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義大利冠軍車手是個“辛德勒”

巴爾塔利的簽名照

義大利傳奇自行車手吉諾·巴爾塔利擁有雙重身份。 和平年代, 他用一個個冠軍爭得榮譽;戰爭時期, 他為抵抗組織充當信使,

拯救了數以百計的生命。 賽場外的壯舉令他成為英雄, 但終此一生, 他對這段經歷的態度始終是“不要談起”。

--------------------------------------------

誰是最具傳奇色彩的自行車運動員?很多人會想到曾經的環法“七冠王”阿姆斯壯, 而在義大利, 人們會選擇吉諾·巴爾塔利。 身為兩次環法賽冠軍和三次環義大利賽冠軍, 他在1938年的勝利給國家帶來了榮耀, 1948年的奪魁則重新團結了民眾。 然而, 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吉諾·巴爾塔利之所以成為英雄, 在於他在二戰期間的另一重身份。

為國爭光 對法西斯說不

1914年7月, 在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裡, 一位佃農和繡娘的愛情結晶誕生了, 父母給他取名為吉諾·巴爾塔利。 11歲時, 巴爾塔利得到了一輛二手自行車;當他踏上踏板那一刻起,

就顯露出異于常人的天賦。 “一開始, 連我自己都對此非常吃驚, 也有點不好意思。 ”巴爾塔利日後回憶道, “雖然破車嘎吱作響, 但我總能超過其他人。 ”

完成學業之余, 巴爾塔利在城裡打工補貼家用, 成了一名自行車修理工。 他的老闆發現了這個孩子身上的驚人天賦, 並說服他疑慮重重的父母, 支持他投身競技體育。 17歲時, 巴爾塔利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場正式比賽;1936年, 22歲的他一舉奪得環義大利自行車賽冠軍。 整個國家為他歡呼, 連梵蒂岡的教皇都成了他的擁躉。

巴爾塔利的成功引起了墨索里尼的關注, 後者一直將體育運動視為“新羅馬帝國”引人矚目的裝飾品。 “我不想我的國民都是歌手。

”這位“領袖”的著名言論是, “我想要戰士之國。 ”彼時, 義大利人已經贏得了重量級拳擊冠軍和足球世界盃, 還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獎牌榜亞軍;墨索里尼想要的是自行車環法賽冠軍, 以進一步證明義大利人的優越性。

巴爾塔利的座駕

1938年, 在一場史詩般的表演後,

巴爾塔利身穿黃色領騎衫, 進入巴黎王子公園體育場。 一時間, 這位來自托斯卡納的選手成為全歐最知名的運動員, 媒體將他圍得水泄不通。 看上去, 巴爾塔利準備將勝利獻給“領袖”, 就像之前的冠軍們所做的那樣。

出乎所有人意料, 年輕的自行車手拒絕為法西斯政權的宣傳服務, 他感謝粉絲們的支持, 但沒有將勝利花環帶回故鄉, 而是將它放在了巴黎凱旋聖母教堂的聖母像前。 部分原因在於, 巴爾塔利是天主教徒, 而教會是當時義大利僅有的、公開與法西斯抗爭的力量。

冷落獨裁者是要付出代價的。 向巴爾塔利授勳的計畫取消了, 媒體被禁止報導他的衣錦還鄉。 一名法國記者在震驚之餘寫道:“火車站上連只貓都沒有。

沒有歡迎儀式, 什麼也沒有。 我真搞不懂。 ”勇敢的代價不只是被孤立和排斥。 義大利史上第一位環法冠軍奧塔維歐·波特奇亞曾公開反對法西斯主義, 1927年, 他在一次訓練賽中死去, 死因至今是個謎。

拯救生命的地下交通員

1938年對義大利猶太人來說是悲劇的起點。 幾個世紀以來, 他們已經融入了社會, 不料墨索里尼追隨希特勒的腳步, 從那一年開始實施反猶政策。 很快, 猶太人被禁止從事媒體等職業, 禁止進入特定學校, 不許與其他族裔通婚, 甚至被剝奪了擁有私產的權利。

更可怕的情況還在後邊。 1943年夏, 盟軍進攻義大利本土, 納粹德國迅速採取行動, 派特種部隊乘滑翔機救出被軟禁的墨索里尼, 在義大利北部扶植起傀儡政權。 此刻,義大利猶太人面臨絕境:墨索里尼把他們剝削得一乾二淨,德國人要將他們送往東歐的集中營。

迅速惡化的事態迫使地下反法西斯力量行動起來,其中包括佛羅倫斯的艾力亞·安吉洛·德拉·科斯塔,一位曾拒絕歡迎希特勒到訪的紅衣主教。科斯塔同猶太拉比南森·卡蘇索合作,協助抵抗組織建立了一個秘密網路,利用各地的修道院及幾乎一切教會房產,保護猶太人免遭追捕。這位71歲的主教也是巴爾塔利的精神導師,主持了他的婚禮,還為他的兒子施洗。現在,自行車手有了新任務。

義大利此前向英法宣戰時,巴爾塔利被徵召入伍。軍方沒有讓這位冠軍上前線,而是指派他為通訊員,騎車為軍隊送信。特殊的身份讓巴爾塔利找到了另一種發揮天賦的方式。

在亞平寧的崇山峻嶺間,曾經的環法冠軍穿上比賽服,穿行於各地的修道院和教堂之間。從羅馬到威尼斯再到熱那亞,他經常一口氣騎行數百公里,遇到盤查時,便解釋說自己正在進行訓練:“哦,你們不認識我嗎?我是吉諾·巴爾塔利!看到我的座駕了嗎,這是我的寶貝!你們可不能碰她,她的每一個零件都調試得恰到好處,好讓我能全速疾馳!”

