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極致便攜的旅行神器!大疆創新發佈“禦”Mavic Air隨行無人機

大家好啊, 昨天晚上11點大疆的新品發佈會都看了麼?沒看?不要緊,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首先來一段新聞稿:

全球民用無人機及航拍技術領導者DJI大疆創新當日推出“禦” Mavic Air隨行無人機。 該產品將強大可靠的飛行性能、易用的操控體驗和精巧的設計美學融為一體, 430克的輕小外形可輕鬆攜帶, 重新定義了“極致便攜”, 將消費級航拍無人機的工業水準與用戶體驗推向新高度。

“禦” Mavic Air(簡稱“禦” Air)是“禦”品牌系列旗下一條全新的產品線。 它不僅傳承該系列3D折疊設計及先進技術, 更在影像系統、智慧功能、工業設計及飛行安全性上有全面升級。

禦” Mavic Air配備4K三軸雲台相機, 最長飛行時間可達21分鐘, 最大飛行速度達68.4km/h[1];前、後、下三向的雙目視覺感測器令其可感知四周環境;新增高級輔助飛行系統令飛行更智慧;更有全新一鍵球形全景、一鍵短片及“慧拍”等智慧模式, 帶來更盡興、安全的飛行體驗。

“禦” Mavic Air相機採用1/2.3英寸、1200萬圖元CMOS感測器, 支援以100Mbps碼流錄製4K/30fps視頻、1080p/120fps慢動作視頻, 更大碼流可在錄製過程中捕捉更多細節, 獲得更出色的畫質表現;其三軸雲台控制精度高達±0.005°, 顯著提升飛行時畫面的穩定性。 此外, “禦” Air動力系統強勁, 良好抗風性能使其在5000米[2]高海拔地區仍能正常工作。 得益於此, “禦” Air在風光、旅行、戶外運動拍攝等場景中均有出色表現。

除此之外, “禦” Mavic Air還支援豎拍、廣角和180°全景拍照模式。 飛行器內置8GB機載記憶體, 供應急儲存使用, 支援擴展Mirco SD卡, 可將照片、視頻通過機身USB 3.0介面快速匯出。

“禦” Mavic Air採用FlightAutonomy2.0系統, 配備7個視覺感測器, 能更精准地獲取機身姿態, 保障安全飛行。 先進的視覺慣性里程計(Visual Intertial Odometry, 簡稱“VIO”)技術, 配合新一代飛控導航演算法,

將其定位精度提升一倍;內置兩套獨立互補的融合演算法, 與機身內的15組感測器緊密協作, 可即時構建飛行器周圍的三維地圖;前後及底部雙目視覺進一步提升感知能力, 前後探測距離遠達20米, 為“禦” Air帶來更多方位的精准懸停、更穩定的飛行表現, 多重保障飛行安全。

為了提升用戶在複雜戶外環境中的飛行安全性, “禦” Mavic Air新增高級輔助飛行系統(Advanced PilotAssistance Systems, APAS), 這是大疆在無人機軌跡規劃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在APAS模式下, 使用者只需向前方或後方打杆, “禦” Air即可通過環境感知系統, 智慧規劃繞行軌跡, 繞行前方或後方障礙物, 輕鬆飛過複雜環境。

“禦” Mavic Air標準套裝中國大陸地區零售價為4,999元人民幣, 含遙控器、槳葉保護罩、收納包等;配備額外2塊智能飛行電池、出行單肩包、充電管家等配件的全能套裝售價為6,399元。

一、究竟多少軸距的航拍器能夠兼顧便攜和性能?

當我們第一眼看到Mavic Air的時候, 大部分人的第一個想法應該是:這不是Mavic Pro和Spark的融合產品麼?

表面上看確實是的。

將Mavic Pro的折疊設計加入到了Spark小巧的體型上去, 就差不多是Mavic Air的外形了。 但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且聽我細細說起。

從最早的一體化航拍器上市起, 市場上絕大部分的航拍器都保持著350mm對角線軸距的成熟設計。 而小軸距設計, 很難兼顧到負載性能、續航時間以及飛行速度的兼顧。 直到Mavic Pro的發佈,大疆將軸距縮小了一點點,然後依靠創新的折疊方式將航拍器的體積控制到了能夠眼前一亮的水準。而Spark進一步將軸距縮小到了170mm,此時硬體重量、飛行速度都顯著的降低,顯然是要差上一截了。

