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爺爺一看孫子的八字,說:他命相不凡,結果,多年後孫子當了皇帝

自古皇帝選擇繼承人無非有兩個條件, 一是立嫡, 一是立長。 不過, 清朝皇帝一般不按照這個傳統來選擇繼承人, 而是賢能者居上, 比如:胤禛的成功上位。

與皇八子和十四子比起來, 這位皇四子並不算得聖寵, 可謂是奪嫡的冷門, 可偏偏就是他在康熙臨終之前被選為繼承人, 那麼, 這其中有什麼內情嗎?

《清史稿·世宗本紀》上說他:“有異征, 天表魁偉, 舉止端凝。 ”他於康熙三十七年被封為貝勒, 四十八年晉封雍親王。 此間, 諸皇子為謀求儲位, 各結私黨, 勾心鬥角極為激烈, 當時的太子胤礽兩立兩廢, 爭奪儲位鬥爭轉入暗處而更加激烈。

康熙六十一年, 十一月初七, 康熙結束了南苑圍獵, 回到了暢春園。 幾天之後, 皇帝的病情愈加嚴重, 生命走到了盡頭。

皇帝臨終前最重要的事情, 自然是交代未定的太子之位, 託付國家大事, 幾位大臣和皇子面色沉重的跪在下方,

等著皇帝交代身後事, 雖然, 眾人面上不顯, 但是, 內裡卻是各有算盤。 最終, 康熙宣佈由皇四子繼承皇位:“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 深肖朕躬, 必能克承大統, 著繼朕登基, 繼皇帝位。 ”

於是, 這一場風起雲湧的九龍奪嫡之爭以皇四子的勝利為結果, 就此落下帷幕。


可是,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滿意, 在之前的鬥爭中, 胤禛的表現並沒有多麼出色, 甚至, 可以說是平平無奇, 但他卻贏過了深受皇帝寵愛的皇十四子和手握重權的黃八子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若說這其中沒有問題, 確實很難讓人信服, 因此, 坊間一直流傳著老四奪了老十四位子的說法。

支持這種說法的人的依據主要是康熙死前留下的遺詔, 他們認為, 遺詔上的內容並沒有問題, 但是, 人選卻有問題。 他們認為旨意上原本寫的是“傳位十四皇子”, 但是, 胤禛提前控制住了局面, 讓手下人將聖旨修改為了“傳位於四皇子”, 這才得到了皇位。

可是, 提出這種看法的人卻沒有想到, 康熙皇帝的遺詔是用滿漢兩種語言寫的, 即便漢語聖旨能改, 滿語聖旨卻不能, 所以, 這種傳言的可信度並不高。

關於胤禛勝出的原因, 還有另一種說法, 那就是因為他生了一個好兒子。

胤禛雖然不得聖寵, 但是, 卻有個兒子特別受康熙的喜愛, 沒錯, 就是後來的千古一帝乾隆。 康熙實在喜愛這個孫子,

以至於, 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因為這個孫子才敲定了最終的皇位繼承人。

根據歷史記載, 康熙六十一年, 還是雍親王的胤禛邀請皇帝去圓明園觀賞牡丹, 正是這次圓明園之旅, 讓康熙見到了聰慧伶俐的孫子弘曆。

在各色鮮豔嬌嫩的牡丹的襯托之下, 本就眉清目秀的弘曆更是顯得可愛,再加上他天生聰慧,言談舉止皆有皇家貴族風範,所以,康熙立刻喜歡上了這個孫子,還在十三天后將他帶回宮中親自教導。皇帝親自教導,不僅顯示出了這個皇孫受皇帝的喜愛的程度,也表明此子日後註定不凡。

康熙看過這個孫子的八字後說:弘曆命裡便天生富貴,而且,八字還表示他為人“仁義忠厚”、“此命富貴天然”、“為人仁孝”、“壽元高厚”,幾乎囊括了“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

弘曆雖然生在一位不受寵的親王府裡,但是,他卻得到了皇爺爺的喜愛,自己的父親也在日後登上皇位,甚至,自己都成了皇帝。之後,這位皇帝不僅文武雙全,還是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政績斐然。

更重要的是,在物產資源以及醫療條件都不豐富的封建時期,這位皇帝活出了超出人類平均壽數的年齡,統治國家超過六十年,八十多歲才駕崩,實為少見。自然,這些也印證了他八字展現的命數,很難說,康熙對他的喜愛和他八字天生富貴有無關係。

