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杜月笙的晚年選擇

晚年逃港

1949年春, 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 以雷霆萬鈞之力, 摧枯拉朽之勢, 直指國民黨首部南京和江南地區。 國民黨兵敗如山倒,

紛紛逃往上海, 而國民黨喉舌《中央日報》卻掩蓋戰事真相, 大吹大擂:"上海固若金湯, 我英勇國軍將 與共軍在此決一死戰, 滅敵於東海之濱!"

杜月笙有每日淩晨起床聽新聞的習慣, 邊飲早茶邊聽雇傭的文人讀新聞。 聽罷上述消息, 杜月笙冷笑一聲:"吹牛!這種假新聞只能騙騙平頭百姓, 怎騙得了我杜某人!"想到自己 曾與中共為敵, 他作出了痛苦的選擇:逃!

解放軍兵臨城下, 國民黨的高官政要、上海的鉅賈富豪、黑社會的流氓大亨, 紛紛攜鉅款逃往香港。 此時此刻, 杜月笙心情複雜:蔣家王朝垮臺, 自己要跟著倒楣, 只能拱手讓出打下的上海天下;蔣介石1927年叛變革命時, 自己站錯了隊, 助桀為虐, 誘殺中共要人、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

繼而派出大批門徒, 鎮壓參加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工人糾察隊, 雙手沾滿了烈士的鮮血, 共產黨不會放過他, 決不能坐以待斃, 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走向何方?跟隨蔣介石流亡臺灣, 寄人籬下, 日子難過, 再說臺灣並非"保險庫", 共軍若拿下臺灣, 我豈不成了死敵, 成了陪葬的蔣記奴才?留在上海也不可取。 最後他想到了香港, 猛拍一下桌子, 興奮地自言自語:"香港是自由港, 是英國人統治的領地。 根據國際法, 香港租界遠未到期, 共產黨不會派軍隊去攻打、佔領香港。 那裡我有外國朋友, 門徒亦不少, 到那裡去最保險!"

1949年3月, 蔣介石來到上海, 躲在吳淞口附近的復興島。 一天, 蔣介石突然秘密召見杜月笙, 假意問候, 試探他是否一起去臺灣?杜月笙當面不敢違拗,

假意點頭, 應付了事。 回到市區, 他直奔八仙橋(位於今西藏中路)的黃金榮公館。

寒暄幾句後, 杜月笙開門見山地說:"大哥, 國軍守不住上海, 蔣介石躲在復興島, 隨時準備逃臺灣。 我們一起到香港去避風頭吧。 "黃金榮苦笑一聲, 搖晃著肥大的腦袋, 說:"今年 我81歲, 已是快入土的人了。 我的兒媳婦壞了 良心, 將家裡所有的金銀財寶席巻一空, 帶著 我孫兒跑到香港去了。 我到香港她不會管我 的, 我怎麼辦?與其死在海上, 不如死在上海!"杜月笙望著風燭殘年的拜把兄弟, 心裡一酸, 歎了口氣, 掃興而歸。

上海解放後, 黨和政府考慮到黃金榮已退出政治舞臺多年, 且是耄耋老人, 對他寬大處理, 讓他寫了一張檢討書,

刊于《解放日報》, 向全市人民謝罪, 同時命他每日在"大世界"娛樂場門前掃地, 接受人民的監督和勞動改造。 1953年, 黃金榮病故, 終年85歲。

4月27日, 上海市區隱隱約約聽到我軍的隆隆炮聲。 杜月笙膽戰心驚,命家人收拾細軟。 逃港前夜, 他對心腹幹將、總帳房黃國棟說:"我到香港住一段日子就要回上海來的, 你幫 我看好家。 共產黨方面的朋友向我談到, 解放後要我參加新政協, 所以你在上海不會有什麼問題。 解放軍是正規的軍隊, 進上海後不會出亂子。 我給你留下三封信, 如果遇到麻煩, 一封交潘漢年, 一封交廖承志, 一封交盛丕華(工商界愛國民主人士, 解放後任上海市副市長、全國政協常委), 他們會救你的。 "

抗戰期間和抗戰勝利後,

杜月笙在香港、上海與中共地下組織領導人潘漢年、廖承志打過交道, 與民主建國會領導成員、鉅賈盛丕華有交情, 所以寫了三封信, 作為黃國棟的"護身符"。 解放後, 黃國棟果然平安無事, 並且加入了民革。

1949年5月1日, 杜月笙攜全家, 隨身帶著40 萬美元。 黯然神傷, 在南外灘十六鋪碼頭登上荷蘭客輪。 他說了一句玩笑話:"當年我是小癟三(窮鬼), 在十六鋪起家, 想不到成了百萬富翁還是落在十六鋪,重新走上倒運的道路!"

