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湄

江湄

旅人常久蒙塵的書架一隅, 總會砌許多地圖, 有不少地圖的邊角早已露出頹勢, 卷將起來。 但其中仍有不少, 脊樑仍挺的直直的,

恰似那旅人初次遠行時一般的精神。 搭檔是史籍吧, 由太史公筆下的鳥蟲衍化而來, 它們為南渡而愁白頭發, 不夠耀眼的終於在歷史的原野中黯淡下去。

旅人過了多少條煙波桃葉西陵路, 甚至輕鬆渡過了被稱作古之天塹的江淮, 在南國無邊無際的丘陵裡面揾去多少懷古淚吞下多少聲長籲。 手邊的這對搭檔早已在每一頁的邊角下預言了這一切, 每一個筆劃後面都是帝王的怒火或將軍的馬鞭。 何處望神州?在江南, 還是地圖與史籍, 辛稼軒成闋的詠歎。 是這樣嗎, 旅人搖搖頭, 何止望神州, 又怎能望盡神州?溯江而上, 無論維揚還是京口, 他還能從那些融進江濤的詩人那兒信手攫來數不盡的長短句;江南王朝的遺恨,

又何止於此, 春江潮水還是晴川歷歷, 都共用過一片降幡。 旅人握著地圖, 在江聲的衝撞中, 拾撿出類似於異鄉的秋月與白雪。 每一張地圖怕都是有溫度的吧, 江湄的地圖, 則在這一層千年沒有冷卻的溫度中平添一陣淒迷。

總有一些比往年涼爽的夏日, 旅人會逆著王濬樓船的方向, 背對著下江, 登船或登車。 那些與政務與功名了不相屬的詩句, 則如百川灌河, 彙聚到了旅人身邊, 庇佑著他遠行不輟。 它們是四百八十寺中莊嚴的佛陀, 又是北伐義士八千里路拋下的無數雲和月, 旅人是應該感謝這些詩句的。 感謝的同時, 又不免又悵然若失, 一個民族, 本該有更多被江河的煙波盡歡醉倒的旅人, 也應該有更多撐著蘭槳而歌窈窕之章的過客。

旅人應當在心中暗暗的念叨三變或東坡他們, 這些已經永遠留在旅途中的過客, 早已為旅人規劃好了旅途。 從京口到瓜州, 是該早早乘上渡船, 還是該站在西津渡遠眺, 聽昏昏曙曙的笛聲?是不是應該憑弔韓世忠鏖戰過的黃天蕩, 或是在瓜埠山下, 望早已坍圮的佛狸祠?

憑著迅捷的江水通道, 揣著地圖與詩歌, 那些在史書上由於符籙一般古奧的名詞驀地成了真真切切的遺址, 驚喜與憧憬不斷驅使著旅人朝著上游闖去, 鎮江、儀征、南京還有當塗;緊接著還要過裕溪口、安慶、潯陽、漢口, 乃至巴山蜀水之間。 毋庸置疑, 這種旅行只是切著歷史的裾邊匆匆而過, 可誰又能承受住江岸積澱千年的寂寞與風霜?所以在江水的鼾聲裡, 所有寺廟中的簷馬都會躬下腰肢, 俯身撫慰著旅人在難以醒過神來的舊夢中徜徉。 這些古城裡層層疊疊的古意早已濃縮成了一瓢醇釀, 再快速的列車, 甚至讓快船駕馭著急湍甚箭的江流, 也無法把它們化解於無形。

在北方, 這種濃稠到難解難分的纏綿感將會難以察覺, 至於六朝帝王餘音嫋嫋的絲竹聲, 還有籠罩著樓臺亭閣的煙雨, 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旅人乘著各色車輛奔走在無垠的中原, 甚至在去江南之前都是守著這一片遼闊的沖積平原來來往往, 乃至於在那些在春天就飛沙走石的土地上兜圈子, 向北左不過是燕趙與塞外, 往南, 也只抵達於淮泗之間。 經常的, 連著整個季節, 車輪可以碾過的地方, 都飛揚起曾被戰火烤幹的塵埃。