六十五年後,康熙已經仙逝多年,但是,深受他寵愛的孫子卻並沒有忘記他,經常深情地回憶與祖父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連當年他給祖父背《愛蓮說》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畢竟,康熙對乾隆的寵愛超過對別的孫子的寵愛不是一點半點,不僅經常親自教導他,帶他外出打獵,還讓胤禧教他射箭,胤祿教他火器。

在康熙不遺餘力的費心指導下,弘曆脫穎而出,文韜武略皆有所成,比眾多皇子皇孫都要出色。據說,康熙臨終前還曾經交代,日後要讓弘曆繼承大統。

人們提出胤禛繼位是托了自己兒子的福的說法也不是完全不靠譜的,畢竟,此事在前朝已有先例。朱棣就是因為欣賞孫子朱瞻基才保留了兒子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不過話說回來, 胤禛本身的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他龍潛時雖然不得聖寵,但是,經他的手辦的幾件事卻是非常的完美,比如:清查京通兩倉的事和冬至祭天的事情。

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康熙末年正在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只有雍正能繼續堅持推行這項政策。

他的大兒子由於品行已經被排除在外了,二兒子太子兩次被廢,已經是不可能當皇帝的了,三兒子飽讀詩書,但缺乏治國的魄力,八兒子為人陰險狡詐,九,十兒子跟隨八兒子,屬於平庸之輩,十三兒子性格耿直,脾氣暴躁,不是合適的人選,其他兒子尚小,所以,他選擇了四兒子,既後來的雍正,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所以,他的成功不能完全從別的地方找原因,他自己的優秀也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

『《清史稿》、《九龍奪嫡》』

本就眉清目秀的弘曆更是顯得可愛,再加上他天生聰慧,言談舉止皆有皇家貴族風範,所以,康熙立刻喜歡上了這個孫子,還在十三天后將他帶回宮中親自教導。皇帝親自教導,不僅顯示出了這個皇孫受皇帝的喜愛的程度,也表明此子日後註定不凡。

康熙看過這個孫子的八字後說:弘曆命裡便天生富貴,而且,八字還表示他為人“仁義忠厚”、“此命富貴天然”、“為人仁孝”、“壽元高厚”,幾乎囊括了“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

弘曆雖然生在一位不受寵的親王府裡,但是,他卻得到了皇爺爺的喜愛,自己的父親也在日後登上皇位,甚至,自己都成了皇帝。之後,這位皇帝不僅文武雙全,還是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政績斐然。

更重要的是,在物產資源以及醫療條件都不豐富的封建時期,這位皇帝活出了超出人類平均壽數的年齡,統治國家超過六十年,八十多歲才駕崩,實為少見。自然,這些也印證了他八字展現的命數,很難說,康熙對他的喜愛和他八字天生富貴有無關係。

六十五年後,康熙已經仙逝多年,但是,深受他寵愛的孫子卻並沒有忘記他,經常深情地回憶與祖父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連當年他給祖父背《愛蓮說》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畢竟,康熙對乾隆的寵愛超過對別的孫子的寵愛不是一點半點,不僅經常親自教導他,帶他外出打獵,還讓胤禧教他射箭,胤祿教他火器。

在康熙不遺餘力的費心指導下,弘曆脫穎而出,文韜武略皆有所成,比眾多皇子皇孫都要出色。據說,康熙臨終前還曾經交代,日後要讓弘曆繼承大統。

人們提出胤禛繼位是托了自己兒子的福的說法也不是完全不靠譜的,畢竟,此事在前朝已有先例。朱棣就是因為欣賞孫子朱瞻基才保留了兒子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不過話說回來, 胤禛本身的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他龍潛時雖然不得聖寵,但是,經他的手辦的幾件事卻是非常的完美,比如:清查京通兩倉的事和冬至祭天的事情。

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康熙末年正在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只有雍正能繼續堅持推行這項政策。

他的大兒子由於品行已經被排除在外了,二兒子太子兩次被廢,已經是不可能當皇帝的了,三兒子飽讀詩書,但缺乏治國的魄力,八兒子為人陰險狡詐,九,十兒子跟隨八兒子,屬於平庸之輩,十三兒子性格耿直,脾氣暴躁,不是合適的人選,其他兒子尚小,所以,他選擇了四兒子,既後來的雍正,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所以,他的成功不能完全從別的地方找原因,他自己的優秀也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

『《清史稿》、《九龍奪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