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守望民俗|別拿豆包不當乾糧,這是東北人忘不掉的家鄉味道

天寒地凍的日子

最受歡迎的當屬火鍋了

熱乎乎的一下子就暖了

但是

東北特有的粘豆包也是暖人的食物

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這是很多東北人忘不掉的家鄉味道

守望民俗

粘豆包, 又稱黃豆包或豆包。 它是一種源於滿族的豆沙包類食物。 滿族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 有利於在寒冷的天氣裡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 如狩獵, 砍柴等。 粘豆包在北方許多地區非常的普遍,

是人們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 然後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 一切工藝源自于天然, 屬傳統天然食品的典範。 粘豆包不但營養均衡, 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傳承。

"臘月到, 蒸豆包, 熱氣冒, 香味飄。 "從前的老家鄉村,

進了臘月, 鄉親們碰面總少不了問一句, "你家淘米沒?淘多少米啊?粘不粘?""成粘了!"粘豆包出鍋時一定要說上這句吉利話兒, 意味著有了"粘"豆包, 能過一個好"年"。

那個年月, 包豆包在農村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 每年總有那麼幾天, 家家戶戶只做這一件事,

全家老少齊上陣, 包豆包、蒸豆包。 用巨大的鋁盆和好面後放在火炕頭上使其發酵, 烀一大鍋豇豆, 烀熟後搗碎成豆餡, 條件好的人家會拌上白糖, 困難些不捨得買白糖的也會用幾粒糖精融化于水裡兌進去, 光是甜甜的豆餡, 就是讓孩子們蠢蠢欲動的美味了。

磨粉、和麵

當年新打的黃米淘淨沙子, 倒進大盆裡溫水泡一天一夜, 晾半幹, 用磨碾碎, 摻些高粱米面、江米麵, 冷水和好麵團發酵一夜。 摻混非糯性材料, 豆包不會太黏, 成型不塌。

烀豆餡

泡了一夜的紅小豆或紅芸豆扔進大鍋裡,放白糖一塊煮。豆子烀 (hū) 熟不破皮,搗爛,這個過程是不斷火的,所以一定要看著火,火大會幹會糊,火小太稀,程度求一個剛剛好,需要耐心和經驗。豆餡做好,捏成一個個蛋黃大小的團兒放在室外凍一夜。據過來人講,50斤米配12斤紅芸豆,加水使面發酵豆煮熟,能包近100斤粘豆包,1000多個。

精選紅小豆

攥豆餡兒

包豆包

備好面凍好餡,喚來總嘮家常的鄰里姑嬸,說說笑笑間開始包豆包。揪一塊黃米麵團拍扁,包進豆餡,揉圓,快手一分鐘包十七八個。

蒸豆包

灶間塞滿硬木柈子、苞米杆,旺盛的火苗映得灶膛紅豔豔的,直徑一米的大柴鍋添水燒開,架鐵簾,鋪上秋天備好的蘇子葉或玉米葉,鋪葉子取其清香也比屜布易清洗,小時候看母親蒸饅頭還會鋪白菜葉。

天然大冰箱冷凍

今天,農村依然保留著冬季包豆包的傳統,只是,數量上少了很多,因為物質的充裕,就算是農村,豆包冬季主食的地位也悄然改變了。

有人說,粘豆包怎麼吃也吃不出來童年的味道,總是把原因歸結為化肥和農藥的污染,面和豆子的不純淨,其實,內心是不想承認物是人非心境的不同吧。

粘豆包

滋養過幾代人的童年

也承載著東北黑土地母親

深深的情,濃濃的愛

那不僅是物質匱乏時代

大地賜予果腹的美食

更是那幾代人記憶裡最溫暖的情懷

文 | 白水

圖片 | 段永剛 (攝於樺甸常山鎮新興村)

樺甸市互聯網資訊中心

烀豆餡

泡了一夜的紅小豆或紅芸豆扔進大鍋裡,放白糖一塊煮。豆子烀 (hū) 熟不破皮,搗爛,這個過程是不斷火的,所以一定要看著火,火大會幹會糊,火小太稀,程度求一個剛剛好,需要耐心和經驗。豆餡做好,捏成一個個蛋黃大小的團兒放在室外凍一夜。據過來人講,50斤米配12斤紅芸豆,加水使面發酵豆煮熟,能包近100斤粘豆包,1000多個。

精選紅小豆

攥豆餡兒

包豆包

備好面凍好餡,喚來總嘮家常的鄰里姑嬸,說說笑笑間開始包豆包。揪一塊黃米麵團拍扁,包進豆餡,揉圓,快手一分鐘包十七八個。

蒸豆包

灶間塞滿硬木柈子、苞米杆,旺盛的火苗映得灶膛紅豔豔的,直徑一米的大柴鍋添水燒開,架鐵簾,鋪上秋天備好的蘇子葉或玉米葉,鋪葉子取其清香也比屜布易清洗,小時候看母親蒸饅頭還會鋪白菜葉。

天然大冰箱冷凍

今天,農村依然保留著冬季包豆包的傳統,只是,數量上少了很多,因為物質的充裕,就算是農村,豆包冬季主食的地位也悄然改變了。

有人說,粘豆包怎麼吃也吃不出來童年的味道,總是把原因歸結為化肥和農藥的污染,面和豆子的不純淨,其實,內心是不想承認物是人非心境的不同吧。

粘豆包

滋養過幾代人的童年

也承載著東北黑土地母親

深深的情,濃濃的愛

那不僅是物質匱乏時代

大地賜予果腹的美食

更是那幾代人記憶裡最溫暖的情懷

文 | 白水

圖片 | 段永剛 (攝於樺甸常山鎮新興村)

樺甸市互聯網資訊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