這裡誠然有著縱馬馳懷的狂詩人唱不盡的一股干雲豪氣, 和更久遠的秦人與漢人森然的旌旗颯颯。 有時候, 在旅人的記憶中, 也同樣在他的隨想中, 似乎已經分辨不清漢高祖歌頌過的烈風與李太白禮贊過的濁浪孰遠孰近。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到成了戰火褪去後最可望不可即的景致。偶爾能到了南北臨界的地方,才發現那原野似乎大到了迷失自己的地步,無論是勾邊的楊樹林還是金黃色的麥田皆有如此的魔力。

旅人的張張車票猶一句句爻詞,淮河以南的那另一個世界的景象也在其視野中逐步清晰起來。至少那比起中原來空氣會更加疏朗的江南青山之間,似乎不再像史家筆下那般的不堪回首,即便有無數惶惶曾擁著玉輦與華蓋越江而去。歸家的客車上,旅人會相信自己將與自己在廣漠中猶如彷徨乎無為其側的感覺暫別,至少,臉龐可以稍稍不必被沙塵所擾。

這樣子去想,已經跨越了一千年。

如今,旅人可是實實在在的來到了那個被造物主毫不吝惜的鋪陳開的滿眼錦繡之中了。會嫌它冗長嗎?不,想必是不會的。那些乘著輕舟來往與吳楚與巴蜀之間的文人駕輕就熟的在每一處江濤中窺探出格律,上蒼對人們最大的饋贈也莫過於此。一個民族可以百年千年以來長久的享受著從江中掬來仍舊水淋淋的感動與震撼,無論是曾經橫掃亞非的閃米特,還是野心勃勃的盎格魯撒克遜,都是無法想像的。每次想起自己遠行的初衷時,旅人就會戰慄起來,自己正如朝聖者一般,一點點的接近那負責哺育民族肉身而又饋贈精神的母體,隨後又是一陣自顧自的莞爾。

在江表的古城,一切會在暮雨中歸於一片籠統的岑寂當中,旅人恍惚間會感到自己仿佛回到了北方的家鄉,雖然北方有的是暴烈如柱的疾風驟雨,但終究是雲情雨意,終究是詩句不老的主題。拈來幾張空白的紙張,他要嘗試勉強裱糊江南那雨打芭蕉點薔薇。或許異鄉的逆旅是狹小而逼仄的,但是心情可以是極其熨帖的,紙於墨之間可以構築的一方天地,足可以無窮之大,鯤鵬可以遨遊其中,兵馬倥傯也不過覆手之間。面對著吳越燈火闌珊的雨夜,竟然沒有一隻飛鴻,未免太厚古薄今了些。

但眼下,即便這寂寥的雨中,沒有了台城柳,沒有了辟邪與麒麟,也無妨。江湄不僅僅屬於他們,更屬於被諸侯將相遺忘在風塵裡的人們,他們是筆墨間的創世神。旅人摩挲了地圖,又動筆,接受了紙張的挑戰。是了,那些應該被大地銘記千年直到天荒地老的人們,也曾面對白紙的挑戰。幸甚至哉,旅人覺得這是泥土之下醉臥的古中國最大的恩賜。或許少了這些彌足珍貴的恩賜,就沒有任何族人可以在這樣一個煙雨飄零的夜中抱緊自己。

旅人生於一個全新的時代,和別的時代有著許多迥異的地方,大抵是充滿各種矛盾的吧。舊詩人大體已經奄奄一息,戰火與恥辱早已氧化殆盡。儘管充斥著各種對立,一度連自己正在遊歷的這塊土地都有分崩離析之虞,無論是白玉樓還是楊柳岸都岌岌可危。泉下的太史公和他的後繼者們都為歷史本身捏了一把冷汗,錢穆先生撰寫《國史大綱》,就是為了保存住一點希冀吧。所幸新的時代仍然如期而至。旅人乃至旅人的數代前輩都眼見著一場大變動,仿佛要把黃河長江都煮沸一般,浪濤與夕陽仍在,只是變得破碎而難以捕捉。楚辭與詩經的榮光是不是融化在了歐風美雨之中了呢?孔孟老莊他們是不是沒有找到一片屋簷去躲這雨呢?世事茫茫難自料,就算不為弄潮兒吧,也難免被這股前所未有的大潮沾濕衣帶。被大江滋潤著的三吳佳麗城,旅人昔日心馳神往今日徘徊踟躕的地方,早就醞釀著多種精神,以及更多的聲部。可以是駢四儷六哀江南,也可以是中原北望氣如山。甚至連時代天翻地覆的熹微之光也可以從這兒燃起。日夜調和著這些主題的江流,曲似九回腸,又怎麼不能心平氣和而又帶著一點纏綿的接納這一切?

