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鄧小平的工作餐

鄧小平

“鄧小平這樣的‘大領導, 他的工作餐一定豐盛無比”, 筆者看到網上有人這樣揣測。

事實上, 鄧小平的工作餐不僅談不上豐盛,

而且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 下面就列舉鄧小平的幾次工作餐, 讓大家感受一下。

專列上的正餐

據統計, 從1951年到1994年, 因到全國各地出公差, 鄧小平共乘過專列78次, 乘車796天, 視察了24個省、市、自治區。 這些數字表明, 累計起來, 相當於在這43年中有2年多的時間鄧小平是在專列上度過的。

如此說來, 鄧小平因工作需要在火車上呆的時間挺長的, 需要在火車上用“工作餐”的時候也挺多的。 那麼, 他的工作餐中都有些什麼樣的菜呢?

事實上, 鄧小平的火車“工作餐”給當年的列車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時任專列列車長的齊文明回憶說:工作餐都是一些家常便飯, 吃得特別簡單, 沒有特殊的要求。 經常是炒青菜、番茄炒雞蛋、砂鍋豆腐等等這樣的下飯菜。

有時吃剩下的菜, 鄧小平還叮囑工作人員不要倒掉, 下頓熱熱再吃。

一次, 鄧小平行程比較緊, 工作安排特別密集, 專列上的餐車乘務員想為首長補充點營養, 便準備了一小桶鮑魚, 想給鄧小平做。 鄧小平知道後, 明確表示鮑魚太名貴了, 不准做。

一種特殊工作餐:“瓜菜代”

1961年4月, 正是國民經濟困難時期, 鄧小平赴北京順義開展調查。

時任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張大中和順義縣委第一書記李瑜銘回憶說:“鄧小平在順義時和普通幹部一樣, 頓頓吃的都是‘瓜菜代’。 河裡打上來的水草, 煮一煮也擺上了總書記的飯桌。 ”

“瓜菜代”, 這個特定歷史名詞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了。 很多人都不清楚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

其實, 它就是當年為了應對糧食極度短缺的情況, 以產量高的紅薯、蘿蔔等食物代替糧食做主食, 有的地方也根據本地情況用當地其他可食用植物當主食, 而出現的一種簡稱。

當然, 嚴格說來, 鄧小平的工作餐裡“河裡打上來的水草”, 也就是些可以食用的水生野菜, 也是“瓜菜代”的一種。

現在中國人的日子好過了, 常常提倡多吃粗糧素菜, 合理膳食。 然而, 當時正是困難時期。 由於缺少肉類和主食, 常吃“瓜菜代”, 人們往往會營養不良, 身體浮腫、腹痛腹脹等。

在那個非常時期, 鄧小平和毛澤東等其他領導人一樣, 和群眾一起同甘共苦, 拼命工作。 鄧小平說:“不搞特殊化, 而且同群眾一塊兒吃苦, 任何問題都容易解決, 任何困難都能夠克服。

”也正是黨和人民群眾一起, 艱苦奮鬥, 最終贏得了經濟的好轉和百姓生活的改善。

回老家的工作餐:“四菜一湯”

改革開放初期, 鄧小平常到各地調研考察。 1980年7月, 他赴四川視察時經過峨眉山。 筆者採訪了當時負責鄧小平伙食的廚師翟文斌。

據他回憶說, 當時通知只做四菜一湯, 多了不行, 不能鋪張。 擅長做川菜的翟師傅用心做了四川豆花、紅燒雪魔芋、涼拌紅椒嫩薑、峨眉泡菜和苦筍酸菜湯。 他相信, 這四道正宗的川菜, 老鄉鄧小平一定會喜歡。

從菜譜來看, 這些菜品還真具有濃郁的當地特色。 不過, 仔細一看, 全是四川人民飯桌上隨處可見的家常菜, 食材普通, 做法簡單:四川風味的豆花, 泡菜, 酸菜, 不用說了;雪魔芋,

就是冷凍發泡成海綿狀的魔芋;嫩姜, 只是稍有別於北方人常用作料老姜, 俗稱薑芽, 涼拌即為佐餐小菜;苦筍, 也是南方常見的竹筍中的一種。 這些菜品, 全是素的, 不過的確很正宗。

到了飯點, 在一桌簡樸而富有地方特色的便餐前, 鄧小平舉起筷子, 欣然說道:“四菜一湯好!什麼也不再要了。 ”他吃得很開心。

……

事實證明, 鄧小平的工作餐沒有什麼“珍饈美饌”, 都是一些非常樸實的家常菜而已。 (摘自《廣州日報》 王楨/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