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成都蛋烘糕吃貨指南

蛋烘糕是一道神奇的小吃。

在巴蜀飲食中, 沒有哪款民間小吃像“蛋烘糕”, 從古到今, 一百多年如故, 至今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作為獲得了成都最名副其實的名小吃獎, 它幾乎是零差評的收穫了每個成都人的喜愛!那些現在開著賓士寶馬在蒼蠅館子排長隊的成都人, 也許就是小時候每天放學圍著嬢嬢, 等著拿牛皮紙包著新鮮出爐的蛋烘糕的那群小孩子。

So, 蛋烘糕不單單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名小吃, 還是成都人的童年記憶。

更難能可貴的是, 蛋烘糕可能是甜品的鼻祖。

什麼芒果班戟, 紫米露西米露、雞蛋仔通通都是它的後生崽兒。 只有這種在平底鍋頭哄成金黃的一片, 抹上各種調料的神奇點心, 才是最經典的。

今天事兒麻就帶你尋找一下這個讓無數成都人無比懷念的經典小吃。

蛋烘糕, 在成都已有百年歷史。 話說在清代, 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旁, 有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 研發出此種“甜品”。 因其吃起來酥嫩爽口, 口感特別好, 遂成成都名小吃。 此糕點香噴噴、金燦燦, 綿軟滋潤, 營養豐富。

所以蛋烘糕的歷史之久遠, 是傳承了上百年的成都物質文化遺產。

下面這些蛋烘糕裡哪一份曾經瞬間擊中你的味蕾呢?

/ 陳記蛋烘糕 /

經營蛋烘糕的老兩口是陳利明爺爺和范修玉奶奶, 爺爺今年73歲, 奶奶也70歲了。

從1987年開始他們就在玉林經營蛋烘糕, 陳記的蛋烘糕可以說是所有玉林人的見證;

更是玉林中學人的青春印記, 還是玉林小學同學們舌尖上的童年。

13年前, 當時的玉林菜市搬遷, 老兩口的攤子不能擺了, 加上蛋烘糕利潤低, 於是便收了攤, 這一退, 就是13年。

攤子收了,大家心裡的味道收不了!如今,闊別多年的味道又重出江湖了!

雖然已歸隱多年,但蛋烘糕的味道一點也沒變,手藝絕對沒回潮。

地址:玉林四巷口

/ 陸記蛋烘糕 /

一家隱藏在工人村紅色磚房社區內的小吃,店面只是一個簡陋的小棚子,但是要想吃到這裡的蛋烘糕可不容易。

因為幾乎每天都排著長隊在等待,吃過這的蛋烘糕後,你就會明白美好的東西是值得等待的。

玻璃上面貼著老爺爺參加節目的照片,聽爺爺說很多電視臺都來採訪過他

陸記蛋烘糕堅持用蜂窩煤烘烤,堅持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更是少見!

秘制的有牛肉味的怪味香辣大頭菜……所有餡料都自己親力親為的製作。

每天的食材都是上午做好,這也是中午小店才開門的原因。

拿到兩個剛出鍋的便在一旁的小凳上坐下開吃,這才有傳統街邊小吃的感覺。

陸記的蛋烘糕口味真的好多好多,並且價格也非常的實惠,邊皮很薄很脆,裡面又是軟軟的,蛋香四溢。

從1991年到現在,這個蛋烘糕攤子用最傳統的手藝,不平凡的味道卻一直打動著我們的心。

地址:金牛區曹家巷工人村2棟(近太升橋)

/ 賀記蛋烘糕 /

賀記最早先也是在石室中學擺攤開始的,後來生意好得很,老闆乾脆直接在校門口打了一個鋪面專賣蛋烘糕。

排隊是經常的事情,因為生意好,現在賀記在成都的加盟店已經是遍地開花了。

賀記的蛋烘糕外皮焦脆裡面綿軟,餡料隨便挑,什麼肉鬆鹹菜、奶油肉鬆聽起來像黑暗料理但出乎意料的好吃!

地址:文翁路成都第四中學高中部大門(近鴻雁路)

/ 蝸牛蛋烘糕 /

一家在川大附近的紅瓦寺街內開了很多年的店鋪。

蛋烘糕外皮柔嫩爽口,蛋皮內部吃起來非常的絲滑,讓人食欲倍增。

蝸牛的蛋烘糕餡料恰到好處,各種食材排列組合,讓蛋烘糕的味道層次更豐富。

其他家蛋烘糕當成不規則邊角剔掉的小尖尖被創新成了蝸牛的樣子,是不是很獨特可愛?