旅人想到這兒,不由得停下來手中的筆,他渴望著向莊子借來一支筆,可以在眼下燈紅酒綠的天地間開闢一片無何有之鄉。那必然有著新的面貌,英雄們可以稍稍停下達達的馬蹄聲,瞧瞧這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江山。消退時間的代溝,罷了空間的阻隔。戰場與樂土,讓哺育歷史的締造者們的慈母多麼疲憊,哪裡有為了結束戰爭而發動的戰爭呢?聽覺和視覺,早已都無所謂了,清晨可以是鬥酒十千恣歡謔,入夜則可能就已經醉臥沙場。

江水把兩岸的永恆蕩滌成瞬間,英雄們沾沾自喜,把驚濤拍岸的瞬間釘在長槊之下,以為得到了天命恩賜的永恆。那時的人們,也不乏順流而東行者,蜀地到松江,沒有岸上的紅燈與路障,三峽的險峻也不能夠阻擋他們。時代也好文思也罷都會在他們的舵上流轉。曹孟德的水師,李太白的輕舟,他們的目光炯炯,朝著下江看去,也朝著天地萬物看去,更朝著未知的迷霧當中看去。人們會往他們的身上傾注無數的瑰麗與榮華,仿佛也要讓他們的一隻腳踏入這個早已羸頓而不自知的時代,卻始終沒有留意到他們的目光永遠朝著前方看去。這或許就是主題的締造者們多少都會感受到孤寂的原因吧。在東方,江流可以融進數不盡的感情,可以是青春,可以是愛意,甚至是一些俚俗。然而,隨著那些衣袂翩翩的文人漸漸死去,他們的歌聲一點點遁入無聲之中。望遠鏡中看不到潮平兩岸闊,只有自不量力對蒼空指手畫腳的高樓與塔吊,或許吸引著未來的范蠡與沈萬三。

旅人動筆寫著,寫江聲,寫南渡的小朝廷,帝王的旒冕。也禁不住思考起自己與筆尖遊走的那些墨蹟有著怎樣的關係。自己是歷史的傳人還是歷史的兄弟?江表之于家鄉是情人之于夫人嗎?無從談起,只有雨聲依舊,譬如說禪。寒山寺的鐘聲聽過也親手撞過,百聽不厭而又百思不解的評彈也被裝進了行囊,石頭城上的秋雨梧桐,淋漓了周身。抽象化這一切,也不過是地圖上圈圈點點的墨蹟。旅人用指尖觸著地圖,生怕碰壞了地圖那邊對應的宮闕樓臺。

從幼時在親友家得到了第一簿地圖,到如今堆疊在一起堪稱大觀的地圖群,又是手上這部長江南北的地圖,陪伴旅人走了最久,淞滬到蘇杭再到數不盡的故苑吳宮。一卷地圖竟然把一片大地隱蔽的那些珍藏神奇地疊在了一起。姑蘇的夜雨,維揚的明月。思緒可以通過地圖,乘著腦海中的史事,拋出很遠。有些思緒飛濺到一些地名上面,就連帶著他的眸光一同抹上一層光芒。莫愁湖、北固山、丹陽、閶門、拙政園和明故宮。再有,就是吳和越。旅人的指尖在圖上稍稍用力,那兒必定曾印下英雄的足跡。