國共爭邀

杜月笙攜全家和京劇名伶孟小冬到了香港,住在堅尼地台18號。

此時,杜月笙心灰意懶,整日呆在家中,足不出戶,一心向孟小冬學唱"餘派"。

1950年初,上海有人捎信來說:桂生姐久 病在身,恐不久于人世。杜月笙想起當年桂生姐對他的提攜,不禁淚下,急忙叫來領養的長子杜維藩,要他以申匯銀行經理的身份回上海 行"一下彌留之際的桂生姐,並探探共產黨對他的態度。杜維藩看望過桂生姐後,就與時任上海巿常務副巿長的潘漢年聯繫。潘漢年熱情接待了杜維藩,向他詳細交代了黨的政策,要他帶口信到香港,動員杜月笙回來。

杜維藩回到香港後對杜月笙說:"爸爸,潘漢年先生希望你冋去。"

杜月笙一邊咳嗽, 一邊說:"我回去,共產黨能放過我嗎?"

"潘先生說了,共產黨向來光明磊落,治病救人,只嬰你不再反對共產黨,不再替國民黨蔣介石賣命,做對人民有益的事,人民是會寬大你的"杜維藩如實彙報。

杜月笮沉思一會,把手一揮說:"你回個信給潘先生,說我現在病很重,暫時回不了上海,但是在香港,我堅決不進行任何反對共產黨的活動,也決不會去臺灣。同時我還要關照那些在上海的徙弟,要他們安分守己,都要服從人民政府的法令!

杜月笙在上海一言九鼎,在香港仍有不小的名聲。蔣介石派俞鴻鈞(曾任國民黨上海市長、財政部長)、洪蘭友(曾任國民黨內政部長)等赴香港遊說杜月笙,希望他去臺灣定居,與國民黨共存亡,度月恒都以疾病纏身為由托詞婉拒。

國民黨的說客走後不久,杜月笙突然受到毛澤東的一封信。信中大意說,共產黨人襟懷坦蕩,不計前嫌,希望杜先生放下心中包袱,返回上海定居,共商國是,為建設新中國出力。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他的話代表了中共黨政最高機構的意見,由他出面邀請,什麼問題也沒有了。

此後,黃金榮也燒心到香港,勸杜月笙早作決斷,早點會上海。杜月笙不再由於,橫下一條心:跟毛主席走,跟共產黨走。

接信次日,杜月笙派車接來《新聞報》主編錢永銘,用好酒好菜招待他,請他回信給毛澤東:擇日回滬,不再猶豫觀望。

孰料,錢永銘貪杯,有點喝醉了,返回寓所後,把給毛澤東的信錯裝到給蔣介石的信封裡。

蔣介石讀完信,火冒三丈,破口大駡“娘希匹”,等他冷靜下來,決定軟硬兼施,

香港港的杜府儼然是國共較勁的戰場。蔣介石不敢掉以輕心,首先採取了“神經戰”恐嚇杜月笙。1951年3月11日,臺灣《中央日報》奉命轉發中新社香港10日專電:錢永銘、張公權、杜月笙等,已準備申請赴台。此消息是玩迷惑的把戲,你杜月笙不是要會上海嗎?我捅出你投奔他萬的刑警,共產黨還相信你嗎?

同年4月,在香港的國民黨特務傳話給杜月笙中共正欲與港英當局交涉,要把你引渡回大陸,在清算“四一二”政變大會上批鬥,同時大陸已經派人潛入香港,如交涉引渡不成,就將你就地槍決。

聽了這一番謠言,杜月笙信以為真,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憂心忡忡,日坐愁城,神經衰弱,心臟病更加嚴重。1951年盛夏,他中風偏癱,8月10日以後,水米不進進入昏睡狀態。臨死前約半個月,他命人發電報把大弟子陸京士(曾任國民黨農工部副部長)從臺灣招來,又邀集一干弟子親信代擬遺囑,並告訴他們:“我走後,待我回上海,葬在高橋。”