這裡的蛋烘糕品種口味多達35種,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的口味。

地址:共和村10號附4號

/ 老地方蛋烘糕 /

營通街的口子上,賣了十幾二十年了,從最初的五毛錢一個到現在也漲到了2塊,不過味道卻是一直沒變。

蛋烘糕蛋皮貨真價實,餡料充足,好吃到爆!也是屬於吃一次就深深愛上的一款。

地址:撫琴社區金羅路2號

/ 老巷子蛋烘糕 /

隱藏在寬窄巷子深處的老號蛋烘糕,這家蛋烘糕皮很軟很香。

很多來寬窄巷子遊玩的外地人,會慕名前來吃這家蛋烘糕。

更洋氣的是雙語的菜單,連大頭菜都有對應的翻譯,高端大氣上檔次,洋氣慘了。

地址:寬窄巷子合歡對面宿舍門口

/ 賀記蛋烘糕 /

20年的老味道,茶店子的標杆!很多從這裡畢業的都可以抱著娃娃來吃了。

一代一代對美味的傳承是成都人對美好生活不變的嚮往。

一看這蛋皮就知道老闆的雞蛋放得很多,皮厚餡兒多,餡兒和芝麻加黃豆麵的,真的是好吃到不行。

每次回想起小學放學,囊中羞澀,吃不起的樣子,簡直無比懷念,都是在品味青春的回憶。

地址:茶店子正街茶店子小學旁

/ 竹綿婆媳蛋烘糕 /

外地人來成都可能會愛去店,但是成都人都偏愛流動攤販,因為這裡往往藏著意想不到的美味。

這家蛋烘糕的特點在於皮大,導致你可能會覺得為啥子裡面的餡兒這麼少?

但其實老闆是下足了餡兒的,推薦蛋奶味兒。

地址:玉林西路沙子堰西巷社區南門

/ 高記蛋烘糕 /

老闆娘在昭忠祠街口開了一家鋪子,不過老闆還是在推車賣。

外皮最邊緣很薄很酥脆,中間厚而軟,看著這誘人的色澤,排隊等的時候就忍不住口水直流了。

配料方面該有的都有,特別推薦他們家的自製的沙拉餡兒,是自己做的那種透明的,很好吃。

地址:興隆街流動攤位(近太升南路) ;昭忠祠街口

每個老成都人記憶深處,都藏著一家好吃的蛋烘糕,但當兒時喜愛的蛋烘糕漸漸消失在街頭,你還想念嗎?

目前市面上的蛋烘糕,依然沿用著百年前的傳統烘制技法。

現烘現賣的小販嫺熟地舀一勺分量剛好的麵糊,在直徑不超過10釐米的小圓銅鍋裡來回晃兩圈,然後拿鑷子樣的夾子把外皮已經烤成琥珀色的蛋烘糕取下對折,填上所選的餡料。

整個動作一氣呵成,行雲流水。

烤好後的蛋烘糕,形如晚霞烘托的半月,金燦噴香,綿軟滋潤。但真正神奇的是,蛋烘糕的餡料搭配十分玄妙,它是包容大度讓它有各種口味,只要你想得到,沒有你嘗不到的。

目前發展出來的餡料就有:奶油、果醬、豆沙、老乾媽、豇豆、榨菜、椒麻雞、蜜棗葡萄乾、牛肉和豬肉臊、肉鬆、火腿、涼拌三絲、土豆絲、芝士、煉乳、沙拉醬、花生醬...這些餡料能讓你每天吃一種,一個月不重樣。

經典搭配:

01

奶油+肉鬆

我最愛的是奶油+肉鬆

略有甜味的餅皮和餡料

融合在一起就是很搭

蓬鬆的奶油讓蛋烘糕變的飽滿

這種感覺柔軟而豐富

@舒亦

02

白糖+肉鬆

白糖芝麻加肉鬆

一口咬下就可以把嘴包得滿滿的

很滿足。雖然有點幹

配上一碗冰粉,心裡甜甜的

@小鹹丸

03

土豆絲+老乾媽

土豆絲和老乾媽的搭配

估計是大多數人的最愛

這個味道入口怎麼說呢,很爽

像我這麼矜持的女孩子

嘗過這個味道都覺得把持不住了

@嘛好好

04

豬肉臊+豇豆

豇豆的脆和肉臊子的

香完美結合在一起了

再加上外脆裡嫩的蛋烘糕皮子

好吃得要飛了

這餡料比包子裡的還足

吃完去上班!

