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大量“僵屍充電樁”存在,怎麼搞?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在近日舉行的2018中國電動汽車白人會論壇上透露,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21萬個公共充電樁, 但利用率僅為15%, 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問題仍然嚴重。

截止2017年底, 我國充電樁建設數量已經達到了45萬個, 其中公共充電樁數量為21萬個, 保有量據全球首位。 雖然總量可觀, 但公共充電樁平均利用率僅為15%, 有些充電樁甚至成了“僵屍樁”。 電動汽車觀察家主編邱鍇俊認為, 選址不合理、價格偏高是造成公共充電樁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邱鍇俊:第一應該是選址不太好, 早期大家可能有點跑馬圈地的意思, 建樁的時候沒有考慮市場需求在哪裡, 有好多充電運營企業也是在搶地盤, 擴充市場份額。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公共充電樁的電價和服務費, 再加上停車費, 價格還是比較高的。 特別是停車費一項, 如果慢充八個小時, 停車費就四十塊錢, 所以還是不太划算。 第三就是充電的供和需的匹配的問題, 雖然好多充電樁建起來了, 但是可能離消費者遠了一點。 第四個原因, 其實建樁這個事情, 我們國家的規劃裡面也是提出說要適度超前的, 所以有一定空閒率也是正常的。

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在2017年達到153萬輛, 占到全球市場50%左右, 穩居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然而, 公共充電樁使用率偏低不得不讓人擔心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 電動汽車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王秉剛認為, 由於充電樁只是起到輔助作用,

因此目前不會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王秉剛:公共充電樁利用率不高的問題不會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因為它不是主導的充電方式。 新能源汽車充電還是以夜間自己停車地方的充電設施為主, 公共實施為輔助。

不過,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 充電樁運營商應該儘快結束跑馬圈地的發展模式, 科學規範公共充電樁的佈局, 不要讓公共充電樁淪為曬太陽的“僵屍樁”。

邱鍇俊:第一是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料和經驗往熱門的用電區域去建。 第二是跟著用戶走, 特別是跟著行業用戶走, 公車改革、企業用車的這些。 跟著這些走, 充電必然是有保證的。 第三點就是實現聯網、各個充電品牌實現互聯互通、和互聯網公司合作, 讓原來很多找不到的樁現在可以找到, 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