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蔣介石評價張學良4個字,張回敬16字,接受日本記者採訪說真相

在中國歷史上, 張學良的身後評價長期以來, 都是以正面評價為主流, 其實這主要歸功於, 周恩來對張學良的評價:"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 "

而事實上, 蔣介石對張學良的評價一直是:“千古罪人!”但在蔣介石逝世之後, 張學良回敬了16個字, 上書‘關懷之殷情同骨肉, 政見之爭宛若讎仇’可見蔣介石雖然關了他半輩子, 但並不恨他。

我們知道, 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 大帥被日本人在皇姑屯事件中炸死後, 張學良順利接替了父親的職位, 成為名義上的東北王。 但是在評價張學良的時候, 始終要記住, 他是一個軍閥。

軍閥的特色是什麼?就在於他的權勢、地位, 完全來源於其軍隊。 沒有了軍隊, 軍閥就失勢了。 運氣好的當個寓公, 運氣不好的身死族滅。 吳佩孚在北伐歷史上都要提一筆, 但是那之後雖然他還活了十幾年, 但是歷史書上卻隻字不提了。

很多人以為張學良蠢, 可是筆者卻看出張學良無疑是最聰明的, 他是一個有著自知之明的人物, 為什麼?蔣介石認為, 使國民黨失敗的一大關鍵——罪在36歲的東北小夥張學良, 當然還附帶西北老漢楊虎城。

長期以來, 中國人都深信所謂的蔣介石給張學良發去命令其“不抵抗”的電令:“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挑釁,

我應予不抵抗, 力避衝突......”

另外, 人們還以為9月12日蔣介石密約張學良到石家莊:“要你嚴令東北軍, 凡遇到日軍進攻, 一律不准抵抗。 ”結果史家定論, 張學良背黑鍋, 被誣為“不抵抗將軍”, 備受後人的同情。

更甚者, 許多藝術作品中都有這種刻畫:蔣介石極端醜陋, 張學良極端的愛國;蔣介石極力主張“剿共”, 張學良極力主張聯共抗日, 並一度發動西安事變, 逼蔣抗日。 於是, 很多人都將光環戴在張學良頭上。

1990年, 張學良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曾說:“我那時在天津, 在醫院養病。 當時病剛剛好, 那天我請英國大使去看梅蘭芳唱戲, 我聽到這個報告, 立刻回到家中下命令。 也不知道當時是什麼情形......”

張學良承認, 是他“回到家裡下命令”, 而命令的內容, 則在關鍵的地方“聽不清”。 不過, 張學良在他的自傳中講的很詳細:

“約在十點10分許, 副官報告瀋陽有長途電話, 榮參謀長(榮臻)請我說話, 有緊急事項, 我立刻辭藍公使歸返。 榮對我說:日本鐵道守備隊約一中隊,

向我北大營營團射擊, 日本附屬地的日本駐軍亦集結活動。 ”

於是, 張學良要榮臻“切戒我軍勿亂動”, 自然是“不抵抗”的意思, 而且, 還有一句:“盡任日軍所為”, 賦予日本侵略者完全的行動自由。

由此可見, 張學良對榮臻的指示是在未向南京國民政府請示的情況下獨立作出的決定。 張學良深知自己的膽識,得過且過。下令不抵抗是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後來,張學良幡然頓悟後也出資支持義勇軍,夢想收復失地。但是被迫率東北軍“圍剿”紅軍,多次向蔣介石哭諫停止“剿共”,聯手抗日,卻被置之不理。於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

毫無疑問,再過一萬年,人們都會認為西安事變是壯舉。西安事變發生時,中共存亡比民族存亡更加嚴重,張學良挽救了中共危機和民族危亡,因此周恩來稱讚他“千古功臣”,這句評價決定性地影響了後世對張的認識。

張學良深知自己的膽識,得過且過。下令不抵抗是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後來,張學良幡然頓悟後也出資支持義勇軍,夢想收復失地。但是被迫率東北軍“圍剿”紅軍,多次向蔣介石哭諫停止“剿共”,聯手抗日,卻被置之不理。於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

毫無疑問,再過一萬年,人們都會認為西安事變是壯舉。西安事變發生時,中共存亡比民族存亡更加嚴重,張學良挽救了中共危機和民族危亡,因此周恩來稱讚他“千古功臣”,這句評價決定性地影響了後世對張的認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