他走過了一座又一座古城。迄今,那些城市所能饋贈給他的,悉數融進了他的每一句話中。旅人可以在友人面前談笑,談豪傑而笑帝王,江濤也應如是。他從不忌憚自己口乾舌燥,因為他一時間覺得自己有了與李白們相同的責任。劉備和孫權博弈過的山巔自己曾經信步走過,劉裕揮師北伐的起點自己也佇立過。這怎麼能不讓人感到一種無羈的幻滅感,任何一個在書齋搔首猶豫的人都不會感受到的幻滅感。

在湖蕩縱橫的江南,旅人起身,仿佛想要用筆憑空畫出來什麼。這兒的空氣中的確有著什麼穩定的物體,水在何處,這些物體的腳就在何處。如果自己可以長長久久的留下,他想,又能想到些什麼呢?鴉片的毒氛四下裡燃起,鏽跡斑斑的鐵炮橫陳在淺草之中,太陽旗不知何時就已經插上了城樓而又匆匆落下,衡陽雁去無留意,隨後又匆匆歸來。船舶的喘息聲愈加沉重起來,從滿是鷓鴣相和的重慶城下解纜,才過三峽,就早已歸於無聲。岸邊燈火輝煌的漢陽城中百年前能鳴響一聲掀翻龍庭的槍聲,安慶產的軍械,能否與扶桑一戰,紅頂子們搖頭頓首。

旅人沒有因此停下,他還要繼續遠行。他可以和畫舫上的歌女閒談,談那些奄奄一息的舊事,繪一副墨蹟淡薄的地圖。只要七裡的燈籠不把黃昏點亮,那墨蹟就永遠不會消退。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旅人發現自己身後的城牆與碼頭都已經滿是倦容,這裡迎來過多少次龍舟水殿,送走過多少次倉皇北顧。

此前,他斷然沒有想到,這片飽饜過梅雨與春風的土地,在土層的最深處,積澱下的濁淚一點不比北方的原野少。涉世未深的孩子或許會凝視著課本上的地圖,點出蘇州、南京、丹徒、武進、靖江與江都,在他們狹小而晶瑩剔透的世界裡裡,那兒或許有紅燭昏羅帳,有春來江水綠如藍。他們終將知道,同時也是被迫知道,那兒有更多的鉛雲是她永恆的悲傷。旅人說不準,會不會有將來的某一天,在江的臂彎裡,安睡的更久,乃至於走出時間。

旅人,他寫著,讓每一株煙柳每一架畫橋都豎起耳朵。江水啊江水,你是城市滅絕前的半個中國,並且也是石破天驚直到天災也沉寂後的半個中國,人們可以向你推諉災禍。漢奸與流氓可以被打倒直到翻不過身,但是滔天的洪水,卻角鬥了千萬載。但不列顛的旗艦侵入,你仍是那大半個中國。淬過火的軍刀如月,也被你揉碎在波光裡。旅人會懷故鄉,懷念的是淮泗之間的土地,那是真正的故鄉嗎?大江東去,浪淘盡,淘不盡是四海之內皆知赤縣神州,淘不盡是無窮的詩情與感動,淘不盡是地母與皇天,十四萬萬分之一的故鄉。五穀豐隆,江流一去不返,戰火誤打誤撞的肥沃了土地。旅人伸出手,觸摸土地的肌理,山形依舊枕寒流,滿眼風光盡在其中了。他愕然,沉默,水下與土下,是等待著每一個人回家的共同祖先。

史籍可以闔上了,地圖也宣告疲憊了,仿佛兩鬢將要下一場白霜。旅人的旅途將要往何方,在雨窗之外。既然先前那些浪擲出無數韻律的旅人都已遠去,還有什麼理由不寬宥自己?時間即將駛入破曉,於是旅人把車票與船票斂進詩詞集中。江上的夜雨持續了不知多久,寒氣從四下裡彌漫開來。旅人披上外衣,撐傘,夜船的汽笛鳴到了最後。是的,他的確要把前方江湄背負的煙雨濛濛,悵望出另外一種曙色。

作者簡介

高明寬,棗莊二中高一三班學生,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承辦的2017年“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校園新人獎一等獎獲得者。

