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佔領中國土地,其它國家卻要日本歸還中國,結果中國反而更慘

近代以來, 中國貧弱。 至從鴉片戰爭以來, 中國就飽受列強們的淩辱。 在所有這些列強中, 尤其以沙俄和日本對中國危害最大。 沙俄通過各種條約, 在清朝時期就割去了外東北、外西北等很大面積的領土。 此時的日本暫且實力不夠, 於是只能消滅和控制中國的藩屬國。

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這一仗最後的結果是中國敗了。 中國戰敗後, 1895年4月17日, 日本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 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 增開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資開工廠。

條約的簽訂, 使日本獲得巨大的利益, 更加刺激其侵略野心。

哪知條約剛簽訂沒幾天, 六日後, 俄國、德國與法國為了自身利益, 以提供“友善勸告”為藉口, 要求日本歸還中國遼東。 倒不是這幾個國家真的好心, 想要幫助中國一把,

而是他們有各自的利益所在。

沙俄是最積極主張日本歸還中國領土的, 因為沙俄在遼東這邊的利益影響更大。 至於德國、法國完全是為了換取更多利益, 遼東的歸屬與這兩國關係不是太大。 其實, 俄國自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來, 早已對遠東地區抱有領土需求, 先後佔領原屬清朝的外東北、奪得庫頁島, 更興建西伯利亞鐵路, 企圖在滿洲與朝鮮建立勢力範圍, 奪取極具戰略價值的不凍港。 因此, 俄國與日本之爭端勢在難免。 簽署《馬關條約》時, 俄國曾多次暗示日本不能侵佔東北, 但是日本卻要求清政府割讓遼東, 令俄國有感利益受損。 這個時候, 俄軍甚至打算遠赴東亞, 不惜以戰爭脅迫日本來解決問題。

日本沒得辦法, 雖然已經戰勝中國水師, 但自己損失也很大。 於是提出只佔領旅順與大連兩海港, 加上一些賠款。 但這幾個國家不依不饒, 日本沒辦法, 最後只能接受。 1895年4月23日下午, 日本簽署了歸還遼東給中國, 而清廷要付出三千萬兩白銀作為賠償的備忘錄。

這幾個國家各自出於自己不同的利益出發, 對日本進行干涉, 這種干涉不是出於公義, 而是出於私欲。 而三國的外交勝利, 激起了世界各大強國在華實現帝國主義的野心。 1896年, 俄國以迫日還遼有功, 同清政府簽署中俄密約。 後來, 密約洩露, 列強爭相迫使清朝劃出勢力範圍、租界與租借地。

1898年, 俄國租下旅順與大連兩港口。 德國則強佔膠州灣。 事件導致了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的開端。 日本不甘受辱, 在1904年偷襲俄國在旅順的海軍, 引起日俄戰爭。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日本趁機派兵侵佔膠州灣。 可以說, 三國的干涉, 導致中國走入了一個更慘的境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