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眉微顰|禪機寓於萬象

詩有雲

魯智深偈子

平生不修善果, 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 這裡扯斷玉鎖。

咦!錢塘江上潮信來,

今日方知我是我!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說, 即: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

感複念

偈語的來歷是這樣

魯智深一生戎馬, 刀尖過活槍口度日, 殺人放火便是他的修行, 破金繩玉鎖便是他的善果, 正如一個苦苦修行的苦行僧, 用他特立獨行的方式修行他的禪道他放棄了封妻蔭子, 榮華富貴, 來到錢塘江邊的一座小廟。

魯智深是怎麼死的呢?

這一夜, 他在睡夢中, 突然聽到千軍萬馬, 魯智深心說是敵人來犯, 提起禪杖就要開戰。 問身邊人得知這是潮信。 ——咦!我錯把這浪潮當作軍馬, 不是我一時聽錯,

而是一世聽錯啊。 我一生戎馬, 無數生死戰, 難道不就如這潮來潮去一般嗎?潮來千軍萬馬, 潮去化為烏有, 如今我孑然一身站在潮邊, 正是我這一生的旅程啊。

原來生生死死也是這潮起潮落, 我這顛沛流離, 血海廝殺, 恩恩怨怨, 最終也皆是虛妄罷, 就如這潮水一般, 身在其中不知真相, 站在岸上方才明瞭——千軍萬馬不過潮汐, 驚濤駭浪也好, 風平浪靜也好, 其實也不過是水罷了。

想起師父曾經說過的:“聽潮而圓, 見信而寂”, 遂沐浴更衣, 留下這首偈子, 於是便圓寂了, 當真是瀟灑極了。

在施耐庵的筆下, 智深一生殺人如麻, 但是他其實在反面修身, 因為他的殺人, 是為了行善。 相比之下, 很多人的“行善”, 卻是為了殺人。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中的屠刀, 不單單指人們手上攥著的明晃晃的殺人利器, 而更應該是暗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欲望, 還有那些為了謀取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的機謀。

魯智深手裡拿著的是戒刀和禪杖, 在胸腔裡卻是至誠至善的童稚之心, 以及一腔沸騰的熱血。

人的一生實際上也是一個慢慢發現自己邁向死亡的過程, 也就是所謂的漸修。 “今日方知我是我”, 這應該就是徹悟。 人要想真正勘破自己的一生, 就先要經歷極其困難的境界。

顰兒說

菩提何來有證果, 今日方知我是我。

即一旦放下種種執著, 包括“放下”這一念也不生起, 這時我們本有的清淨自性或說佛心、如來藏,就得以顯發。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此為做人與處世。

在人生歷程中,三個階段交互錯雜,時而看山是山,時而看山不是山,時而又看山還是山,反思過來,終於明白原來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歷練,更多感悟。

禪心生,道乃正;禪心定,人自在。

悟禪,是人生清醒的開始。禪機寓於萬象之中,要用心領悟;萬象皆是禪機的昭示,不要褻瀆。

善是禪的根本,生活總是在我們最軟弱的地方給我們重擊,令我們成長。

坐亦禪,行亦禪,禪意人生,福在其中。

這時我們本有的清淨自性或說佛心、如來藏,就得以顯發。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此為做人與處世。

在人生歷程中,三個階段交互錯雜,時而看山是山,時而看山不是山,時而又看山還是山,反思過來,終於明白原來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歷練,更多感悟。

禪心生,道乃正;禪心定,人自在。

悟禪,是人生清醒的開始。禪機寓於萬象之中,要用心領悟;萬象皆是禪機的昭示,不要褻瀆。

善是禪的根本,生活總是在我們最軟弱的地方給我們重擊,令我們成長。

坐亦禪,行亦禪,禪意人生,福在其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