⊕ END ⊕

本文編輯 | 豬心

文章配圖 | 網路

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出品

……

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如果您喜歡本文,

別忘記在文末“點贊”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到成了戰火褪去後最可望不可即的景致。偶爾能到了南北臨界的地方,才發現那原野似乎大到了迷失自己的地步,無論是勾邊的楊樹林還是金黃色的麥田皆有如此的魔力。

旅人的張張車票猶一句句爻詞,淮河以南的那另一個世界的景象也在其視野中逐步清晰起來。至少那比起中原來空氣會更加疏朗的江南青山之間,似乎不再像史家筆下那般的不堪回首,即便有無數惶惶曾擁著玉輦與華蓋越江而去。歸家的客車上,旅人會相信自己將與自己在廣漠中猶如彷徨乎無為其側的感覺暫別,至少,臉龐可以稍稍不必被沙塵所擾。

這樣子去想,已經跨越了一千年。

如今,旅人可是實實在在的來到了那個被造物主毫不吝惜的鋪陳開的滿眼錦繡之中了。會嫌它冗長嗎?不,想必是不會的。那些乘著輕舟來往與吳楚與巴蜀之間的文人駕輕就熟的在每一處江濤中窺探出格律,上蒼對人們最大的饋贈也莫過於此。一個民族可以百年千年以來長久的享受著從江中掬來仍舊水淋淋的感動與震撼,無論是曾經橫掃亞非的閃米特,還是野心勃勃的盎格魯撒克遜,都是無法想像的。每次想起自己遠行的初衷時,旅人就會戰慄起來,自己正如朝聖者一般,一點點的接近那負責哺育民族肉身而又饋贈精神的母體,隨後又是一陣自顧自的莞爾。

在江表的古城,一切會在暮雨中歸於一片籠統的岑寂當中,旅人恍惚間會感到自己仿佛回到了北方的家鄉,雖然北方有的是暴烈如柱的疾風驟雨,但終究是雲情雨意,終究是詩句不老的主題。拈來幾張空白的紙張,他要嘗試勉強裱糊江南那雨打芭蕉點薔薇。或許異鄉的逆旅是狹小而逼仄的,但是心情可以是極其熨帖的,紙於墨之間可以構築的一方天地,足可以無窮之大,鯤鵬可以遨遊其中,兵馬倥傯也不過覆手之間。面對著吳越燈火闌珊的雨夜,竟然沒有一隻飛鴻,未免太厚古薄今了些。

但眼下,即便這寂寥的雨中,沒有了台城柳,沒有了辟邪與麒麟,也無妨。江湄不僅僅屬於他們,更屬於被諸侯將相遺忘在風塵裡的人們,他們是筆墨間的創世神。旅人摩挲了地圖,又動筆,接受了紙張的挑戰。是了,那些應該被大地銘記千年直到天荒地老的人們,也曾面對白紙的挑戰。幸甚至哉,旅人覺得這是泥土之下醉臥的古中國最大的恩賜。或許少了這些彌足珍貴的恩賜,就沒有任何族人可以在這樣一個煙雨飄零的夜中抱緊自己。

旅人生於一個全新的時代,和別的時代有著許多迥異的地方,大抵是充滿各種矛盾的吧。舊詩人大體已經奄奄一息,戰火與恥辱早已氧化殆盡。儘管充斥著各種對立,一度連自己正在遊歷的這塊土地都有分崩離析之虞,無論是白玉樓還是楊柳岸都岌岌可危。泉下的太史公和他的後繼者們都為歷史本身捏了一把冷汗,錢穆先生撰寫《國史大綱》,就是為了保存住一點希冀吧。所幸新的時代仍然如期而至。旅人乃至旅人的數代前輩都眼見著一場大變動,仿佛要把黃河長江都煮沸一般,浪濤與夕陽仍在,只是變得破碎而難以捕捉。楚辭與詩經的榮光是不是融化在了歐風美雨之中了呢?孔孟老莊他們是不是沒有找到一片屋簷去躲這雨呢?世事茫茫難自料,就算不為弄潮兒吧,也難免被這股前所未有的大潮沾濕衣帶。被大江滋潤著的三吳佳麗城,旅人昔日心馳神往今日徘徊踟躕的地方,早就醞釀著多種精神,以及更多的聲部。可以是駢四儷六哀江南,也可以是中原北望氣如山。甚至連時代天翻地覆的熹微之光也可以從這兒燃起。日夜調和著這些主題的江流,曲似九回腸,又怎麼不能心平氣和而又帶著一點纏綿的接納這一切?

