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的蛙回家了嗎?難道除了佛系小遊戲,品牌就不能刷屏了?

最近打開朋友圈

不是在養男人

就是在養蛙

90後佛系空窗少女的男人與蛙

這世道, 連自己都養不活

還竟然養起了青蛙

如果你不知道這只愛浪愛旅行的廢蛙

那多半只能說明

這款刷屏的遊戲【旅行青蛙】是日本廠商HitPoint Inc. 開發的。 遊戲主角就是你的“兒砸”。 這只高冷的蛙蛙。 作為“父母”的我們, 只要收割三葉草, 為他準備旅行便當就OK啦, 蛙蛙會在旅行途中寄回明信片和特產哦。

我蛙的旅行寫真

我蛙寄回來的明信片

這畢竟是個佛系遊戲, 你就像一個空巢老人一樣, 等待蛙蛙回家(遊戲設定就是, 蛙蛙出門了你什麼都不能做, 只能靜靜等他回家, 而他什麼時候回家呢, 也是隨緣的。 )

來看看廣大網友的“養娃”日常

年紀輕輕就當了蛙爸蛙媽

最經常念叨是

“我蛙怎麼還不回來?”

“我蛙怎麼一整天都在看書不出門?”

“我蛙已經做了一天手工了”

“我蛙一直都是一個人......”

“我蛙又交了新朋友”

有朋友問:“一個無法決定他是去看書、去吃飯還是做手工, 也無法決定他去哪裡, 什麼時候回來的極度佛系的遊戲......是怎麼可以火起來的?”

免費APP排行榜第一名

一個東西能火, 通常有三個條件。 環境的附著力, 本身的傳播性, 和足夠的資訊密度。

一、環境附著力:

我們(貌美如花精神抖擻散發著青春氣息的主力消費軍們)需要一款無壓力遊戲。

從「喪文化」,到「枸杞保溫杯」 ,到「佛系」,都是今天的年輕人,對負面情緒的輸出。

人生太短,生活太難,禿頂的又何必為難脫髮的,休閒的時候不如養只蛙,只需要偶爾拔拔四葉草,準備點行李。不用火急火燎的拍片子!養那“四個野男人”,哦不,製作人的四個男人。

出不出去隨便,去哪兒隨心,何時回來隨緣。佛教講求「無常」,既然一切無常,不如享受當下。

二、本身傳播性:

蛙的萌點很多。

看書的時候會打瞌睡。

吃飯的時候像王大陸。

遊戲製作也很良心,明信片很多取自實景。

還有植物的選取也接近生活。

三、足夠的資訊密度:

我們經常認為,一個東西能火,就是內容/產品足夠好,使用者會自發傳播。但其實相信大家也遇見過大家並不知曉你卻認為品質非常好的產品、節目等。以前宣傳一部電影裡,在各個門戶網站花費大筆錢,現在陣地轉向朋友圈,一個綜藝節目上線,得同時找好幾百個公眾號寫軟文。豆瓣評分也越來越少的人去看,但兩天內你在朋友圈看見超過3個人安利某部電影好,你一定會去看。

所以佛和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成了戲精們的社交貨幣,推動著互聯網的潮流前進,同時也增加了人與人真(qian)誠(bo)的互動。

養蛙能刷屏、養男人能刷屏、跳一跳能刷屏、拉麵舞也能刷屏......可是氣勢輝煌磅礴wuli大服裝行業!什麼時候能刷個屏呢?

關曉彤拉麵舞

小編研究過很多服裝品牌的公眾號,內容不外乎是附購物連結的單品推薦、服裝搭配、送優惠券,能和粉絲產生較多互動的內容大概就是留言抽獎送禮品了,而幾乎沒有一個消費者願意(在沒有“轉發到朋友圈就有禮品”的情況下)分享一篇某服裝品牌的推送的服裝搭配文章到朋友圈。

分享的人還是這群佛系年輕人,所以對服裝品牌來說內容本身的傳播性是弱點。我們要怎樣把內容做得有趣?甚至變成刷屏的社交貨幣呢?

