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尹漢寧:對改革開放認識的新高度

黨的十九大標誌著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認識, 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改革開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重要內容,

又在治國理政戰略部署中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充分體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 把改革開放看成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 這是就改革開放的歷史地位而言的。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 40年來的改革開放, 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國家和民族的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人民的生活水準得以顯著提高,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原理, 當一種社會制度難以容納生產力發展要求時, 就要通過革命用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取而代之, 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建立了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 實現了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廣泛的社會變革。 但仍然要通過改革開放, 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釋放出來, 通過改革開放, 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矛盾運動基本原理的運用與發展。

鄧小平曾指出:“趕上時代, 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以及在十九大報告中反復強調, 改革開放, 使黨帶領人民大踏步地趕上時代。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這個新論斷, 進一步說明改革開放是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不是權宜之計, 必須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全過程。

現在看來, 對改革開放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改革開放的針對性不僅僅是舊體制;不僅僅是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 不僅僅是與國際接軌;也不僅僅局限於某一個領域或某一個特定範圍。 而是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築適應生產關係的主動作為, 需要涉及方方面面。

改革開放在不同時期, 肯定有重點、有步驟、有秩序, 但又是全面的、關聯的、系統的;改革開放有時會收到吹糠見米的效果, 有時要打破利益藩籬, 闖難關、過險灘;改革開放需要試點和探索, 同時也需要加強頂層設計, 進行系統科學論證。

當然無論怎麼改, 堅持黨對改革的統一領導不能變, 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