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馬鞍山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五年, 丈量了時間的長度, 也刷新了發展的高度。

五年間, 馬鞍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橫跨一江兩岸, 結束了江南與江北通行不便的歷史;甯安城際穿城而過, 馬鞍山從此搭上長三角都市圈的輕軌;鄭蒲港碼頭打開了馬鞍山江北對外開放的海上通道, 一個個高端項目落戶鄭蒲港, 使之成為馬鞍山新的經濟增長極。

全面融入長三角, 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 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 對歐合作深入推進, 港口輸送量突破億噸大關、鄭蒲港保稅區通過省級預驗收, “以港興市”邁出新步伐。

五年來, 馬鞍山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 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 全面等高對接蘇浙滬, 主動融入國家“三大戰略”, 構建面向國內國際開放合作的新格局。

“走出去”拓展商路

2018年1月3日, 馬鞍山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省級預驗收, 向迎接國家正式驗收、正式封關運行邁進關鍵一步。

這是安徽省唯一一個區港聯動的綜合保稅區, 標誌著馬鞍山經濟從此擁有接軌世界的大平臺, 將進一步提升馬鞍山乃至全省的對外開放水準, 成為全省向外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開放平臺是開放型經濟的門戶。 近年來, 馬鞍山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和口岸資源優勢, 在“一區一港多口岸”(即綜合保稅區、一類對外開放港口和肉類、糧食進口指定口岸)的三大平臺建設上均取得突破性進展, 喜獲“國際通行證”和對外開放“金字招牌”。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實施以及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設的深入推進, 馬鞍山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

通過“以港興市”發展臨港經濟, 構築外向型產業體系, 以港口、航道干支聯動, 達到通江達海。

馬鞍山突出港口航線發展, 打通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開通到印尼等東南亞直達國際航線, 初步構建了與長江沿線、沿海港口, 南北和東西兼有的班輪航線網路。 目前, 鄭蒲港已成為長江“水水轉運”節點港, 初步實現了江海聯運的樞紐港地位, 有力促進了長江內陸省份實現直接出口、直接進口。

目前, 依託港口岸線資源, 馬鞍山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瞄準發達經濟體、世界500強、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 重點開展對德、對意、對以招商, 引進龍頭型、旗艦型重大外資項目。 引進南京大學、中科院食品應用技術研究院等, 在鄭蒲港新區設立了科技研發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

並引進瑞聲科技、桑尼光電、帝顯電子、奈創科技、上海紫江彩印等一批高科技專案。 僅2017年1-11月份, 馬鞍山臨港產業新簽約項目達到54個, 總投資62.2億元人民幣。 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7個, 5億元以上項目2個。 臨港產業新開工項目32個, 總投資83.1億元。

“向東看”打好南京牌

甯安高鐵、常合高速及馬鞍山長江大橋、馬濮旅遊大道、205國道、313省道等道路相繼建成通車, 使馬鞍山與南京之間的交通越來越便捷。 作為長三角成員, 馬鞍山正以開放姿態逐夢“融合之路”。

《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方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修訂)》《蕪馬城市組群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安徽實施方案》……一攬子融通政策相應出臺, 馬鞍山全面融入“長三角”綱舉目張。

從規劃藍圖來看, 甯馬軌道交通對接、甯鎮揚馬巢城際、寧和城際二期工程、甯馬高速擴建等多項工程正穩步推進, 一張規模化的“一體化交通網”初步形成, 一個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漸漸“浮出水面”。

全面融入長三角,產業合作是重頭戲,其中甯馬合作最為普遍。僅“十二五”期間,南京企業在馬投資的項目有350多個,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雨潤肉製品、紅太陽生物藥肥、華星化工、東方置業、金鷹國際、蘇甯電器、蘇果超市等知名企業先後落戶。馬鞍山也積極支援本地企業向南京發展,投資項目達300多個、投資額近200億元。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馬鞍山找准定位,強化錯位競爭、互補發展,構建與長三角配套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在等高對接“長三角”,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上,整合全市開發園區,做大做強招商承載平臺,積極承接南京、上海、北京、武漢等都市圈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合理佈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朋友圈”遍佈歐亞大陸

2017年10月底,第六屆海峽兩岸(馬鞍山)電子資訊博覽會暨皖台科技論壇落下帷幕,來自兩岸電子資訊、智慧裝備、新能源等產業的企業家簽下36個合作項目,產業投資超100億元,為馬鞍山對台合作再添一筆。

借助“馬博會”平臺,馬鞍山搶抓機遇,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把區位優勢轉為開放優勢,狠抓軟硬環境建設,吸引更多優質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和研發機構,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子資訊產業,推動現有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目前,馬鞍山共有台資企業200多家,被國台辦授予“海峽兩岸(馬鞍山)產業轉型轉移示範基地”。

除了對台合作,馬鞍山對歐合作也在緊鑼密鼓展開。2017年11月初,馬鞍山摩利納軌道交通項目落戶鄭蒲港新區,隨之而來的還有玻利維亞、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國家約27億美元的訂單,這僅僅是馬鞍山對歐合作的一個縮影。

隨著2017年5月13日馬鞍山歐洲投資企業聯盟的成立,“對歐合作”再次成為關注焦點。積極與義大利維羅納華人商會、德國中國商會、英中貿易協會等機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成立駐德國經貿聯絡處——馬鞍山打造了一條與歐洲經貿交流合作的新通道。中歐合作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之際,摩利納軌道交通等12個項目相繼入駐園區,在馬投資的歐洲企業已達到 39家,共引入投資總額24.04億美元。