所有服裝品牌都將內容和小程式做成了銷售賣場,這樣真的能吸引粉絲嗎?

既然大家都喜歡無欲無求的佛系養成遊戲,那不如在品牌公眾號裡開發一個小程式做一款類似養成遊戲。會員積分是蛙,商品(服裝)是四葉草,消費是收割,優惠券是客人送的禮物,每天登陸公眾號次數是與蛙蛙的親密度,用戶還是偉大的爸爸媽媽......最後用戶的閱讀習慣和消費習慣決定會養成一隻什麼樣的蛙,品牌決定可以給忠實的粉絲什麼樣的禮物。

獎勵機制和遊戲環節有了,用戶每日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就算是被小遊戲吸引過來的粉絲看多了品牌的推送,哪天也可以轉換成品牌的忠實顧客。

我蛙兒子好像回家啦,先不跟你們說了。

一、環境附著力:

我們(貌美如花精神抖擻散發著青春氣息的主力消費軍們)需要一款無壓力遊戲。

從「喪文化」,到「枸杞保溫杯」 ,到「佛系」,都是今天的年輕人,對負面情緒的輸出。

人生太短,生活太難,禿頂的又何必為難脫髮的,休閒的時候不如養只蛙,只需要偶爾拔拔四葉草,準備點行李。不用火急火燎的拍片子!養那“四個野男人”,哦不,製作人的四個男人。

出不出去隨便,去哪兒隨心,何時回來隨緣。佛教講求「無常」,既然一切無常,不如享受當下。

二、本身傳播性:

蛙的萌點很多。

看書的時候會打瞌睡。

吃飯的時候像王大陸。

遊戲製作也很良心,明信片很多取自實景。

還有植物的選取也接近生活。

三、足夠的資訊密度:

我們經常認為,一個東西能火,就是內容/產品足夠好,使用者會自發傳播。但其實相信大家也遇見過大家並不知曉你卻認為品質非常好的產品、節目等。以前宣傳一部電影裡,在各個門戶網站花費大筆錢,現在陣地轉向朋友圈,一個綜藝節目上線,得同時找好幾百個公眾號寫軟文。豆瓣評分也越來越少的人去看,但兩天內你在朋友圈看見超過3個人安利某部電影好,你一定會去看。

所以佛和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成了戲精們的社交貨幣,推動著互聯網的潮流前進,同時也增加了人與人真(qian)誠(bo)的互動。

養蛙能刷屏、養男人能刷屏、跳一跳能刷屏、拉麵舞也能刷屏......可是氣勢輝煌磅礴wuli大服裝行業!什麼時候能刷個屏呢?

關曉彤拉麵舞

小編研究過很多服裝品牌的公眾號,內容不外乎是附購物連結的單品推薦、服裝搭配、送優惠券,能和粉絲產生較多互動的內容大概就是留言抽獎送禮品了,而幾乎沒有一個消費者願意(在沒有“轉發到朋友圈就有禮品”的情況下)分享一篇某服裝品牌的推送的服裝搭配文章到朋友圈。

分享的人還是這群佛系年輕人,所以對服裝品牌來說內容本身的傳播性是弱點。我們要怎樣把內容做得有趣?甚至變成刷屏的社交貨幣呢?

所有服裝品牌都將內容和小程式做成了銷售賣場,這樣真的能吸引粉絲嗎?

既然大家都喜歡無欲無求的佛系養成遊戲,那不如在品牌公眾號裡開發一個小程式做一款類似養成遊戲。會員積分是蛙,商品(服裝)是四葉草,消費是收割,優惠券是客人送的禮物,每天登陸公眾號次數是與蛙蛙的親密度,用戶還是偉大的爸爸媽媽......最後用戶的閱讀習慣和消費習慣決定會養成一隻什麼樣的蛙,品牌決定可以給忠實的粉絲什麼樣的禮物。

獎勵機制和遊戲環節有了,用戶每日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就算是被小遊戲吸引過來的粉絲看多了品牌的推送,哪天也可以轉換成品牌的忠實顧客。

我蛙兒子好像回家啦,先不跟你們說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