@貳爺

除了甜鹹兩大陣營,事兒麻為你解鎖蛋烘糕的暗黑搭配。

01

白糖芝麻+涼拌三絲

這種怪味我很喜歡

吃一口在嘴裡,甜和鹹的相遇

就像兩個不同小宇宙的碰撞

還有三絲的乾脆,吃一個不夠還想來

推薦給跟我有相同口味的朋友~

@氧Q

02

芝士+煉乳

芝士愛好者不能錯過

跟現在外邊西式的芝士蛋糕味道不同

熱氣騰騰的蛋烘糕

燙燙的芝士,吃進嘴

芝士和煉乳的味道滿口鑽,吃一個

今天一整天的幸福感都夠了~

@騎掃把的女巫

01

老乾媽+榴槤

這應該是我吃得最怪的蛋烘糕了吧

味道怎麼說呢

當時選配料的時候就猜到了

沒想到...味道還不是特別違和

老乾媽是美食神器真不是吹的

下回你們有空去試試

這種黑暗料理,保證難忘!

@吳凡

蛋烘糕是成都人的童年回憶和不變的故鄉情結。

不管是依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還是在遠方艱難奮鬥的遊子,蛋烘糕和這座城市一樣,永遠給人以溫暖和包容的懷抱。

轉載自【成都事兒】,搜索【iamchengdu】便可關注

就是13年。

攤子收了,大家心裡的味道收不了!如今,闊別多年的味道又重出江湖了!

雖然已歸隱多年,但蛋烘糕的味道一點也沒變,手藝絕對沒回潮。

地址:玉林四巷口

/ 陸記蛋烘糕 /

一家隱藏在工人村紅色磚房社區內的小吃,店面只是一個簡陋的小棚子,但是要想吃到這裡的蛋烘糕可不容易。

因為幾乎每天都排著長隊在等待,吃過這的蛋烘糕後,你就會明白美好的東西是值得等待的。

玻璃上面貼著老爺爺參加節目的照片,聽爺爺說很多電視臺都來採訪過他

陸記蛋烘糕堅持用蜂窩煤烘烤,堅持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更是少見!

秘制的有牛肉味的怪味香辣大頭菜……所有餡料都自己親力親為的製作。

每天的食材都是上午做好,這也是中午小店才開門的原因。

拿到兩個剛出鍋的便在一旁的小凳上坐下開吃,這才有傳統街邊小吃的感覺。

陸記的蛋烘糕口味真的好多好多,並且價格也非常的實惠,邊皮很薄很脆,裡面又是軟軟的,蛋香四溢。

從1991年到現在,這個蛋烘糕攤子用最傳統的手藝,不平凡的味道卻一直打動著我們的心。

地址:金牛區曹家巷工人村2棟(近太升橋)

/ 賀記蛋烘糕 /

賀記最早先也是在石室中學擺攤開始的,後來生意好得很,老闆乾脆直接在校門口打了一個鋪面專賣蛋烘糕。

排隊是經常的事情,因為生意好,現在賀記在成都的加盟店已經是遍地開花了。

賀記的蛋烘糕外皮焦脆裡面綿軟,餡料隨便挑,什麼肉鬆鹹菜、奶油肉鬆聽起來像黑暗料理但出乎意料的好吃!

地址:文翁路成都第四中學高中部大門(近鴻雁路)

/ 蝸牛蛋烘糕 /

一家在川大附近的紅瓦寺街內開了很多年的店鋪。

蛋烘糕外皮柔嫩爽口,蛋皮內部吃起來非常的絲滑,讓人食欲倍增。

蝸牛的蛋烘糕餡料恰到好處,各種食材排列組合,讓蛋烘糕的味道層次更豐富。

其他家蛋烘糕當成不規則邊角剔掉的小尖尖被創新成了蝸牛的樣子,是不是很獨特可愛?

這裡的蛋烘糕品種口味多達35種,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的口味。

地址:共和村10號附4號

/ 老地方蛋烘糕 /

營通街的口子上,賣了十幾二十年了,從最初的五毛錢一個到現在也漲到了2塊,不過味道卻是一直沒變。

蛋烘糕蛋皮貨真價實,餡料充足,好吃到爆!也是屬於吃一次就深深愛上的一款。

地址:撫琴社區金羅路2號

/ 老巷子蛋烘糕 /

隱藏在寬窄巷子深處的老號蛋烘糕,這家蛋烘糕皮很軟很香。

很多來寬窄巷子遊玩的外地人,會慕名前來吃這家蛋烘糕。

更洋氣的是雙語的菜單,連大頭菜都有對應的翻譯,高端大氣上檔次,洋氣慘了。

地址:寬窄巷子合歡對面宿舍門口

/ 賀記蛋烘糕 /

20年的老味道,茶店子的標杆!很多從這裡畢業的都可以抱著娃娃來吃了。

一代一代對美味的傳承是成都人對美好生活不變的嚮往。

一看這蛋皮就知道老闆的雞蛋放得很多,皮厚餡兒多,餡兒和芝麻加黃豆麵的,真的是好吃到不行。

每次回想起小學放學,囊中羞澀,吃不起的樣子,簡直無比懷念,都是在品味青春的回憶。

地址:茶店子正街茶店子小學旁

/ 竹綿婆媳蛋烘糕 /

外地人來成都可能會愛去店,但是成都人都偏愛流動攤販,因為這裡往往藏著意想不到的美味。

這家蛋烘糕的特點在於皮大,導致你可能會覺得為啥子裡面的餡兒這麼少?