旅人想到這兒,不由得停下來手中的筆,他渴望著向莊子借來一支筆,可以在眼下燈紅酒綠的天地間開闢一片無何有之鄉。那必然有著新的面貌,英雄們可以稍稍停下達達的馬蹄聲,瞧瞧這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江山。消退時間的代溝,罷了空間的阻隔。戰場與樂土,讓哺育歷史的締造者們的慈母多麼疲憊,哪裡有為了結束戰爭而發動的戰爭呢?聽覺和視覺,早已都無所謂了,清晨可以是鬥酒十千恣歡謔,入夜則可能就已經醉臥沙場。

江水把兩岸的永恆蕩滌成瞬間,英雄們沾沾自喜,把驚濤拍岸的瞬間釘在長槊之下,以為得到了天命恩賜的永恆。那時的人們,也不乏順流而東行者,蜀地到松江,沒有岸上的紅燈與路障,三峽的險峻也不能夠阻擋他們。時代也好文思也罷都會在他們的舵上流轉。曹孟德的水師,李太白的輕舟,他們的目光炯炯,朝著下江看去,也朝著天地萬物看去,更朝著未知的迷霧當中看去。人們會往他們的身上傾注無數的瑰麗與榮華,仿佛也要讓他們的一隻腳踏入這個早已羸頓而不自知的時代,卻始終沒有留意到他們的目光永遠朝著前方看去。這或許就是主題的締造者們多少都會感受到孤寂的原因吧。在東方,江流可以融進數不盡的感情,可以是青春,可以是愛意,甚至是一些俚俗。然而,隨著那些衣袂翩翩的文人漸漸死去,他們的歌聲一點點遁入無聲之中。望遠鏡中看不到潮平兩岸闊,只有自不量力對蒼空指手畫腳的高樓與塔吊,或許吸引著未來的范蠡與沈萬三。

旅人動筆寫著,寫江聲,寫南渡的小朝廷,帝王的旒冕。也禁不住思考起自己與筆尖遊走的那些墨蹟有著怎樣的關係。自己是歷史的傳人還是歷史的兄弟?江表之于家鄉是情人之于夫人嗎?無從談起,只有雨聲依舊,譬如說禪。寒山寺的鐘聲聽過也親手撞過,百聽不厭而又百思不解的評彈也被裝進了行囊,石頭城上的秋雨梧桐,淋漓了周身。抽象化這一切,也不過是地圖上圈圈點點的墨蹟。旅人用指尖觸著地圖,生怕碰壞了地圖那邊對應的宮闕樓臺。

從幼時在親友家得到了第一簿地圖,到如今堆疊在一起堪稱大觀的地圖群,又是手上這部長江南北的地圖,陪伴旅人走了最久,淞滬到蘇杭再到數不盡的故苑吳宮。一卷地圖竟然把一片大地隱蔽的那些珍藏神奇地疊在了一起。姑蘇的夜雨,維揚的明月。思緒可以通過地圖,乘著腦海中的史事,拋出很遠。有些思緒飛濺到一些地名上面,就連帶著他的眸光一同抹上一層光芒。莫愁湖、北固山、丹陽、閶門、拙政園和明故宮。再有,就是吳和越。旅人的指尖在圖上稍稍用力,那兒必定曾印下英雄的足跡。