這次Mavic Air採用了213mm的軸距,通過折疊的方式使體積僅有Mavic Pro的一半大,業內首次在這個小軸距情況下融入了4K三軸雲台,飛行速度依然能夠達到8m/s(非運動模式下),最大續航也有21分鐘。便攜隨身航拍器的最均衡軸距是多少?大疆在Mavic Air身上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既然213mm的軸距就可以做出和Mavic Pro差不多的航拍器,那麼下一代Mavic Pro究竟會升級到什麼程度呢?我相信大疆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二、Mavic Pro與Mavic Air的比較

既然兩者都叫“禦”,而且本身Mavic Pro的用戶眾多,自然是要關心一下兩者的區別的。

作為老大哥,Mavic Pro由於軸距的優勢,自然是在飛行速度、飛行時間上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同時使用著大疆業內遙遙領先的OcuSync圖傳系統,能夠讓Mavic Pro的最遠控制距離達到7km(當然,大部分人都不敢飛那麼遠)。由於Mavic Pro飛得更快,所以前避障攝像頭的測距範圍要比新品範圍要大得多。遙控器上那塊小小的LED螢幕也是相當的讓人喜歡,這個在Mavic Air的遙控器裡可就沒有了。除此之外,Mavic Pro是可以錄製C4K解析度的視頻的(4096*2160 24P)而Mavic Air就只有正常4K(3840*2160 30P)了,這點解析度對於愛好者而言可有可無,對於某些從業人員而言,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意義的……

對於Mavic Air來說,除了便攜性,航拍器上各種感測器精度的增加和提升,軟體方面新功能的運用,都能夠使它比Mavic Pro更加的“智慧”。後視避障的加入,使得Mavic Air能夠更加安全的進行倒飛拍攝。同時,Mavic Air的視覺定位懸停精度要比老大哥精確的多,不過Mavic Pro本身在視覺定位懸停的時候幾乎就已經紋絲不動了,我覺得差距應該不會很明顯。同時雲台的控制精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過Mavic Air的雲台轉動範圍有了一點點變化,由於採用了更廣的24mm的焦段,仰拍角度變得稍小了點,不然容易拍出螺旋槳來。拍攝模式也增加了HDR模式,不過我更喜歡的還是AEB自動包圍曝光,同時視頻也有了更大的幀數(FHD 120FPS)和更大的碼流(100Mbps),這方面我還是相當滿意的。

遙控器在收納的時候可以將搖杆拆卸放置於遙控器之中,這個設計解決了Mavic Pro時代一些碰撞導致的遙控器損壞問題。

軟體方面Mavic Air進步非常的大,就官方稿提到的視覺慣性里程計技術和高級輔助飛行系統都能夠極大的降低航拍的難度和提高航拍的安全性。在精靈4Pro發佈的時候,我有個朋友說它“即使是只猴子也能安全飛行”,那麼MavicAir這次就更進一步了,也許“即使是頭只知道前進的蠢驢都能安全飛行”了。

而一鍵短片功能的進步,“彗星模式”和“小行星模式”能夠拍出更加“高級感”的視頻素材出來,對於我這種持證飛手而言壓力很大呀……

那麼這兩台航拍器該怎麼選呢?我認為非常好解決。

如果你是一個新手玩家,以旅遊為拍攝目的的話,新出的Mavic Air一定是你的不二之選。如果你是在城市裡平時玩一玩,想要拍攝城市風光,那麼稍微多消耗點體力,買個精靈4Pro吧,無論是信號還是畫質都有明顯的差距。如果你原來就是Mavic Pro用戶,換成Mavic Air是沒有意義的,趕緊拿出你手上的航拍器,盡可能多的記錄下身邊的美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小編我自己來說,我目前的狀態呢,視頻的拍攝量慢慢超過了平面攝影,所以我在上海本地會使用畫質更好的精靈4Pro,原來出差是帶Mavic Pro,不過在未來可能就直接換成Mavic Air了,因為要背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只能想方設法的給自己“減負”,這樣才能開心的工作嘛!

小編我應該會在明天,也就是25號參加大疆的新品體驗會,屆時上海可能會飄下大雪,所以Mavic Air的抗風性,抗寒效果究竟如何,讓我體驗過後告訴你們!

