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杜牧為何寫《阿房宮賦》,杜牧想對唐敬宗說什麼呢?

寫到這裡, 文章就進入了最關鍵的部分, 借古諷今。 對於一篇文章來說, 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 描寫了阿房宮的華美, 便匆匆結束, 就算用盡了世上最華麗的辭藻, 也只是一篇平庸之文, 因為, 文中沒有投入作者的情感。

而如果僅僅只是就事論事, 簡單地說上那麼幾句, 分析一下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 雖然有一定的思想性, 可是, 現實意義不大, 還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 而杜牧的《阿房宮賦》則不是這樣, 前文對於阿房宮的描寫, 對於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分析, 全都是為了諷諫唐皇勿蹈秦皇覆轍。

為了很自然順暢地聯繫到唐皇的身上,

杜牧在這裡, 再次和文章開頭相呼應, 從六國先入手, 分析六國滅亡的原因, “滅六國者, 六國也, 非秦也”。 六國之所以會滅亡, 不是因為秦國的兵多將廣, 武器先進, 更主要的原因, 就是因為六國君王不能愛民。

而秦王朝的覆滅呢, 其實和六國覆滅的原因, 是一樣的,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 秦皇為了滿足個人的窮奢極欲, 對百姓肆意搜刮, 錙銖不留, 所以, 秦皇也和六國的君主一樣, 並不愛民, 他的滅亡, 也是必然的, 乃是咎由自取。

歷史就是如此,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不斷地重演著昔日的悲喜劇,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若是後人能夠明白這一點, 不要步先人的後塵, 那麼, 一切還都好辦, 怕只怕,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這最後一句, 振聾發聵, 足以將人從沉睡中驚醒, “前車覆, 後車戒”, 杜牧目光如炬, 大筆如椽, 用這樣一句絕世警句來結束前文, 扣人心弦, 足以使人三思。

說實話, 結局部分的議論, 並不多, 但是, 一篇文章是否能夠打動人, 並不是以字數來取勝的, 杜牧就是這樣, 用簡要的語句, 言簡意賅地將自己內心深處的領悟寫在了文中, 希望能夠上達天庭, 令當時的唐朝統治者, 有所領悟。

杜牧的這篇文章, 是很有針對性的, 正如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所說的那樣, 目的很明顯, 就是因為唐敬宗大起宮室, 沉溺聲色, 所以, 引起了杜牧的擔憂, 令他想起了當年秦皇的故事, 所以, 才寫了這篇文章, 希望能夠引起唐皇的注意。

據說, 唐敬宗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登基繼位了, 乃是一個少年天子, 少年人的心性, 就是安靜不下來, 他善於擊球, 喜手搏, 往往深夜捕狐, 與宦官嬉戲終日, 貪好聲色, 大興土木, 遊宴無度, 不僅如此, 他還荒唐到了到處去求訪異人, 希望能夠得到不死靈藥,

以求長生不老的地步。

這樣的行徑, 和當年的秦始皇, 簡直是如出一轍。 看見了這樣的一個皇帝, 杜牧這樣的一個愛國之人, 又如何能不擔憂呢?紂王無道, 鳳舞鸞歌, 酒池肉林, 結果社稷消磨, 殷商因此而滅亡;秦皇無道, 瓊樓畫舸, 暴斂錢財, 最後干戈頓起, 阿房一炬, 戰無不勝的大秦, 最後也亡國了, 那麼, 唐朝呢, 唐朝又會怎樣?有節度使曾經藉口“以兵匠助修東都”想趁機起兵, 奪取洛陽, 所以說, 當時的唐朝, 表面上看起來歌舞昇平, 一片中興之勢, 其實, 卻是時局危險, 現實黑暗啊。

所以, 杜牧才會寫下了這篇賦, 結合現實, 表面上看, 是描述秦國因為修建阿房宮而揮霍無度, 勞民傷財, 最終導致亡國, 可是, 實際上乃是借秦朝的故事諷唐朝的事情, 勸說唐皇以古為鑒, 不能哀而不鑒, 否則必將重蹈覆轍, 因此, 此篇華翰, 可謂意味深遠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