述,加壓包紮法是外傷出血時最先考慮的方法,方法簡單易行,身體各處傷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為三步:

1、讓傷者處於一個舒適的姿勢,然後抬高受傷部位;

2、用消毒紗布或乾淨透氣、無黏性、吸水性好的臨時敷料覆蓋傷口,出血較多的時候,要儘量使用較多的輔料覆蓋,急救者用手直接在輔料上施壓5—10分鐘;

3、止住血後,用繃帶卷、三角巾或布條、手帕等緊緊纏繞、包紮傷口;或者在較多的輔料覆蓋傷口後,直接使用繃帶卷或者類似的材料,均勻的纏緊,加壓包紮傷口。

注意:有條件的話,覆蓋傷口前應用潔淨的水清潔污染的傷口,出血速度快時,就應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濕覆蓋傷口的紗布,最好不要取掉更換,而是應往上再加敷料,然後用繃帶包紮。緊急情況下,可直接用手按壓住傷口止血。

包紮

技術也是藝術

包紮的主要目的在於壓迫止血,保護傷口不受污染。常用材料是繃帶卷和三角巾,在緊急情況下,也可用布塊或衣物代替。無論使用什麼材料進行包紮,必須注意鬆緊度。

為了避免肢體缺血壞死,在加壓包紮之後,每隔10分鐘就應檢查迴圈情況。血液迴圈不好時,遠心端皮膚會發白或發紫,並伴有局部刺痛或麻痹。

自製繃帶

自製繃帶時可將布料撕成長條,包紮上肢時,繃帶寬度以5釐米為宜,包紮下肢最好為7.5釐米。包紮傷口的常用方法是螺旋形包紮法,加壓止血後,從放置敷料下方,自下而上、由內向外纏繞,每一圈應重疊前一圈2/3,直至敷料被完全遮蓋,注意加壓需要均勻。此法適用於前臂、上臂、小腿等地方的傷口止血包紮。在關節附近,為了避免繃帶堆積在一起,應該做8字包紮,關節90度屈曲後,在一側繞圈固定敷料之後,斜行跨越關節到另一端,繞一圈後跨越回到關節一側,往復幾次後在關節另一側繞圈固定。

另外還可以採用三角巾進行肢體的懸吊和頭部傷口的包紮,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看到不少視頻和配圖,另外參加紅十字會的初級急救員培訓裡面也有相應的包紮課程。

固定

避免二次傷害的保護措施

骨折之後,尖利的骨折端容易傷及周圍的肌肉、血管、神經和皮膚,如果已經刺破了皮膚,那麼叫做開放性骨折,如果沒有刺破和出血,那麼叫做閉合性骨折。

開放性骨折

為了避免尖利的骨折端造成額外損傷,應該對骨折進行固定。開放骨折,不要現場沖洗傷口或者強行塞回骨折端,用大量敷料覆蓋後適當包紮固定。閉合骨折經常可以看到骨折部位畸形或者出現不是關節的部位的反常活動,此時可以用雙手穩定住受傷部位,適當牽拉,大致恢復對位之後進行固定,上肢可以固定在軀幹,或者用臨時的夾板——木條、硬紙板等固定;下肢也可以用臨時的夾板或者和健側的肢體固定。

其他部位的固定,比如顱骨、骨盆、脊柱,往往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救治,不要貿然搬動,儘量保證現場安全的情況下維持頭顱、骨盆、脊柱的穩定,等待救援。

搬運

影視片中的公主抱未必可取

搬運是骨科院前急救的最後一個環節,目的在於帶傷患脫離危險地帶,減少痛苦和二次傷害,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這裡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根據傷情選擇適當的搬運方法和工具,情況不明時,切忌輕舉妄動。

搬運傷患有五大注意事項!

1、先急救,後搬動;

2、盡可能不搖動傷患身體;

3、隨時觀察呼吸、體溫、出血、面色變化等情況,注意給患者保暖;

4、人員、器材未準備完善時,切忌隨意搬動;

5、運送傷者最好乘坐救護車,途中必須保持平穩,不能顛簸。

所以,影視作品中男主角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對受傷的女主角來個公主抱進行搬運,並非可取之舉。

以上就是簡要的骨科院前急救的介紹,在這裡推薦大家有機會去參與一下紅十字會的初級急救員培訓課程,除了基本的心肺復蘇,還包括了以上止血、包紮、固定、搬運的基本技術,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給自己也給身邊的人一分安全的保證。

供稿

骨科 趙喆

編美

文宣 楊欣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

醫保號:21110130

電話:010-56118899

(內容轉自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微信公眾平臺)

而對於前三者,有時候仔細的區分是有困難的,特別是靜脈出血洶湧時,容易被誤認為是動脈出血。止血的方法教科書上通常有加壓包紮、指壓動脈、止血帶等方法。其實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是加壓包紮的方法,大部分的肢體出血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至於後兩者,指壓動脈法,需要準確地找到傷口近心端動脈的位置,而且施救者容易疲勞,所以並不十分推薦。而止血帶法,一方面存在肢體缺血的可能,另一方面打一條好的止血帶並不容易,作者曾經接診患者,上肢玻璃劃傷,只是靜脈損傷,然而由於一條不適合的止血帶,阻斷了回流的靜脈而未能阻斷動脈,導致出血更加洶湧,解除止血帶後反而出血減少。