1951年8月16日下午,杜月笙病逝寓所,終年64歲。但他的靈柩最終沒能回到上海,在蔣介石派員攔阻和遊說之下,杜被葬在了臺灣。

國共爭邀

杜月笙攜全家和京劇名伶孟小冬到了香港,住在堅尼地台18號。

此時,杜月笙心灰意懶,整日呆在家中,足不出戶,一心向孟小冬學唱"餘派"。

1950年初,上海有人捎信來說:桂生姐久 病在身,恐不久于人世。杜月笙想起當年桂生姐對他的提攜,不禁淚下,急忙叫來領養的長子杜維藩,要他以申匯銀行經理的身份回上海 行"一下彌留之際的桂生姐,並探探共產黨對他的態度。杜維藩看望過桂生姐後,就與時任上海巿常務副巿長的潘漢年聯繫。潘漢年熱情接待了杜維藩,向他詳細交代了黨的政策,要他帶口信到香港,動員杜月笙回來。

杜維藩回到香港後對杜月笙說:"爸爸,潘漢年先生希望你冋去。"

杜月笙一邊咳嗽, 一邊說:"我回去,共產黨能放過我嗎?"

"潘先生說了,共產黨向來光明磊落,治病救人,只嬰你不再反對共產黨,不再替國民黨蔣介石賣命,做對人民有益的事,人民是會寬大你的"杜維藩如實彙報。

杜月笮沉思一會,把手一揮說:"你回個信給潘先生,說我現在病很重,暫時回不了上海,但是在香港,我堅決不進行任何反對共產黨的活動,也決不會去臺灣。同時我還要關照那些在上海的徙弟,要他們安分守己,都要服從人民政府的法令!

杜月笙在上海一言九鼎,在香港仍有不小的名聲。蔣介石派俞鴻鈞(曾任國民黨上海市長、財政部長)、洪蘭友(曾任國民黨內政部長)等赴香港遊說杜月笙,希望他去臺灣定居,與國民黨共存亡,度月恒都以疾病纏身為由托詞婉拒。

國民黨的說客走後不久,杜月笙突然受到毛澤東的一封信。信中大意說,共產黨人襟懷坦蕩,不計前嫌,希望杜先生放下心中包袱,返回上海定居,共商國是,為建設新中國出力。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他的話代表了中共黨政最高機構的意見,由他出面邀請,什麼問題也沒有了。

此後,黃金榮也燒心到香港,勸杜月笙早作決斷,早點會上海。杜月笙不再由於,橫下一條心:跟毛主席走,跟共產黨走。

接信次日,杜月笙派車接來《新聞報》主編錢永銘,用好酒好菜招待他,請他回信給毛澤東:擇日回滬,不再猶豫觀望。

孰料,錢永銘貪杯,有點喝醉了,返回寓所後,把給毛澤東的信錯裝到給蔣介石的信封裡。

蔣介石讀完信,火冒三丈,破口大駡“娘希匹”,等他冷靜下來,決定軟硬兼施,

香港港的杜府儼然是國共較勁的戰場。蔣介石不敢掉以輕心,首先採取了“神經戰”恐嚇杜月笙。1951年3月11日,臺灣《中央日報》奉命轉發中新社香港10日專電:錢永銘、張公權、杜月笙等,已準備申請赴台。此消息是玩迷惑的把戲,你杜月笙不是要會上海嗎?我捅出你投奔他萬的刑警,共產黨還相信你嗎?

同年4月,在香港的國民黨特務傳話給杜月笙中共正欲與港英當局交涉,要把你引渡回大陸,在清算“四一二”政變大會上批鬥,同時大陸已經派人潛入香港,如交涉引渡不成,就將你就地槍決。

聽了這一番謠言,杜月笙信以為真,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憂心忡忡,日坐愁城,神經衰弱,心臟病更加嚴重。1951年盛夏,他中風偏癱,8月10日以後,水米不進進入昏睡狀態。臨死前約半個月,他命人發電報把大弟子陸京士(曾任國民黨農工部副部長)從臺灣招來,又邀集一干弟子親信代擬遺囑,並告訴他們:“我走後,待我回上海,葬在高橋。”

1951年8月16日下午,杜月笙病逝寓所,終年64歲。但他的靈柩最終沒能回到上海,在蔣介石派員攔阻和遊說之下,杜被葬在了臺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