直到Mavic Pro的發佈,大疆將軸距縮小了一點點,然後依靠創新的折疊方式將航拍器的體積控制到了能夠眼前一亮的水準。而Spark進一步將軸距縮小到了170mm,此時硬體重量、飛行速度都顯著的降低,顯然是要差上一截了。

這次Mavic Air採用了213mm的軸距,通過折疊的方式使體積僅有Mavic Pro的一半大,業內首次在這個小軸距情況下融入了4K三軸雲台,飛行速度依然能夠達到8m/s(非運動模式下),最大續航也有21分鐘。便攜隨身航拍器的最均衡軸距是多少?大疆在Mavic Air身上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既然213mm的軸距就可以做出和Mavic Pro差不多的航拍器,那麼下一代Mavic Pro究竟會升級到什麼程度呢?我相信大疆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二、Mavic Pro與Mavic Air的比較

既然兩者都叫“禦”,而且本身Mavic Pro的用戶眾多,自然是要關心一下兩者的區別的。

作為老大哥,Mavic Pro由於軸距的優勢,自然是在飛行速度、飛行時間上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同時使用著大疆業內遙遙領先的OcuSync圖傳系統,能夠讓Mavic Pro的最遠控制距離達到7km(當然,大部分人都不敢飛那麼遠)。由於Mavic Pro飛得更快,所以前避障攝像頭的測距範圍要比新品範圍要大得多。遙控器上那塊小小的LED螢幕也是相當的讓人喜歡,這個在Mavic Air的遙控器裡可就沒有了。除此之外,Mavic Pro是可以錄製C4K解析度的視頻的(4096*2160 24P)而Mavic Air就只有正常4K(3840*2160 30P)了,這點解析度對於愛好者而言可有可無,對於某些從業人員而言,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意義的……

對於Mavic Air來說,除了便攜性,航拍器上各種感測器精度的增加和提升,軟體方面新功能的運用,都能夠使它比Mavic Pro更加的“智慧”。後視避障的加入,使得Mavic Air能夠更加安全的進行倒飛拍攝。同時,Mavic Air的視覺定位懸停精度要比老大哥精確的多,不過Mavic Pro本身在視覺定位懸停的時候幾乎就已經紋絲不動了,我覺得差距應該不會很明顯。同時雲台的控制精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過Mavic Air的雲台轉動範圍有了一點點變化,由於採用了更廣的24mm的焦段,仰拍角度變得稍小了點,不然容易拍出螺旋槳來。拍攝模式也增加了HDR模式,不過我更喜歡的還是AEB自動包圍曝光,同時視頻也有了更大的幀數(FHD 120FPS)和更大的碼流(100Mbps),這方面我還是相當滿意的。

遙控器在收納的時候可以將搖杆拆卸放置於遙控器之中,這個設計解決了Mavic Pro時代一些碰撞導致的遙控器損壞問題。

軟體方面Mavic Air進步非常的大,就官方稿提到的視覺慣性里程計技術和高級輔助飛行系統都能夠極大的降低航拍的難度和提高航拍的安全性。在精靈4Pro發佈的時候,我有個朋友說它“即使是只猴子也能安全飛行”,那麼MavicAir這次就更進一步了,也許“即使是頭只知道前進的蠢驢都能安全飛行”了。

而一鍵短片功能的進步,“彗星模式”和“小行星模式”能夠拍出更加“高級感”的視頻素材出來,對於我這種持證飛手而言壓力很大呀……

那麼這兩台航拍器該怎麼選呢?我認為非常好解決。

如果你是一個新手玩家,以旅遊為拍攝目的的話,新出的Mavic Air一定是你的不二之選。如果你是在城市裡平時玩一玩,想要拍攝城市風光,那麼稍微多消耗點體力,買個精靈4Pro吧,無論是信號還是畫質都有明顯的差距。如果你原來就是Mavic Pro用戶,換成Mavic Air是沒有意義的,趕緊拿出你手上的航拍器,盡可能多的記錄下身邊的美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小編我自己來說,我目前的狀態呢,視頻的拍攝量慢慢超過了平面攝影,所以我在上海本地會使用畫質更好的精靈4Pro,原來出差是帶Mavic Pro,不過在未來可能就直接換成Mavic Air了,因為要背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只能想方設法的給自己“減負”,這樣才能開心的工作嘛!

小編我應該會在明天,也就是25號參加大疆的新品體驗會,屆時上海可能會飄下大雪,所以Mavic Air的抗風性,抗寒效果究竟如何,讓我體驗過後告訴你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