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再搞錯了過年給孩子的是“壓祟錢”,給老人的才是“壓歲錢”

在歷史上, 壓歲錢是分兩種的, 一種是晚輩給老人的, 為了老人不再增長歲數, 可以多活幾年的“壓歲錢”, 意在期盼老人長壽;一種是由長輩分給晚輩的,

主要是壓祟驅邪, 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的“壓祟錢”, 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 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 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 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 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這個時期的壓歲錢一般屬於成年人佩戴的飾物。

宋元以後, 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 稱為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 開始採用西曆計年,

遂稱西曆1月1日為“元旦”, 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元旦。 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神宗年間, 某年元旦夜晚, 太原郡開國侯王韶的小兒子南陔, 跟隨大人在街頭觀燈遊玩時, 不料被歹人掠走, 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 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車子經過, 南陔大聲呼救, 歹人放下南陔倉皇逃跑。 後來, 宋神宗得知此事後, 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 給他壓驚, 從此"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 過渡到大人給小孩的“壓驚金犀錢”。

還有一種壓歲錢的傳說, 一種叫“祟”的妖獸, 黑身白手, 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小孩, 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一下, 孩子嚇得哭起來, 然後就發燒, 講囈語而從此得病, 幾天後熱退病去, 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瘋瘋癲癲的傻子了。 人們怕祟來害孩子, 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 稱為“守祟”。 南宋時期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 夫妻倆老年得子, 視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黃昏時分, 一位白鬍子道長給了這對夫妻八枚銅錢,

讓用紅紙包起來, 等孩子睡下把紅紙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 可報平安。 晚上孩子早已經睡下, 可是夫妻倆仍然不敢合眼, 挨著孩子長夜守祟。 半夜裡, 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 吹滅了燈火, 黑矮妖獸“祟”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 孩子的枕邊竟裂出一道亮光, 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 原來, 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 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 後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 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 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傷害小孩子了。 因而, 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 又因“祟”與“歲”諧音, 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