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舌尖上的年味」要過年了,老涪陵人來懷念飯桌上的“三大神器”

“紅蘿蔔, 咪咪甜,

看到看到要過年;

不管認識不認識,

見面都說過年好。 ”

……

家家戶戶都掛上艾草

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

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

充滿了祝福話語

……

我們記憶中的年, 是這個樣子的

記得小時候過年, 穿上媽媽剛買的新衣服, 包裡揣著鼓鼓的過年紅包, 就在大人嘻嘻鬧鬧的聊天聲中, 爬上滿滿當當的飯桌了。 早上的飯是今年新打的湯圓糍粑;中午晚上的飯桌上, 有用柏樹丫炕的香腸臘肉, 有魚有雞, 那是一年中最豪華的飯桌。 大魚大肉過後, 端上一碗用老鹽水泡的新鮮紅蘿蔔下稀飯, 解哈膩,

舒服!過個年胖三斤, 那是不在話下。

如今的人們或許很難理解, 其實也沒有多久之前, 這個國家經歷了數千年的農業傳統生活, 人們謀生、婚娶、交際乃至政府的執政都是以這種農業傳統生活為基礎的。

在那樣的社會裡, 農曆更有意義, 而農村的習俗也更有意義,

於是作為農曆上一年的終結, 過年這樣一個活動就深深植根在這個國家, 進而形成了一種文化, 這就是年的根基。

農耕社會的農曆和春節並不是按照城市生活節奏來設計的, 人們不會再按著24節氣去安排自己的工作, 所謂的黃道吉日被雙數吉利日子取代, 不論是銀行還是每一個社會單位, 結算薪酬的日子都按西曆而不是農曆, 更重要的是更多人的生活不再按照原有節奏進行。

更多的新的節日崛起, 其中一些是從西方的節日改造而來, 比如耶誕節), 而另一些則乾脆是年輕人隨著潮流生造出來的節日, 比如“雙11”。 值得注意的是, 這些新興的節日都是隨著新一代城市居民的消費習慣而形成, 並最終服務於這一代城市居民。

過年了, 全家人可以天南海北地在一個朋友圈裡互相點贊, 晚輩的孝敬和長輩的慈愛可能是一段分享視頻和一個電子紅包, 忙前忙後準備年夜飯的場景被餐飲企業的年夜飯大餐所部分取代, 吃餃子如今更像是一種速食選擇而失去了“過年才吃”的意義,

放鞭炮因為污染環境和有些危險而被許多人捨棄, 群發短信拜年取代了當面作揖拱手的儀式感……年味就這樣變成了我們普通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涪陵, 還有一些關於過年的堅持, 每一年在我們的飯桌上的“三大神器美食”:香腸臘肉、糍粑湯圓、新鮮胭脂蘿蔔,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 這“三大美食”是永遠不會缺少的, 不過跟以往不同的是, 現在準備這三樣東西, 不再是純手工製作, 而是通過更快捷便利的方式獲得,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請在WIFI條件下觀看, 土豪請隨意~)

看完了這些

大家是不是更期待春節快快到來

好品嘗這些美食呢

你們家過年的時候都吃什麼呢?

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