他走過了一座又一座古城。迄今,那些城市所能饋贈給他的,悉數融進了他的每一句話中。旅人可以在友人面前談笑,談豪傑而笑帝王,江濤也應如是。他從不忌憚自己口乾舌燥,因為他一時間覺得自己有了與李白們相同的責任。劉備和孫權博弈過的山巔自己曾經信步走過,劉裕揮師北伐的起點自己也佇立過。這怎麼能不讓人感到一種無羈的幻滅感,任何一個在書齋搔首猶豫的人都不會感受到的幻滅感。

在湖蕩縱橫的江南,旅人起身,仿佛想要用筆憑空畫出來什麼。這兒的空氣中的確有著什麼穩定的物體,水在何處,這些物體的腳就在何處。如果自己可以長長久久的留下,他想,又能想到些什麼呢?鴉片的毒氛四下裡燃起,鏽跡斑斑的鐵炮橫陳在淺草之中,太陽旗不知何時就已經插上了城樓而又匆匆落下,衡陽雁去無留意,隨後又匆匆歸來。船舶的喘息聲愈加沉重起來,從滿是鷓鴣相和的重慶城下解纜,才過三峽,就早已歸於無聲。岸邊燈火輝煌的漢陽城中百年前能鳴響一聲掀翻龍庭的槍聲,安慶產的軍械,能否與扶桑一戰,紅頂子們搖頭頓首。

旅人沒有因此停下,他還要繼續遠行。他可以和畫舫上的歌女閒談,談那些奄奄一息的舊事,繪一副墨蹟淡薄的地圖。只要七裡的燈籠不把黃昏點亮,那墨蹟就永遠不會消退。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旅人發現自己身後的城牆與碼頭都已經滿是倦容,這裡迎來過多少次龍舟水殿,送走過多少次倉皇北顧。

此前,他斷然沒有想到,這片飽饜過梅雨與春風的土地,在土層的最深處,積澱下的濁淚一點不比北方的原野少。涉世未深的孩子或許會凝視著課本上的地圖,點出蘇州、南京、丹徒、武進、靖江與江都,在他們狹小而晶瑩剔透的世界裡裡,那兒或許有紅燭昏羅帳,有春來江水綠如藍。他們終將知道,同時也是被迫知道,那兒有更多的鉛雲是她永恆的悲傷。旅人說不準,會不會有將來的某一天,在江的臂彎裡,安睡的更久,乃至於走出時間。

旅人,他寫著,讓每一株煙柳每一架畫橋都豎起耳朵。江水啊江水,你是城市滅絕前的半個中國,並且也是石破天驚直到天災也沉寂後的半個中國,人們可以向你推諉災禍。漢奸與流氓可以被打倒直到翻不過身,但是滔天的洪水,卻角鬥了千萬載。但不列顛的旗艦侵入,你仍是那大半個中國。淬過火的軍刀如月,也被你揉碎在波光裡。旅人會懷故鄉,懷念的是淮泗之間的土地,那是真正的故鄉嗎?大江東去,浪淘盡,淘不盡是四海之內皆知赤縣神州,淘不盡是無窮的詩情與感動,淘不盡是地母與皇天,十四萬萬分之一的故鄉。五穀豐隆,江流一去不返,戰火誤打誤撞的肥沃了土地。旅人伸出手,觸摸土地的肌理,山形依舊枕寒流,滿眼風光盡在其中了。他愕然,沉默,水下與土下,是等待著每一個人回家的共同祖先。

史籍可以闔上了,地圖也宣告疲憊了,仿佛兩鬢將要下一場白霜。旅人的旅途將要往何方,在雨窗之外。既然先前那些浪擲出無數韻律的旅人都已遠去,還有什麼理由不寬宥自己?時間即將駛入破曉,於是旅人把車票與船票斂進詩詞集中。江上的夜雨持續了不知多久,寒氣從四下裡彌漫開來。旅人披上外衣,撐傘,夜船的汽笛鳴到了最後。是的,他的確要把前方江湄背負的煙雨濛濛,悵望出另外一種曙色。

作者簡介

高明寬,棗莊二中高一三班學生,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承辦的2017年“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校園新人獎一等獎獲得者。

⊕ END ⊕

本文編輯 | 豬心

文章配圖 | 網路

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出品

……

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如果您喜歡本文,

別忘記在文末“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