如前所述,加壓包紮法是外傷出血時最先考慮的方法,方法簡單易行,身體各處傷口均可使用。

操作方法分為三步:

1、讓傷者處於一個舒適的姿勢,然後抬高受傷部位;

2、用消毒紗布或乾淨透氣、無黏性、吸水性好的臨時敷料覆蓋傷口,出血較多的時候,要儘量使用較多的輔料覆蓋,急救者用手直接在輔料上施壓5—10分鐘;

3、止住血後,用繃帶卷、三角巾或布條、手帕等緊緊纏繞、包紮傷口;或者在較多的輔料覆蓋傷口後,直接使用繃帶卷或者類似的材料,均勻的纏緊,加壓包紮傷口。

注意:有條件的話,覆蓋傷口前應用潔淨的水清潔污染的傷口,出血速度快時,就應先止血;如果血液浸濕覆蓋傷口的紗布,最好不要取掉更換,而是應往上再加敷料,然後用繃帶包紮。緊急情況下,可直接用手按壓住傷口止血。

包紮

技術也是藝術

包紮的主要目的在於壓迫止血,保護傷口不受污染。常用材料是繃帶卷和三角巾,在緊急情況下,也可用布塊或衣物代替。無論使用什麼材料進行包紮,必須注意鬆緊度。

為了避免肢體缺血壞死,在加壓包紮之後,每隔10分鐘就應檢查迴圈情況。血液迴圈不好時,遠心端皮膚會發白或發紫,並伴有局部刺痛或麻痹。

自製繃帶

自製繃帶時可將布料撕成長條,包紮上肢時,繃帶寬度以5釐米為宜,包紮下肢最好為7.5釐米。包紮傷口的常用方法是螺旋形包紮法,加壓止血後,從放置敷料下方,自下而上、由內向外纏繞,每一圈應重疊前一圈2/3,直至敷料被完全遮蓋,注意加壓需要均勻。此法適用於前臂、上臂、小腿等地方的傷口止血包紮。在關節附近,為了避免繃帶堆積在一起,應該做8字包紮,關節90度屈曲後,在一側繞圈固定敷料之後,斜行跨越關節到另一端,繞一圈後跨越回到關節一側,往復幾次後在關節另一側繞圈固定。

另外還可以採用三角巾進行肢體的懸吊和頭部傷口的包紮,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上看到不少視頻和配圖,另外參加紅十字會的初級急救員培訓裡面也有相應的包紮課程。

固定

避免二次傷害的保護措施

骨折之後,尖利的骨折端容易傷及周圍的肌肉、血管、神經和皮膚,如果已經刺破了皮膚,那麼叫做開放性骨折,如果沒有刺破和出血,那麼叫做閉合性骨折。

開放性骨折

為了避免尖利的骨折端造成額外損傷,應該對骨折進行固定。開放骨折,不要現場沖洗傷口或者強行塞回骨折端,用大量敷料覆蓋後適當包紮固定。閉合骨折經常可以看到骨折部位畸形或者出現不是關節的部位的反常活動,此時可以用雙手穩定住受傷部位,適當牽拉,大致恢復對位之後進行固定,上肢可以固定在軀幹,或者用臨時的夾板——木條、硬紙板等固定;下肢也可以用臨時的夾板或者和健側的肢體固定。

其他部位的固定,比如顱骨、骨盆、脊柱,往往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救治,不要貿然搬動,儘量保證現場安全的情況下維持頭顱、骨盆、脊柱的穩定,等待救援。

搬運

影視片中的公主抱未必可取

搬運是骨科院前急救的最後一個環節,目的在於帶傷患脫離危險地帶,減少痛苦和二次傷害,送往醫院進一步救治。這裡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要根據傷情選擇適當的搬運方法和工具,情況不明時,切忌輕舉妄動。

搬運傷患有五大注意事項!

1、先急救,後搬動;

2、盡可能不搖動傷患身體;

3、隨時觀察呼吸、體溫、出血、面色變化等情況,注意給患者保暖;

4、人員、器材未準備完善時,切忌隨意搬動;

5、運送傷者最好乘坐救護車,途中必須保持平穩,不能顛簸。

所以,影視作品中男主角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對受傷的女主角來個公主抱進行搬運,並非可取之舉。

以上就是簡要的骨科院前急救的介紹,在這裡推薦大家有機會去參與一下紅十字會的初級急救員培訓課程,除了基本的心肺復蘇,還包括了以上止血、包紮、固定、搬運的基本技術,一旦遇到這樣的場景,給自己也給身邊的人一分安全的保證。

供稿

骨科 趙喆

編美

文宣 楊欣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由清華大學與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

醫保號:21110130

電話:010-56118899

(內容轉自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微信公眾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