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讓我們致敬無私的文物捐贈者!

大克鼎的今生故事,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 濕潤了無數人的眼睛。

清朝末年

京城出了一個大新聞

清代著名收藏大家潘祖蔭

集齊了西周時期

兩個最大的青銅器

一件叫大盂鼎

▲大盂鼎

另一件就是大克鼎

▲大克鼎

本以為沉睡了近三千年的大克鼎

終於有了新家

▲大克鼎銘文二種

那個戰爭的年代

卻讓這個新家飽受磨難

曾經的名門望族

人丁逐漸凋零

守護大克鼎的重任

最終落在一位年輕女子的肩上

她用畢生的精力

完成了祖輩交給她的唯一一件事

看好這些文物

直到戰亂平息

新中國成立

她才放心的給大克鼎

找了一個安穩的新家

她, 就是潘達於

▲潘達於

從北京到蘇州

一個單身女人

在威逼利誘、欺騙謊言的環繞下

在飛機轟炸和日寇刺刀下

三十多年裡

用她的智慧和堅強

守護了先人的囑託

守護了數以千計的珍貴文物

▲大盂鼎銘文

正是這樣的奇女子

才會說

我要給我的女兒找個好歸宿

找一個安全的地方

▲潘達于先生捐很多年的時候寫給當時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的信

▲2004年,上海博物館舉辦了“潘達於捐贈大盂鼎、大克鼎回顧特展”

也只有這樣真正熱愛文物的人

才會將價值連城的文物捐贈給國家

▲張伯駒

張伯駒先生捐贈故宮博物院展子虔的《遊春圖》、陸機的《平復貼》、宋徽宗的《雪江歸棹圖》、文徵明的《三友圖》......

▲《遊春圖》卷,隋,展子虔作,絹本,設色,縱43cm,橫80.5cm,張伯駒捐

所以

張伯駒歷經與綁匪八個月的較量

都堅決不出賣文物以支付贖金

▲《平復帖》卷,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cm,橫20.6cm,張伯駒捐

▲《張好好詩》卷,唐,杜牧書,紙本,行書,縱28.2cm,橫162cm,張伯駒捐

▲《上陽臺帖》,唐,李白書,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張伯駒捐

▲《雪江歸棹圖》卷,宋,趙佶作,絹本,設色,縱30.3cm,橫190.8cm,張伯駒捐

▲《諸上座帖》,宋,黃庭堅書,紙本,手卷,草書,92行,縱33cm,橫729.5cm。張伯駒捐

▲《草書千字文》卷,元,趙孟頫書,紙本,手卷,縱24.1cm,橫240.6cm,草書103行,張伯駒捐

▲《三友圖》卷,明,文徵明作,紙本,設色,縱26.1cm,橫475.5cm,張伯駒捐

所以

馬衡帶領百萬件文物

人抗馬駝萬里奔走躲避戰火

▲馬衡

所以

有徐悲鴻、章乃器、孫瀛洲、葉義、鄭振鐸等大家

捐贈了數以千件、數以萬件的國寶藏品

▲章乃器

▲夔龍紋青銅匜 春秋 章乃器捐

▲饕餮紋青銅鼎 商代 章乃器捐

▲新石器時代 玉環 章乃器捐

▲孫瀛洲

▲犀角雕螭水紋荷葉式杯,清,高8.9cm,口徑13.1-9.3cm,足徑4.2-3.5cm。孫瀛洲捐

所以

有我們無數真正熱愛文物的人

拿出自己的心愛物

拿出自己的傳家寶

所以

才有了我們幾千座日益豐富的博物館

文明璀璨 歷久彌香

捐贈 守護 傳承

是一種文物精神

讓我們把致敬

送給所有熱愛文物的人們

▲2004年,上海博物館舉辦了“潘達於捐贈大盂鼎、大克鼎回顧特展”

也只有這樣真正熱愛文物的人

才會將價值連城的文物捐贈給國家

▲張伯駒

張伯駒先生捐贈故宮博物院展子虔的《遊春圖》、陸機的《平復貼》、宋徽宗的《雪江歸棹圖》、文徵明的《三友圖》......

▲《遊春圖》卷,隋,展子虔作,絹本,設色,縱43cm,橫80.5cm,張伯駒捐

所以

張伯駒歷經與綁匪八個月的較量

都堅決不出賣文物以支付贖金

▲《平復帖》卷,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cm,橫20.6cm,張伯駒捐

▲《張好好詩》卷,唐,杜牧書,紙本,行書,縱28.2cm,橫162cm,張伯駒捐

▲《上陽臺帖》,唐,李白書,紙本,縱28.5cm,橫38.1cm。草書5行,共25字,張伯駒捐

▲《雪江歸棹圖》卷,宋,趙佶作,絹本,設色,縱30.3cm,橫190.8cm,張伯駒捐

▲《諸上座帖》,宋,黃庭堅書,紙本,手卷,草書,92行,縱33cm,橫729.5cm。張伯駒捐

▲《草書千字文》卷,元,趙孟頫書,紙本,手卷,縱24.1cm,橫240.6cm,草書103行,張伯駒捐

▲《三友圖》卷,明,文徵明作,紙本,設色,縱26.1cm,橫475.5cm,張伯駒捐

所以

馬衡帶領百萬件文物

人抗馬駝萬里奔走躲避戰火

▲馬衡

所以

有徐悲鴻、章乃器、孫瀛洲、葉義、鄭振鐸等大家

捐贈了數以千件、數以萬件的國寶藏品

▲章乃器

▲夔龍紋青銅匜 春秋 章乃器捐

▲饕餮紋青銅鼎 商代 章乃器捐

▲新石器時代 玉環 章乃器捐

▲孫瀛洲

▲犀角雕螭水紋荷葉式杯,清,高8.9cm,口徑13.1-9.3cm,足徑4.2-3.5cm。孫瀛洲捐

所以

有我們無數真正熱愛文物的人

拿出自己的心愛物

拿出自己的傳家寶

所以

才有了我們幾千座日益豐富的博物館

文明璀璨 歷久彌香

捐贈 守護 傳承

是一種文物精神

讓我們把致敬

送給所有熱愛文物的人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