二戰結束後,巴爾塔利在環義大利賽上再度奪冠

事實上,哪怕有一位軍警固執地要檢查“寶貝”,巴爾塔利都難逃一劫。那輛自行車的坐墊下麵、車把裡藏著性命攸關的“貨物”——偽造的身份文件和簽證,為的是幫助猶太人逃出生天。在戰火紛飛的義大利,巴爾塔利是當時唯一一個能夠經常騎車長途跋涉,並且不受當局懷疑的人。

有時,巴爾塔利甚至採用更具風險的策略。他穿戴好行頭,來到火車站,仰慕者發現了自己的偶像,很快把他團團圍住,員警不得不離開崗位來維持秩序。趁此機會,抵抗組織把秘密逃亡的猶太人送上另一列火車,讓他們奔向盟軍控制的南方。有一次,巴爾塔利親自帶領一群猶太人逃往瑞士,難民們躲在他自行車後邊的馬車裡;環法冠軍則泰然自若地告訴守衛檢查站的士兵,馬車中裝的是他進行耐力訓練的保障設備。

隨著激烈的戰況讓絕大部分賽事被取消,巴爾塔利的偽裝面臨愈發嚴酷的考驗。1944年,他突然被關進一所鄉間別墅。秘密員警頭目確信巴爾塔利在協助反法西斯組織,決心問出個究竟。幸運的是,負責審問的一名軍官是巴爾塔利服兵役時的長官,還是個自行車迷,他信誓旦旦地為後者打了包票,巴爾塔利得以逃過劫難。

遠離聚光燈是畢生信條

隨著戰爭結束,“交通員”巴爾塔利如釋重負。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他決定重新成為那個為人們所熟悉的天才車手。1948年,“托斯卡納鐵人”再次在環法賽上奪魁,成為這一賽事歷史上最年長的冠軍。他用勝利安撫了民眾,也贏回了鮮花和掌聲。

賽場之外,巴爾塔利幾乎從不談起他在戰爭時期的秘密使命。平日,他只與兒子安德列分享那些扣人心弦的往事,並嚴格要求後者保密。一天,記者紹珊·埃隆上門採訪,巴爾塔利斷然拒絕,說自己這麼做是出於良心,無意留名。直到前者表明自己是猶太拉比南森·卡蘇索的女兒,巴爾塔利才同意講述在秘密戰線上的經歷,條件是不能記錄。

2000年5月5日,吉諾·巴爾塔利與世長辭。訃告中提到了1948年他的奪冠使國家重歸團結,也提到了他與抵抗組織的合作,但沒有記錄他救助猶太人的事蹟;墓誌銘中找不到有關他競技成就的內容,正如他生前所言,“有些獎牌別在你的靈魂而不是外套上”。

直到安德列將父親的秘密公之于眾,世人才恍然大悟:在德國、奧地利和荷蘭等地的英雄故事之外,義大利人也勇敢地幫助過猶太人。據以色列的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估算,巴爾塔利直接參與營救了超過800名猶太人,他所在的地下網路則救出了至少9000人。

在以色列出席紀念儀式時,安德列·巴爾塔利回憶起父親對他說過的話:“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靈魂、心靈、精神、思想,以及所愛之人遭受折磨的人,而我只是個自行車手。”巴爾塔利的一位摯友表示,“他對此非常謙遜……堅持認為,有如此之多的人經受了比他所能忍受的多得多的苦難。所以,他不想站在聚光燈下,認為這會貶低其他人的貢獻。”

2015年,巴爾塔利最具戲劇色彩的一段人生歷程,被導演奧倫·雅各比搬上銀幕。這部紀錄片最初定名為《不要談起》,後來改為《我的義大利秘密》。正如該片出資人之一約瑟夫·佩雷拉所言:“這個故事最引人關注的,就在於多數參與營救行動的人不想談論這件事……當然,這恰恰是這段故事需要被盡可能大聲地講給人們聽的原因。”

摘自《青年參考》2017年12月13日11版

責編:黃易清

此刻,義大利猶太人面臨絕境:墨索里尼把他們剝削得一乾二淨,德國人要將他們送往東歐的集中營。

迅速惡化的事態迫使地下反法西斯力量行動起來,其中包括佛羅倫斯的艾力亞·安吉洛·德拉·科斯塔,一位曾拒絕歡迎希特勒到訪的紅衣主教。科斯塔同猶太拉比南森·卡蘇索合作,協助抵抗組織建立了一個秘密網路,利用各地的修道院及幾乎一切教會房產,保護猶太人免遭追捕。這位71歲的主教也是巴爾塔利的精神導師,主持了他的婚禮,還為他的兒子施洗。現在,自行車手有了新任務。

