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遠景:家鄉的古戲樓

家鄉的古戲樓

遠景/文

在慶陽穿越子午嶺通往陝西銅川公路東的沃野上, 修長高挺的楸樹掩映著古村新舍。 村子沿溝而展,

溝底溪水池塘, 陽光下玻璃般閃亮。 溝窪林木茂密, 溝畔老式窯洞民居, 溝上人家窯洞院落與新建的白瓷磚瓦房相互輝映, 這就是生我養我的這片熱土——傅家村。

古戲樓和傅介子祠堂同時修建于明萬曆年間, 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打我記事起, 它就坐落在村子的中央, 給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歡樂, 也承載了太多的童年的回憶……。

古戲樓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是那樣的高不可攀, 記得當時要到戲臺上面去, 必需要努力的用腳尖踩著臺階磚縫, 並在其他小夥伴的幫助下才能爬上去, 在空蕩蕩的戲臺上和同伴玩上大半天“定方格”或“抓石子”, 不知不覺到了吃飯的時間, 才滿身灰土的跑回家裡, 免不了惹來母親的一頓責駡,

有時甚至會挨上“上古神器”——笤帚疙瘩的一頓伺候。 時間久了, 攀爬的小夥伴多了, 臺階的磚縫越來越深且容易攀爬上去。

在上世紀70年代那個貧窮閉塞, 物質和文化生活匱乏的歲月裡, 人們沒有焦慮, 沒有困惑, 這時候, 能看到一場露天電影, 就成了人們最大的期盼,

也是我童年裡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刻。 每當太陽還掛的老高, 村裡的幹部一遍又一遍地在大喇叭裡面喊呼“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晚有電影!都快來看昂!”的時候, 便急不可耐的搬上小板凳, 早早搶佔好西樓前中間位置擺好凳子, 然後趕忙的圍觀著大人們栽起高高的電線杆, 在接近杆子頂端掛起雪亮的電燈泡, 一根長長的電線從空中高懸而過, 與就近綁在電杆或樹上的四四方方的喇叭連接起來, 再搬來大隊部的辦公桌, 將當時對我來說神秘莫測的放映機擺放到位, 才算是放映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就緒。 這當兒, 也就是看電影的人們各歸各位的時候了。 放眼望去, 黑壓壓的人群佔據了戲樓前的整個空間,
坐著的、蹲著的、站著的、大人扛著娃娃的、站在板凳上的、騎在牆頭的……, 還有幾個“小調皮”偷偷爬上戲樓想從後面觀看, 被眼尖的村幹部發現後在一頓呵斥中統統趕下來了事。 有時人們因爭搶位置而發生矛盾, 互相間的爭吵打鬧聲、小孩的哭鬧聲、人們的勸架聲, 惹得臨近幾家的狗兒也汪汪汪的叫起來, 一呼百應, 近處的、不遠處的, 還有遠處的, 彙聚成一股犬吠的洪流, 混雜著婦女們的呼兒喚女聲……, 聲聲入耳, 儼然成了電影開播前的一段“協奏曲”。 當電影在人們的期待中終於放映後, 除了喇叭裡響著的電影場景聲外, 整個戲樓前的都恢復了平靜, 人們完全沉浸在那一場電影的劇情中去……

印象中最深的有電影《雞毛信》、《閃閃的紅星》、《羊城暗哨》、《虎穴追蹤》、《狼牙山五壯士》……, 一部部革命歷史題材老電影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蹟, 洗滌著我幼小的心靈。 那一刻, 忘記了饑腸轆轆, 忘記了撲面而來的寒風, 忘記了飄起的雨滴或是雪花, 忘記了凍得麻木的雙腳……。

在回想當年那段貧窮而踏實豐盈的歲月時,同樣還能記起有那麼一群以人民公社為單位成立的公社放映隊伍,這支熱血沸騰的農村電影人,懷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和對電影事業的熱愛,爬山涉水,風雨兼程踏遍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為千家萬戶送來豐厚的精神食糧,也激發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愛國熱情,在此,應給他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逢年過節,有時候大隊也會組織群眾自扮自演一些革命樣板戲之類,大多已無印象,依稀記得有一個爺爺輩的人有一次扮演了地主婆,脂粉臉,綠頭巾,大紅棉襖,嘴裡還不忘叼上水煙,擺動著粗胖的腰,在臺上扭來扭去,惹得台下一頓哄堂大笑。

古戲樓裡那片豐富多彩的世界,伴隨著我度過了那段純真而又天真爛漫的童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便集資建起了高大寬敞的新戲樓,古戲樓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古戲樓就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歷經風雨後終於倒下了。後來村子專門組織人力進行了全面維修,又恢復了舊貌。——故里村民對民間文化的虔誠,令我淚盈眼眶,這才是我們每一個生長於斯的人的心靈的家!

時隔28年過去,期間多次回到故里,也是匆匆忙忙,無暇光顧和追尋這裡世事之變遷、童年之蹤跡,記憶裡零零星星的碎片有如被刪除的照片,即使恢復,也難免模糊,但對這片土地的熱忱和懷戀成為我今生今世永難忘卻的回憶。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遠景,甘肅蘭州人,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酷愛漢語言文學和攝影,更喜歡國學。擅長以散文形式表達對自然的發現美和生活的熱愛,文筆平凡而真實,細膩而深情,充滿了濃濃的鄉土和平凡生活氣息。希望與有共鳴者交流學習!

在回想當年那段貧窮而踏實豐盈的歲月時,同樣還能記起有那麼一群以人民公社為單位成立的公社放映隊伍,這支熱血沸騰的農村電影人,懷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和對電影事業的熱愛,爬山涉水,風雨兼程踏遍了祖國的每一個角落,為千家萬戶送來豐厚的精神食糧,也激發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愛國熱情,在此,應給他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逢年過節,有時候大隊也會組織群眾自扮自演一些革命樣板戲之類,大多已無印象,依稀記得有一個爺爺輩的人有一次扮演了地主婆,脂粉臉,綠頭巾,大紅棉襖,嘴裡還不忘叼上水煙,擺動著粗胖的腰,在臺上扭來扭去,惹得台下一頓哄堂大笑。

古戲樓裡那片豐富多彩的世界,伴隨著我度過了那段純真而又天真爛漫的童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便集資建起了高大寬敞的新戲樓,古戲樓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古戲樓就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在歷經風雨後終於倒下了。後來村子專門組織人力進行了全面維修,又恢復了舊貌。——故里村民對民間文化的虔誠,令我淚盈眼眶,這才是我們每一個生長於斯的人的心靈的家!

時隔28年過去,期間多次回到故里,也是匆匆忙忙,無暇光顧和追尋這裡世事之變遷、童年之蹤跡,記憶裡零零星星的碎片有如被刪除的照片,即使恢復,也難免模糊,但對這片土地的熱忱和懷戀成為我今生今世永難忘卻的回憶。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遠景,甘肅蘭州人,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酷愛漢語言文學和攝影,更喜歡國學。擅長以散文形式表達對自然的發現美和生活的熱愛,文筆平凡而真實,細膩而深情,充滿了濃濃的鄉土和平凡生活氣息。希望與有共鳴者交流學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