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機器取代人類,你別不信!

機器取代人類, 你別不信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 更不是危言聳聽。

在第一階段, 機器的運用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 各種機器運用於工業、農業生產當中;在第二階段, 機器則把人從無聊瑣屑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 像速記、收銀、客服等。

然而, 時間還在朝前走, 機器也在智慧化。 從解放體力到解放腦力, 機器取代人類工作步步緊逼, 試想在不久的將來, 當智慧型機器能夠以更低廉的成本、更高效的結果成功把你驅逐出你賴以生存的工作, 你將何去何從?

體力勞動者面臨機器的挑戰, 傳統製造業崗位被越來越多的智慧型機器人取代了;計程車司機面臨著被自動駕駛淘汰的風險……

專業型人才也感到滿滿的威脅, 會計電算化的運用對會計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型機器人進軍諮詢、醫護、創作多領域……

如果你還覺得自己競爭優勢明顯,

不懼人工智慧的挑戰, 那我祝你好運。

什麼工作會被AI取代

在對行業和自動化趨勢的長期關注中, 《人機共生》作者達文波特這樣論述:一項工作任務能夠被編碼, 也就說明可以被自動化, 並且還會造成一個結果:這項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了。

我們可以保留的, 是那類無法被編碼的工作任務。

達文波特同時也認為:人類的優勢在於自主和自我意識, 即“思維之魂”。 人類能力一次次地被“異化”、被“簡單化”, 以至於最終在社會分工中淪為了一顆輕易能夠被取代的螺絲釘。 如今面臨“會思考的機器”挑戰,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 打破枷鎖, 解放我們的能力。

你該如何做到無可取代?

達文波特對此提出了一個“5S”策略, 即:超越(Step up);避讓(Step aside);參與(Step in);專精(Step narrowly);開創(Step forward)。

超越:建立全域觀, 彌補人工智慧的決策短板。

自動化系統也許能做出一些細微、具有重複性的決策, 可要做出系統性的、更具影響力的決策則難以做到了。

電腦在某一個小環節會做的比你精比你好, 可它們很難做到從全域考慮, 並難以發現根本性變化。 而你要做的, 就是超越。

避:讓讓人做人的事, 機器做機器做的事。

客觀來說, 在一些領域內, 機器做的確實比人類要快要好, 因此我們完全沒必要在這一塊和機器來耗。

我們應該騰出時間來去看、去想、去做, 那些機器難以做到、做好的事項。 有時不需爭鋒, 而要避讓, 用人所長也是你的優勢, 在這裡可以把機器理解為一個人來運用、管理。

參 與讓我們與人工智慧一起工作。

簡單而言, 就是參與者把自動化系統運作起來。 他們不是排斥新技術, 而是去主動學習、瞭解、研究, 在工作中運用、檢測、優化、推廣這些技術。

參與者有學習的態度與熱情, 具備發掘知識的意願與能力。 並且, 參與者能跟上變革、創造變革、適應變革, 並且還要幫助其他人適應變革。 主動參與其中, 你就是機器的掌控者, 而不是被機器掌控或取代。

專:精找到那個沒人想自動化的領域。

不可否認, 通過專精的形式對抗機器的挑戰, 在一些領域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你比同行多懂一點, 競爭優勢也就多了一點, 並且你要不斷深耕, 在人工智慧難以觸及的區域站穩腳跟。

專精可不是啃老本那麼簡單, 而是在某個領域不斷突破自我,

實現更有價值的成長, 在這一領域成為難被取代的領頭羊。

開:創創造支援智慧決策和行動的新系統。

開創可以理解為, 為他人創造認知技術解決方案。 開創既包括軟體供應商, 也包括能夠開發自己系統的公司。

儘管目前就業市場尚不理想, 但隨著社會對此類人才的急需, 就業前景還是很樂觀的。

挑戰你的不是機器, 而是自己

智慧時代的到來確實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然而帶來更多的是正面潛力。 電腦和人類如果各取所長, 自然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機器挑戰的其實是, 淘汰那些不思進取、不肯學習的人。 他們只想要一個鐵飯碗, 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 每天都在混日子。 不能說他們無動於衷, 可他們只是停留在吐槽和焦慮智慧化, 卻還是不求上進。面對人工智慧,他們選擇了放棄,認輸了。

與之相反,那些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人,卻會主動接受、改進機器帶來的變化,他們會借助機器填補自己的缺陷,並且把自己從繁雜、枯燥、耗時、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工作和學習中。對於他們來說,機器只是一種工具,只會被自己掌控。

卻還是不求上進。面對人工智慧,他們選擇了放棄,認輸了。

與之相反,那些不斷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人,卻會主動接受、改進機器帶來的變化,他們會借助機器填補自己的缺陷,並且把自己從繁雜、枯燥、耗時、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工作和學習中。對於他們來說,機器只是一種工具,只會被自己掌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