義大利此前向英法宣戰時,巴爾塔利被徵召入伍。軍方沒有讓這位冠軍上前線,而是指派他為通訊員,騎車為軍隊送信。特殊的身份讓巴爾塔利找到了另一種發揮天賦的方式。

在亞平寧的崇山峻嶺間,曾經的環法冠軍穿上比賽服,穿行於各地的修道院和教堂之間。從羅馬到威尼斯再到熱那亞,他經常一口氣騎行數百公里,遇到盤查時,便解釋說自己正在進行訓練:“哦,你們不認識我嗎?我是吉諾·巴爾塔利!看到我的座駕了嗎,這是我的寶貝!你們可不能碰她,她的每一個零件都調試得恰到好處,好讓我能全速疾馳!”

二戰結束後,巴爾塔利在環義大利賽上再度奪冠

事實上,哪怕有一位軍警固執地要檢查“寶貝”,巴爾塔利都難逃一劫。那輛自行車的坐墊下麵、車把裡藏著性命攸關的“貨物”——偽造的身份文件和簽證,為的是幫助猶太人逃出生天。在戰火紛飛的義大利,巴爾塔利是當時唯一一個能夠經常騎車長途跋涉,並且不受當局懷疑的人。

有時,巴爾塔利甚至採用更具風險的策略。他穿戴好行頭,來到火車站,仰慕者發現了自己的偶像,很快把他團團圍住,員警不得不離開崗位來維持秩序。趁此機會,抵抗組織把秘密逃亡的猶太人送上另一列火車,讓他們奔向盟軍控制的南方。有一次,巴爾塔利親自帶領一群猶太人逃往瑞士,難民們躲在他自行車後邊的馬車裡;環法冠軍則泰然自若地告訴守衛檢查站的士兵,馬車中裝的是他進行耐力訓練的保障設備。

隨著激烈的戰況讓絕大部分賽事被取消,巴爾塔利的偽裝面臨愈發嚴酷的考驗。1944年,他突然被關進一所鄉間別墅。秘密員警頭目確信巴爾塔利在協助反法西斯組織,決心問出個究竟。幸運的是,負責審問的一名軍官是巴爾塔利服兵役時的長官,還是個自行車迷,他信誓旦旦地為後者打了包票,巴爾塔利得以逃過劫難。

遠離聚光燈是畢生信條

隨著戰爭結束,“交通員”巴爾塔利如釋重負。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他決定重新成為那個為人們所熟悉的天才車手。1948年,“托斯卡納鐵人”再次在環法賽上奪魁,成為這一賽事歷史上最年長的冠軍。他用勝利安撫了民眾,也贏回了鮮花和掌聲。

賽場之外,巴爾塔利幾乎從不談起他在戰爭時期的秘密使命。平日,他只與兒子安德列分享那些扣人心弦的往事,並嚴格要求後者保密。一天,記者紹珊·埃隆上門採訪,巴爾塔利斷然拒絕,說自己這麼做是出於良心,無意留名。直到前者表明自己是猶太拉比南森·卡蘇索的女兒,巴爾塔利才同意講述在秘密戰線上的經歷,條件是不能記錄。

2000年5月5日,吉諾·巴爾塔利與世長辭。訃告中提到了1948年他的奪冠使國家重歸團結,也提到了他與抵抗組織的合作,但沒有記錄他救助猶太人的事蹟;墓誌銘中找不到有關他競技成就的內容,正如他生前所言,“有些獎牌別在你的靈魂而不是外套上”。

直到安德列將父親的秘密公之于眾,世人才恍然大悟:在德國、奧地利和荷蘭等地的英雄故事之外,義大利人也勇敢地幫助過猶太人。據以色列的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估算,巴爾塔利直接參與營救了超過800名猶太人,他所在的地下網路則救出了至少9000人。

在以色列出席紀念儀式時,安德列·巴爾塔利回憶起父親對他說過的話:“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靈魂、心靈、精神、思想,以及所愛之人遭受折磨的人,而我只是個自行車手。”巴爾塔利的一位摯友表示,“他對此非常謙遜……堅持認為,有如此之多的人經受了比他所能忍受的多得多的苦難。所以,他不想站在聚光燈下,認為這會貶低其他人的貢獻。”

2015年,巴爾塔利最具戲劇色彩的一段人生歷程,被導演奧倫·雅各比搬上銀幕。這部紀錄片最初定名為《不要談起》,後來改為《我的義大利秘密》。正如該片出資人之一約瑟夫·佩雷拉所言:“這個故事最引人關注的,就在於多數參與營救行動的人不想談論這件事……當然,這恰恰是這段故事需要被盡可能大聲地講給人們聽的原因。”

摘自《青年參考》2017年12月13日11版

責編:黃易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