但其實老闆是下足了餡兒的,推薦蛋奶味兒。

地址:玉林西路沙子堰西巷社區南門

/ 高記蛋烘糕 /

老闆娘在昭忠祠街口開了一家鋪子,不過老闆還是在推車賣。

外皮最邊緣很薄很酥脆,中間厚而軟,看著這誘人的色澤,排隊等的時候就忍不住口水直流了。

配料方面該有的都有,特別推薦他們家的自製的沙拉餡兒,是自己做的那種透明的,很好吃。

地址:興隆街流動攤位(近太升南路) ;昭忠祠街口

每個老成都人記憶深處,都藏著一家好吃的蛋烘糕,但當兒時喜愛的蛋烘糕漸漸消失在街頭,你還想念嗎?

目前市面上的蛋烘糕,依然沿用著百年前的傳統烘制技法。

現烘現賣的小販嫺熟地舀一勺分量剛好的麵糊,在直徑不超過10釐米的小圓銅鍋裡來回晃兩圈,然後拿鑷子樣的夾子把外皮已經烤成琥珀色的蛋烘糕取下對折,填上所選的餡料。

整個動作一氣呵成,行雲流水。

烤好後的蛋烘糕,形如晚霞烘托的半月,金燦噴香,綿軟滋潤。但真正神奇的是,蛋烘糕的餡料搭配十分玄妙,它是包容大度讓它有各種口味,只要你想得到,沒有你嘗不到的。

目前發展出來的餡料就有:奶油、果醬、豆沙、老乾媽、豇豆、榨菜、椒麻雞、蜜棗葡萄乾、牛肉和豬肉臊、肉鬆、火腿、涼拌三絲、土豆絲、芝士、煉乳、沙拉醬、花生醬...這些餡料能讓你每天吃一種,一個月不重樣。

經典搭配:

01

奶油+肉鬆

我最愛的是奶油+肉鬆

略有甜味的餅皮和餡料

融合在一起就是很搭

蓬鬆的奶油讓蛋烘糕變的飽滿

這種感覺柔軟而豐富

@舒亦

02

白糖+肉鬆

白糖芝麻加肉鬆

一口咬下就可以把嘴包得滿滿的

很滿足。雖然有點幹

配上一碗冰粉,心裡甜甜的

@小鹹丸

03

土豆絲+老乾媽

土豆絲和老乾媽的搭配

估計是大多數人的最愛

這個味道入口怎麼說呢,很爽

像我這麼矜持的女孩子

嘗過這個味道都覺得把持不住了

@嘛好好

04

豬肉臊+豇豆

豇豆的脆和肉臊子的

香完美結合在一起了

再加上外脆裡嫩的蛋烘糕皮子

好吃得要飛了

這餡料比包子裡的還足

吃完去上班!

@貳爺

除了甜鹹兩大陣營,事兒麻為你解鎖蛋烘糕的暗黑搭配。

01

白糖芝麻+涼拌三絲

這種怪味我很喜歡

吃一口在嘴裡,甜和鹹的相遇

就像兩個不同小宇宙的碰撞

還有三絲的乾脆,吃一個不夠還想來

推薦給跟我有相同口味的朋友~

@氧Q

02

芝士+煉乳

芝士愛好者不能錯過

跟現在外邊西式的芝士蛋糕味道不同

熱氣騰騰的蛋烘糕

燙燙的芝士,吃進嘴

芝士和煉乳的味道滿口鑽,吃一個

今天一整天的幸福感都夠了~

@騎掃把的女巫

01

老乾媽+榴槤

這應該是我吃得最怪的蛋烘糕了吧

味道怎麼說呢

當時選配料的時候就猜到了

沒想到...味道還不是特別違和

老乾媽是美食神器真不是吹的

下回你們有空去試試

這種黑暗料理,保證難忘!

@吳凡

蛋烘糕是成都人的童年回憶和不變的故鄉情結。

不管是依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還是在遠方艱難奮鬥的遊子,蛋烘糕和這座城市一樣,永遠給人以溫暖和包容的懷抱。

轉載自【成都事兒】,搜索【iamchengdu】便可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