打開馬鞍山外經龍頭企業十七冶的海外地圖,可謂沿線開花。經過多年在“一帶一路”沿線深度開拓,十七冶目前擁有高端房建、高速公路等多個專案,海外營業收入已經佔據該公司業務20%。 2017年上半年,已建成的科威特大學城、馬來西亞柔佛州柔佛巴魯碧桂園金海岸等3個項目實現產值約7600萬美元。

五年來,馬鞍山與“一帶一路”沿線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共有48個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9個國家施工,完成營業額2.14億美元,占全市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的87.12%。涉及光伏電站、裝備製造及鋼結構製作、食品生產加工及銷售等領域。

“放管服”激發市場活力

開放,是擁抱機遇的胸懷,是揚帆遠征的動力,而推進“放管服”改革就是為開放合作激發深層次市場活力。

2017年,馬鞍山全面實施公共服務清單、仲介服務清單,依託微信公眾號搭載“馬鞍山清單服務平臺”,方便群眾查詢。五年來,在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上,馬鞍山採取一系列重大創新舉措,有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 《關於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落實“接、放、管”任務,國務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調整審批專案承接到位,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精簡近半。

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快速推進安徽省政務服務網馬鞍山分廳平臺建設,嚴格標準規範,建設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出首批414項視窗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讓市民感受“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速度”和“溫度”。

馬鞍山在深入推進 “互聯網+政務服務”過程中,將政務服務管理和業務辦理系統作為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核心內容,加快升級改造進度,重點圍繞平臺運用,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圍繞覆蓋市、縣區、園區新區、鄉鎮街道、村政務服務事項,全面開展功能開發、應用流程測試、實體大廳調試,暢通門戶與業務辦理平臺技術通道,將網上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實現“一張網一個門,群眾辦事不求人”工作目標。

全面融入長三角,產業合作是重頭戲,其中甯馬合作最為普遍。僅“十二五”期間,南京企業在馬投資的項目有350多個,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雨潤肉製品、紅太陽生物藥肥、華星化工、東方置業、金鷹國際、蘇甯電器、蘇果超市等知名企業先後落戶。馬鞍山也積極支援本地企業向南京發展,投資項目達300多個、投資額近200億元。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馬鞍山找准定位,強化錯位競爭、互補發展,構建與長三角配套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在等高對接“長三角”,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上,整合全市開發園區,做大做強招商承載平臺,積極承接南京、上海、北京、武漢等都市圈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合理佈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朋友圈”遍佈歐亞大陸

2017年10月底,第六屆海峽兩岸(馬鞍山)電子資訊博覽會暨皖台科技論壇落下帷幕,來自兩岸電子資訊、智慧裝備、新能源等產業的企業家簽下36個合作項目,產業投資超100億元,為馬鞍山對台合作再添一筆。

借助“馬博會”平臺,馬鞍山搶抓機遇,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把區位優勢轉為開放優勢,狠抓軟硬環境建設,吸引更多優質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和研發機構,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子資訊產業,推動現有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目前,馬鞍山共有台資企業200多家,被國台辦授予“海峽兩岸(馬鞍山)產業轉型轉移示範基地”。

除了對台合作,馬鞍山對歐合作也在緊鑼密鼓展開。2017年11月初,馬鞍山摩利納軌道交通項目落戶鄭蒲港新區,隨之而來的還有玻利維亞、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國家約27億美元的訂單,這僅僅是馬鞍山對歐合作的一個縮影。

隨著2017年5月13日馬鞍山歐洲投資企業聯盟的成立,“對歐合作”再次成為關注焦點。積極與義大利維羅納華人商會、德國中國商會、英中貿易協會等機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成立駐德國經貿聯絡處——馬鞍山打造了一條與歐洲經貿交流合作的新通道。中歐合作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之際,摩利納軌道交通等12個項目相繼入駐園區,在馬投資的歐洲企業已達到 39家,共引入投資總額24.04億美元。

打開馬鞍山外經龍頭企業十七冶的海外地圖,可謂沿線開花。經過多年在“一帶一路”沿線深度開拓,十七冶目前擁有高端房建、高速公路等多個專案,海外營業收入已經佔據該公司業務20%。 2017年上半年,已建成的科威特大學城、馬來西亞柔佛州柔佛巴魯碧桂園金海岸等3個項目實現產值約7600萬美元。

五年來,馬鞍山與“一帶一路”沿線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共有48個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9個國家施工,完成營業額2.14億美元,占全市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的87.12%。涉及光伏電站、裝備製造及鋼結構製作、食品生產加工及銷售等領域。

“放管服”激發市場活力

開放,是擁抱機遇的胸懷,是揚帆遠征的動力,而推進“放管服”改革就是為開放合作激發深層次市場活力。

2017年,馬鞍山全面實施公共服務清單、仲介服務清單,依託微信公眾號搭載“馬鞍山清單服務平臺”,方便群眾查詢。五年來,在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上,馬鞍山採取一系列重大創新舉措,有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 《關於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落實“接、放、管”任務,國務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調整審批專案承接到位,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精簡近半。

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快速推進安徽省政務服務網馬鞍山分廳平臺建設,嚴格標準規範,建設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出首批414項視窗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讓市民感受“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速度”和“溫度”。

馬鞍山在深入推進 “互聯網+政務服務”過程中,將政務服務管理和業務辦理系統作為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核心內容,加快升級改造進度,重點圍繞平臺運用,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圍繞覆蓋市、縣區、園區新區、鄉鎮街道、村政務服務事項,全面開展功能開發、應用流程測試、實體大廳調試,暢通門戶與業務辦理平臺技術通道,將網上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實現“一張網一個門,群眾辦事不求人”工作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